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柳承渊投颜真卿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69字 发布时间:2020-10-24

令狐潮四万大军兵临城下,张巡召集众将于县衙议事,张巡道:“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夺也。何人愿当先锋?”众将面面相觑,都不敢以两千兵马抵挡叛军的四万人马。

此时县衙外一名男子高声叫道:“要打架怎能少得了我!某愿为先锋,特来求见令君。”

张巡将此男子请入县衙,众人见此男子只二十出头,麻衣短褐,脚穿草鞋,颇轻之。

有将士笑道:“这是哪里来的田舍奴,叛军四万人马围攻雍丘,汝不惧死耶?”

张巡厉声呵斥:“不得无礼!这位侠士既愿做先锋,必有过人之处。”后又向男子行礼道:“不知这位侠士尊姓大名,可有退敌良策?”

男子回礼道:“在下乃墨者行会的弟子项尚贤,奉家师之命,特来向令君献策。”

张巡大喜:“原来是墨者行会的弟子,想必尊师定是墨家巨子墨竹前辈了。尊师十四岁便在京师大败吐蕃高手,某有幸与尊师有过一面之缘,尊师不单武功高强,且极擅于防守城池,今日得项少侠襄助,雍丘得保矣。”

项尚贤道:“明日可依令君之计出其不意与贼开战,先立个下马威!然后再防守城池不迟。”

张巡于是自率一千人出城,将士卒分为两队,一队由自己亲自率领,一队由项尚贤率领,突袭叛军。

张巡身先士卒,举刀直冲贼阵,项尚贤使出墨家巨子剑法,以陌刀又砍又斫,忽而又以刀为剑刺挑削洗,张巡和项尚贤带兵左右冲突,叛军人马惊退。

鸣金收兵后,项尚贤看着张巡,笑呵呵地道:“听家师说张令君乃进士及第,我还以为您是个文弱书生,想不到竟也如此英勇,在下佩服佩服。”

“今日只因出其不意,方可险胜,项少侠快莫说笑了,为今之计,只有死守。而叛军已具石炮、云梯,攻备齐具,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不知项少侠有何防守良策?”张巡却眉头紧锁,笑不起来。

项尚贤摇头晃脑地说:“墨子曰:云梯者,重器也,其动移甚难。守为行城,杂楼相见,以环其中。”

“请少侠领众将士筑城。”张巡却显得神色匆匆。

虽首战告捷,可众将见项尚贤举止轻浮,皆以为其只是身手了得,不懂守城防御,唯有张巡对其深信不疑。

项尚贤带领众将士在原城墙上筑二十尺高的行城,又在上面加筑矮墙,宽十尺,左右各伸出二十尺,高、宽与行城相同。后又在城墙下开凿如同雀巢、鼠穴般大小的洞孔,孔外设铁蒺藜。投石机、冲车、行栈等器械,其宽与叛军攻城之广度相等。器械之间杂以携剑者五人、持冲者十人、执斫者五人。

项尚贤安排就绪,次日天明,叛军复来攻城。令狐潮先命叛军以百门石炮攻城,城楼女墙尽毁,令狐潮喜,命叛军以云梯攻城。张巡于城楼上率众将士抵抗,叛军如蚁附而登城,张巡命将士束草把,浇油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

项尚贤在旁瞭望,伺贼隙,以鼓声为号,或夹而射之,或重而射之,或出兵击之,或夜里出兵斫之。城上以矢、石、沙、炭投之,或以薪火、水汤灌之。如此六十余日,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

张巡与项尚贤乘胜追之,获贼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众将这才对项尚贤信服不已。

却说杨牧之离去后,李光弼进围博陵,与史思明战十日不拔,遂与众将士道:“吾虽熟读兵书,却横竖不过一武夫耳!左右缺如杨牧之般的参军谋士,如今与史思明战十日不拔,无计可施,粮草又难以为继,只有撤军。”于是引兵还恒阳就食。

柳承渊带着钱雨至大秦景寺,与景教伊斯教主、摩尼教康教主共商讨伐祆教一事。

柳承渊扼腕道:“祆教助安禄山反叛,大肆劫掠百姓,残杀景教、摩尼教教徒。郭子仪、颜真卿都在广募天下英雄豪杰,依我愚见,若要对付祆教,惟有投身义军,与官兵一道讨逆,方有胜算,不知二位教主意下如何?”

伊斯和康教主齐声道:“一切听从柳副盟主号令!”

柳承渊忙摆手道:“副盟主之位实不敢当,两位教主若不嫌弃,我三人可结为异姓兄弟,以后兄弟相称即可。”

康教主道:“如此甚好!不过柳大侠武功智谋都在我二人之上,我二位虽痴长柳大侠几岁,但都有奉柳大侠为大哥之意,倘若柳大侠再推辞,我二人只好奉柳大侠为盟主了。”

伊斯也附和着一定要尊柳承渊为大哥,柳承渊只好勉强答应。如此一来,康教主排行第二、伊斯排行第三。

柳承渊以大哥的身份安排伊斯率景教徒投郭子仪,让康教主带摩尼教徒投颜真卿。自己则投李泌,一来欲通过太子奏请朝廷允许中原百姓信奉摩尼教,二来欲联络现于京城聚集,尚未动身前往河北投颜真卿的高足四虚、湘西三邪等武林人士助官兵共守潼关。

路上,钱雨对柳承渊道:“奴家仔细想来,当年黑衣人倘若真真是为了盗取扶桑剑谱,大可以堂而皇之的在武林大会上以灵火烈焰掌打败柳郎,又何必于夜里盗取剑谱,再将柳郎打落悬崖?此事当真蹊跷,也难怪武林各大派不信柳郎所言,横竖非要冤枉柳郎盗取剑谱了。”

柳承渊点头道:“听你讲来,此事当真蹊跷。黑衣人武功极高,若在武林大会上出手,我必定不是对手,若黑衣人不是盗取剑谱之人,他为何又要对我下杀手,我当真是想不明白。若要查个水落石出,还我清白,恐怕不容易啊。几年来我四处查探,也未查出武林中有何人会使灵火烈焰掌,此事容后再查吧,当前要务是联络李翰林及京师武林人士,共守潼关。”

柳承渊和钱雨在长安城中打听得上清派高足四虚等人落脚之处,便寻到高足四虚、湘西三邪、伽晏师太师徒一起来投李泌。李泌大喜,众人叙礼坐毕,柳承渊不见杨牧之,遂问道:“杨大哥安在?小弟多年未见杨大哥,甚为想念。”

李泌又将杨牧之助李光弼大破史思明,至今尚未归来之事讲与众人听,众人都大赞杨牧之高才,尤其是钱雨,她自来爱听说书,听得津津有味。惟有伽晏师太一脸不屑地在一旁咂嘴。

李泌自来好道,知高足四虚乃白云子司马掌门的关门弟子,便与四人谈论道法。

李泌道:“开元十三年,李白于江陵有幸得遇白云子,将其诗文呈与司马掌门审阅,司马掌门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一时传为佳话。今晚辈得遇高足四虚,真乃人生幸事,晚辈素来好道,然而修炼不得其法,今日愿拜四位为师,乞早晚受教。”言毕噗通一声跪地行拜师礼,四人见李泌诚心拜师,于是由张太虚将李泌收为弟子。

柳承渊又将与景教、摩尼教教主结为异姓兄弟,已遣二教分别投郭子仪、颜真卿一事告之李泌。

李泌道:“景教投朔方军倒还好。可摩尼教在中原被禁多年,教徒又多是粟特人、回纥人,此时去投颜公,恐颜公见疑,不如我修书一封,劳烦柳贤弟亲自快马送与颜公,柳贤弟武功高强,亦可顺便于军中襄助颜公。潼关之围,可劳其余诸位英雄豪杰与官兵共守之,不知贤弟意下如何?”柳承渊点头答应。

柳承渊答应过钱雨,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再与她分开,于是次日一早,便与钱雨两人各骑一匹快马,共付河北投颜真卿。二人马快,第三日便追到摩尼教众人,康教主见柳承渊亦来投颜真卿,大喜。

及至河北,柳承渊与康教主、摩尼教清河分坛坛主李萼等人求见颜真卿。

康教主对颜真卿说:“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康某不才,忝为教主,特率摩尼教众与公共讨叛贼。”

摩尼教与祆教都传自波斯,教义相近,教徒又多是着白衣的粟特人,汉人多分不清二教的区别,都呼之为波斯夷教。此时突然来投,颜真卿有些犹豫。

李萼见状,补充道:“李某在清河多年,知清河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昔日朝廷讨默啜,甲兵皆贮清河库,今有五十余万件。窃计财足以三平原之富,兵足以倍平原之强。清河之民翘首以盼官兵,公若资我摩尼教以士卒,定可为公抚而有之,以二郡为腹心,则余郡如四肢,无不随所使矣。”

颜真卿见三人皆二十余岁,且摩尼教众又多为粟特人、回纥人,疑心恐为安禄山派来的内应,故不敢纳,因说:“平原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足,何暇及邻!倘若诺子之请,贵教将何为?”

李萼是个善儒之人,见颜真卿剖决不下,禀道:“清河之民托晚辈传话于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师以探寇也,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晚辈何敢言所为哉!”

“明公勿疑,某有李翰林书信在此。”柳承渊见颜真卿仍犹疑不定,遂递上书信。

颜真卿看了李泌写的书信道:“某尝闻有少年英雄助田将军退安庆绪大军,原来就是阁下,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颜真卿盛赞之,欲与之兵抚清河,众将却又劝颜真卿三思而后行,言李泌的书信不知真假。

欲知颜真卿如何决断,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