第175章 大秦的使者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287字 发布时间:2021-12-29

实际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来后,在向始皇帝禀报自己所见所闻时,就曾建议建立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联络东西方的交通线,以避开横亘在大秦与西域之间的匈奴的威胁。

  这个大胆建议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张骞在大夏国都蓝市城(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时,意外发现了中国西南方(今四川)的土特产邛竹杖和蜀布。

  邛竹杖是一种利用罗汉竹制作而成手杖。罗汉竹又称佛肚竹、密节竹,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非常稀有,仅产于今四川邛崃。

  这种竹杖造型独特,张骞因此断定在几千里外的大夏国见到的正是产自中国西南的邛竹杖。而蜀布虽然没有如此鲜明的产地特点,见多识广的张骞依旧可以分辨出其做工与当地产的布料不同,是出自中国西南的手艺。

  果不其然。张骞追问它们的来源时,大夏人告诉他,这些确实不是大夏的产物,是大夏商人从身毒买来的,而身毒国位于大夏的东南方。

  既然身毒有蜀的产物,这证明身毒离蜀不会太远。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而蜀在长安西南,这样可以推断出大夏应该位居中原的西南,与长安的距离不会超过长安到蜀、身毒到大夏的距离之和,大概有一万二千里左右。

  回朝后,张骞据此向始皇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条直通身毒和西域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

  自远古以来,中原的西南部,包括今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和贵州等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所聚居,统称为“西南夷”。

  战国末年,楚国将军庄乔曾进入云南立国,但随着楚国的灭亡,西南与中原重新阻隔起来。始皇帝重登帝位初年,曾先后派遣唐蒙、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置犍为郡(今四川宜宾),并建造邛都(今四川邛崃县),管辖今西昌、汉源、茂县一带。

  后来,因全力对付北方匈奴,便停止了对西南的经营,致使西南各少数民族同中原王朝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通往西南的道路极其艰难。

  在此以前,朝廷根本不知道在中原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的存在。为沟通同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直接交往,扩大大秦的政治影响,彻底孤立匈奴,始皇帝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命令张骞到犍为郡亲自主持此事。

  在漠北大战前不久,张骞到达西南地区,派出四支探索队,均以身毒为目的地,分别从今四川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

  张骞派出的一路使者,深入到当年楚国将军庄乔所建的滇国。滇国又名滇越,因遇有战事将士们坐在大象上作战,故又叫“乘象国”。

  在使者会见滇王时,滇王竟好奇地问道:“秦国同我们滇国比较,是哪一国大呢?”另一路使者到达一个叫夜郎的小国时,夜郎国国王同样也提出了相同问题。可见,西南各地族群对大秦王朝的情况几乎是完全不了解。

  四路使者各行约一、二千里,分别受阻于氐、榨(今四川西南)和禹、昆明(今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未能继续前进,先后返回。加之张骞推断的身毒国(应今印度河流域一带)距离远近的估计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由他领导的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张骞这些大秦使者的活动却是意义非凡的。通过他们对未知地域孜孜不倦地探索,使大秦王朝自一统六国以来,真正开眼看外面的世界,开始关注中原周遭的众多小族群。同时,通过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也让这些小族群了解到大秦王朝的强大,与大秦王朝建立联系。

  在漠北大战后,大秦王朝重新开拓西南夷,几天之内连破夜郎、邛君、笮侯、滇等部落,其余部落万分震恐,纷纷请求在境内置吏。大秦帝国正式在西南地区设置胖柯、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完成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除了张骞外,这期间还有另一名叫彭吴的大秦使者不得不提及。他与张骞一样意志坚定,为了联络濊貊族,以阻止匈奴向东发展,不惧严寒,长途跋涉,到达今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

  濊貊又称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献称之为“亳人”或“发人”,由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以农业城栅为特点,虽然吸收了一部分游牧民族,但主体并不能算做游牧民族。与这段时间的其他众多族群一样,同样受到来自蒙古草原的匈奴的威胁和胁迫。

彭吴不辱使命,经过不遗余力的努力,在今辽东半岛设置了沧海郡(位于今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境内),管辖与朝鲜半岛接壤的东北等地区,有效阻止匈奴人向东发展,从而使帝国能够从东、西、南三面同时压缩匈奴人的生存空间,为对抗匈奴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秦的使者们不仅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还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更是有着超人般的意志力。可想而知,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他们经历了多少生死苦难,只为到达那个传说中的国度,甚至那些国度压根就不真实存在。

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战胜难以想象的干涸沙漠,翻越人迹罕至的冰山雪峰,穿过野兽毒虫四处出没的原始密林,将中原文明传播到西方世界,让伟大的文明之光普照人类,驱离像恶魔般的野蛮种群,让他们无容身之地。

在漠北大战取得胜利后,始皇帝以沧海郡为桥头堡,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国。卫氏朝鲜由燕国人卫满(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在战国后期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推翻箕子朝鲜自立建国。

卫氏朝鲜对大秦王朝一直有强烈的敌意,与匈奴之间存在勾结,对反匈大业构成严重威胁。经过一年多的交战,彻底灭亡了卫氏朝鲜。大秦王朝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郡(治所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位于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大秦中央朝廷派遣秦人担任。

自此,朝鲜半岛正式纳入大秦王朝的统治,大秦帝国的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是一统六国时国土的数倍之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