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外祖父得睡个午觉。
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的温度太高,日头毒辣,空气里能冒出火星子。
所以,外祖父得在家里歇着,一直歇到三点,地里不至于晒死人,他才背着背篓出门。
苞谷连掰带麻,一直到晒干,这中间,大约得持续到七月中旬,像外祖父家这种人手少的,得一直搞到七月底。
晒玉米粒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了要人一直拿着木耙翻面,还需要每天晚上听天气预报。
木耙多是农人拿竹子木头自制。分两种,一种像笊篱,可以把稻谷或者玉米豆子类,里边掺的大杂质抓出来,像稻叶,玉米壳这种大杂质,都是要抓出来的。
另一种没笊篱中间缝隙那么宽,齿高度也要矮些,主要用来晒粮食时给粮食翻面,像玉米稻谷这种颗粒小的,让你一粒粒翻,那还不得把人累死。
所以富有智慧的农人,就用木耙,在摊开粮食后,把粮食刨出一行一行横着的路子来,每隔一到两小时,又换着竖行。
个高力气大的孩子总爱在上面玩出各种图案花型,像沉檀这种两样都不占的小孩子,只能脱了鞋,用双脚去踢出图案来,不说她们只是玩闹的话,也算是在帮大人做事了。
穿鞋是不准的,鞋底太脏,老嵌着泥土,弄脏粮食,卖的时候就会降档次,会被狠狠压价。
当然,沉檀大中午想去三楼踢玉米,外祖父也是不准的。
“太阳晒得地滚烫,把脚底板烫坏了。”外祖父眯着眼打着盹,还不忘看住她。
沉檀得了禁令,便去一楼寻曾外祖母看电视。
黑白电视小小的,总共就两个台,还老是放不清楚,晚上还停台。
但那是沉檀关于世间一切情感的启蒙。
比如,何为侠?比如,何为爱?
沉檀还没打开电视,不过刚坐在曾外祖母身侧,就听得外面一顿嘈杂声响起。
“下雨啦!”嘈杂中夹了这么句话叫沉檀听清楚。
而后就是慌乱跑步声,扯塑料盖膜声,叫捡转头石头的声音……
这时候的雨,是农人最讨厌的了。
有在地里没收完的玉米,沾雨水容易霉掉,或者发芽;晒干的玉米一经雨水泡,就容易发臭,再晒干就难。
可晒玉米的时节,总是要下好几场雨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哪怕每晚18:55准时守在电视旁收听天气预报,也无济于事。
天气预报只能报道市,不管你那村子上是怎么个天气,更不消说山地气候复杂多变,一会儿雨一会儿大太阳。
“去叫外祖……”曾外祖母上了年纪,耳背,听不清外边人在说什么,但她知道出事儿了,忙让坐下的沉檀去叫醒睡午觉的外祖父。
沉檀忙去二楼寻外祖父。
外祖父不在,他睡觉沉,但农人对下雨这事向来敏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惊醒了。
沉檀又上三楼,果然看到外祖父同吴放龙在抢收晒着的玉米。
天上太阳还在,但雨确实下来了,大颗大颗砸下来。
这叫太阳雨,山地里很常见的。
一般下不长,地上应是不会有积水的,所以也不用将苞谷粒装袋放屋里,只需扫拢到一块拿防雨塑料膜盖住就好。
外祖父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他熟练的拿木耙把苞谷粒几下拢到一团,再拿自家扎的高粱扫帚把那些木耙刮不到的,通通扫到苞谷堆里,扯出早就备好的塑料膜,两只手牵着抖开,往苞谷粒上一盖,再捡些砖头来压住,不叫风吹跑塑料膜就行了。
吴放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在一旁递工具。
至于沉檀,她不出来捣乱,就算帮忙了。
等忙好,吴放龙就会把沉檀带走,小孩子淘气,喜欢下雨天钻进盖好的塑料膜里躲雨,玩玉米粒。
她们总是对那些,大人明令禁止玩耍的地方,感到着迷,感到新奇。
外祖父是不走的,他得看天气,等雨停。
若雨十来分钟后就停,那农人还得把膜拿开,再推开苞谷粒,让它接着晒。
可能会埋怨老天爷的戏耍,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雨后总会天晴。
人总是这样,坏事发生后便心生怨怼,可当有更坏的事做对比,他们便会开始感恩。
若雨一直下不停,农人就得冒着雨,把苞谷粒装进蛇皮口袋里,再扛回屋里放好,不然地上积水后,一年的收成就全毁了。
幸好,天很快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