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严嵩的演技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6404字 发布时间:2021-12-22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七集

 

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严嵩穿着睡衣披了件长衫站在书房里,拿着老花镜仔细端详着胡宗宪递给门房的帖子,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可能是在琢磨一会这场戏要怎么演才能自然。这一晚很多事都透着诡异,胡宗宪半夜两三点带着两口箱子去敲首辅家的门,竟然真的把门给敲开了,将自己的帖子递给门房,然后门房乐呵呵地就把首辅大人从被窝里薅出来准备接客,莫名其妙地自己和两口箱子就被领进了首辅的书房,不觉得有些奇怪吗?除了某些特殊服务行业,请问有谁是专挑后半夜去人家里拜访做客的吗,正常情况下别说胡宗宪区区一个总督了,就是徐阶来了也得吃闭门羹,门房根本就不会开门,也不会收什么帖子,更不会把首辅大人从被窝里叫起来,最多就是不耐烦的说一句要拜访明日请早之类的话。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切的不合理都暗示着一件事,严嵩在家已经等胡宗宪很久了,严嵩心里清楚胡宗宪秘密进京一准是和沈一石的抄家有关,道长的台词编的太潦草,胡宗宪奉秘旨进京陈奏东南抗倭的事一听就是鬼扯,军情都是第一时间六百里加急送北京的,有啥事看报告不就完了,犯得上把总司令从前线急吼吼叫回来吗。胡宗宪下午就到了西苑,晚上还去了精舍跟道长密谈,两个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这信息对严嵩而言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西苑那边的消息不出一个小时就会传到严嵩这边,遇到特殊情况消息实时更新也不是不可能,前半夜道长和吕公公那边折腾个不停,严嵩这里自然也闲不住,无非是一边打探消息一边思考对策。严阁老平时打盹都要睁只眼的,碰到今晚这种事估计和道长一样,肯定是睡不着了。胡宗宪下午一个人进的西苑,直到子时才出来而且身边莫名其妙还多了两口箱子,出了西苑一路冲着自己家就来了,这种情况你让严嵩能怎么办,自然是恭候胡总督大驾光临了。

 

至于凭空多出来的两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严嵩大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反正胡宗宪一会也会亲口告诉自己里面是沈一石的账本,不少还和自己宝贝儿子有关,对策严嵩已经想好了,剩下的就是考验自己的演技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政客,演技是必备的基本技能,尤其是那些民主国家的政客,想要骗选票就得有一手过硬的演技,国内的演员则不同,颜值、流量、资源甚至潜规则都是必备要素,至于演技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演员只要摆一副死鱼脸对着幕布念12345就可以了,反正没有什么是抠图、配音、加后期制作搞不定的,何况拍那些烂片原本就是拿来洗钱的,要什么演技。胡宗宪的一举一动严嵩从始至终都是掌握的,唯一的盲区就是道长的精舍,那是全大明保密层级最高的地方,严嵩此刻要努力表现出一副对胡宗宪秘密进京毫不知情的样子,刻意塑造出一副垂垂老矣、行将就木的模样来触动胡宗宪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道长有道长的剧本,严嵩有严嵩的剧本,此刻书房内严嵩是主角,胡宗宪成了配角,道长的众多耳目都是观众。

 

胡宗宪这次来见恩师多少有点钓鱼执法的意思,心里肯定有点别扭,摘掉乌纱帽缓步走进书房轻轻说了声“受业胡宗宪拜见阁老。”这句话就如同导演喊了句action,严嵩闻言立刻进入表演状态,目光空洞看向前方问了句“汝贞吗?”胡宗宪向前踱了两步说“回阁老,是弟子”严嵩把老花镜和帖子丢在桌上,喘着粗气朝着胡宗宪紧走两步,缓缓抬起左手,胡宗宪赶忙上前搀住严嵩,严嵩上下打量了胡宗宪好几眼,如同一个等着儿子回家团员的老父亲,拉着胡宗宪的手连声说“来了好,来了就好阿”,这一幕在本集第30分钟处,严阁老展现出了教科书般的演技,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情流露,浑然天成,看不见一丝矫揉造作,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注意30分钟05秒镜头给了一个特写,书房里除了严嵩、胡宗宪角落里还站了个管家,书房的门窗是不是关好了还真不好说,严嵩既然要飙戏总得让观众看得清听得见不是,道长那边也在等消息呢。师徒二人刚一落座,严嵩就开始给胡宗宪发暗号“吃饭了吗,现在做也来不及了,去把晚饭剩的热热端上来,快,快。”在30分19秒处有一个特写,听了严嵩的话,胡宗宪明显楞了两秒钟,到了25秒处还有一个特写,胡宗宪深吸了口气低下了头一脸便秘的样子,这个暗号胡宗宪明显是读懂了。

 

上一篇说道严嵩给胡宗宪偷偷递暗号,胡宗宪何等人物马上就听懂了,设想一下半夜两点官居二品的爱徒胡总督夤夜求见,正常情况下,严阁老是不是应该先关心关心到底是出了什么天大的急事,逼着胡总督非要后半夜把自己从床上薅起来,何况现在又不是饭点,严阁老你怎么就知道胡宗宪登门拜访之前没吃晚饭,到现在还饿着呢,还一个劲儿的催快、快,合着胡宗宪夜里两点找你就是为了蹭顿夜宵呗。为什么给了胡宗宪两个特写,就是给观众提个醒,胡宗宪已经和老恩对上暗号了,自己什么也不必说,老师什么都知道,老师不但知道自己偷偷摸摸来了北京、进了西苑、见了道长,甚至连自己在西苑吃没吃饭都掌握的一清二楚,看胡宗宪一脸便秘的表情就知道什么叫细思极恐了。胡宗宪才进书房刚坐下暗号就已经对好了,演员已就位,下面可以开始表演了,胡总督既然来了就踏踏实实跟着严嵩把这场戏演完吧,老师负责带节奏,准能带你飞。严嵩一句话不但给胡宗宪递了暗号,还名正言顺的支开了站在角落听壁角的管家,严嵩做事端的是滴水不漏,道长的耳目想要听师徒对话没问题,大大方方蹲在书房门口窗户底下随便听,要想观察严嵩、胡宗宪的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那可是门也没有,这一手后面张居正找徐阶密谋的时候也用过,背对着石公公,大声给徐阁老汇报工作喊得谁都听得见,手底下写写画画暗通消息。有些话本身就是障眼法,故意说给外人听的,怕你听不清还可以故意喊两嗓子强调一下重点,真正要紧的是那些言外之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深意。无论是看这部剧,还是看《水浒》、《西游记》这类经典名著,切记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人物对白乃至心理活动都有可能是障眼法,施耐庵、吴承恩、刘和平这类作者总喜欢在文字里面夹带私货,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审查,另一方面就是故意让大部分读者误入歧途,说白了就是没想让所有人都读懂,这属于典型的文人的恶趣味。好在如今这类作者是越来越少了,如今国内的影视剧哪怕稍微复杂一点的情节都要反复解释,生怕广大观众朋友看不明白,虽说戏拍的不怎么样,但这种服务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师徒二人许久未见自然得先联络联络感情,暗号都对上了,正事也不着急聊,反正是严嵩在带节奏。“汝贞,你今年也有56了吧?”,严嵩语气慈祥地拉着家常,“弟子今年岁齿五十六。”严嵩歪着头看了看胡宗宪接着问“头发也白了?”胡宗宪叹了口气“就这几年,头发白了七成。”严嵩也忍不住感叹“白头师弟,见一面也难了。”浙江那摊的活儿压根儿不是人干的,胡宗宪手底下都是群烂人,身边全是糟心事,尤其是今年,什么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以改兼赈、倭寇入侵、沈一石抄家,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就没消停过,这就叫多事之秋、年关难过,胡宗宪的身体是真硬朗,都奔60的人了这么一通折腾还能有三成黑发,要不是后来下了冤狱被人恶整,保守估计怎么也能活够80岁。八十一岁的老师和五十六岁的徒弟,考虑到大明朝当时的医疗和交通条件,肯定是见一面少一面了,想不到严嵩一语成谶,师徒二人这一面竟然成了最后一面,从此咫尺天涯。胡宗宪以为严嵩在责怪自己上一次来北京不主动到家里来拜访,赶忙解释“恩师,三月进京的时候,弟子曾经来过……”,话没说完便被严嵩打断,“不要说了,世蕃不让你进我知道了。”前文也分析过了那一晚如果能让胡宗宪和严嵩见面谈一谈,有些事也许未必会发展成后来那个样子,只可惜木已成舟,等严嵩知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这个世上有时候弟子比儿子还好,”这个观点严嵩和徐阶分享过,也算是饱受坑爹之苦后的经验总结,此时说给胡宗宪听笼络人心的意味相当浓厚,意思是老师一把年纪了,严世蕃这坑爹货实在不靠谱,以后就全靠好徒弟你撑着了。师徒温情叙话的戏份可以结束了,也该聊点正事了,还是按照剧本演吧。“你这一次是奉密旨进京的吧?”严嵩这话是说给门外的人听得,表明胡宗宪这次来了北京自己一点儿都不知道,不是奉密旨来的怎么可能如此来无影去无踪呢。胡宗宪这边台词也是写好的,赶紧随声附和“是,皇上要过问东南抗倭的战事。”严嵩点点头接着说“东南半壁都在你的肩上哪!听说打得很好,打得也很难吧?”打的好自然指的是戚继光几千人打倭寇几万人连战连捷,打得难指的是什么?

 

上一篇还剩了点内容,先聊完这点尾巴再接着讲胡宗宪打仗为什么打的这么难。楼主特地去翻了原著,严嵩吩咐下人给胡宗宪热饭这段情节,原著里可是没有的,张黎导演特地加了这幕戏,为的就是暗示观众,严阁老其实什么都知道,包括道长在自己家里装了好多人肉摄像头,有事没事就看真人秀的恶趣味,书房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严嵩处心积虑专门演给道长看的。道长后半夜派胡宗宪送账本自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不是什么“就为了看一看朕还有你是不是都认错了人”;严嵩在书房里拉着胡宗宪飙戏也是有备而来,千万不要信了老狐狸的鬼话,误以为严嵩护犊情深,为了保护爱徒甘愿牺牲自己,这一晚是大明朝两位顶尖高手间的巅峰对决。尽信书不如无书,千万不要学某些自媒体文章,逐字逐句的抠台词分析剧情,看似详尽其实却落了下乘,神剧不是《奇葩说》,真正的交锋基本都是无声的较量,像严世蕃那种揪着高拱、张居正骂街的情节,纯属是用来搞笑的。

 

书接上文,严嵩问仗打的也很难吧,胡宗宪在前方为什么仗打的难,因为粮草不济、后援乏力,为什么粮草不济、后援乏力,因为沈一石家里没抄出钱来,为什么沈一石的家里没抄出钱来,这是个好问题,胡宗宪千里迢迢从台州赶到北京就为这个事来的。还记得郑人买履那个典故吗,脚有多大不用记得尺码自己大概也知道,这里也一样,不用打开箱子看账本,严嵩也知道沈一石的钱去了哪里,问问自己那宝贝儿子就什么都清楚了。这是严嵩给胡宗宪发的第二个暗号,意思是老师知道你为什么来北京,也知道你那两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道长让你说啥你就说啥,咱们师徒心照不宣接着演。上半夜道长跟胡宗宪也聊过这个话题,道长说的是“仗打的辛苦”,“就是官场贪墨,后援不济是吗?”,道长和严嵩这就叫心有灵犀、异曲同工,胡宗宪为什么仗打的辛苦,根子就在官场贪墨上,首当其冲的就是严嵩父子,道长早就说过,“各人的儿子各人管好,各人的债各人去还”,冤有头债有主,如今到了严嵩该还债的时候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严阁老是个讲究人,严党拉下的亏空自然是严党来还,后面鄢懋卿南下巡盐就是逼着严党诸位同志割肉放血,给道长还债。

 

严嵩说话举重若轻醉翁之意不在酒,话中深意胡宗宪自然听得明白,回了一句“这是弟子能干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再难也得把倭寇平定下去。”胡宗宪这是在表明心迹了,拒绝道长会有什么后果胡总督是有心理准备的,等到东南战事平息自己的政治生涯估计就算是到头了,剿灭倭寇是谢幕前最后一出压轴戏,自己一定会尽全力演好。总觉得此时的胡宗宪已经有点抑郁症的前兆了,虽然大势上看的通透,但多少带了点厌世情绪跟自杀倾向,要不然后面也不会主动去找倭寇送人头了,其实打仗并不难,好歹还有戚继光帮衬,当媳妇儿才是真的难,夹在中间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自己那宝贝儿子肯定是指望不上了,要是连爱徒胡宗宪也准备急流勇退、告老还乡,那严嵩就真成老无所依了,听了胡宗宪的话严嵩一个劲儿直摇头“不能这样想,你是我用的人中最能担当大任的,朝廷用你一天就要干好一天,有一事你要如实告诉我。”严阁老说的“不能这样想”其实是语带双关,一层意思是说,胡宗宪你可千万不能提前退休,如今能继承严党的只剩下你了,以后为师这个宝贝儿子和严党都要托付给你,还是得讲点职业道德,当一天和尚就得撞一天钟,咱们就跟道长这儿耗上了。另一层意思是说,平定倭寇这事不能不干,也不能全干,最好是干一半留一半,给以后留点余地。至于严嵩要胡宗宪如实说的事,那根本就是借胡宗宪的口专门说给道长听的,为的就是让道长也了解了解,清流这群人私底下是怎么拆台的。当然让胡宗宪如实回话多少还是有些难度,毕竟胡总督最擅长的就是两头瞒了,实话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如实的说,一种是变通的说,大家可以学学胡宗宪下面是怎么变通着说实话的。

 

既然严嵩诚心诚意地发问了,胡宗宪自然要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恩师请问”,严嵩瞟了胡宗宪一眼不慌不忙地问道“你去应天向赵贞吉借粮,他是怎么借你的?是你去了他愿意借你,还是你动用了军令,他没有办法才借给你?”。高手过招套路都差不多,比如明知故问这一招,毁堤淹田怎么回事道长是心知肚明,却非要逼着胡宗宪当面说出来;赵贞吉是借粮还是调军粮,严嵩心里门清,甚至连“动用了军令”都点出来了,却坚持要借胡宗宪的口说给道长听,目的显然是找机会黑一把清流顺便把自己摘干净。第十二集21分48秒,严嵩亲自发的指令“去给南京发封信吧,问清楚胡汝贞到底去没去找赵贞吉,这个赵贞吉借没借粮给汝贞。”赵贞吉借粮这事,5集之前严阁老就找人调查过了,查起来一点也不复杂,上百船的粮食要先出库,然后再装船运往外省,涉及到的审批流程一定不少,公文签字画押都有存档,到底是借粮还是调军粮把文件调出来一看就知道了,就好比你在单位请假,虽然OA里面请假都是一个审批流程,但你请的是产假、婚假还是年假那可是一目了然。

 

严嵩特地嘱咐胡宗宪要如实回答,连是否动用了军令这种话都点了出来,言外之意呼之欲出,胡宗宪自然是心领神会,坦然答到“回恩师的话 ,不管怎么说,赵贞吉还是把南直隶的粮借给了浙江。各人都管着一个省,他也有难处。”胡总督这番话大家要仔细品一品,这就叫变通的说实话,这才叫语言的艺术,一会是“不管怎么说”,一会是“他也有难处”,拐弯抹角绕了半天,不就是想委婉的转告道长,赵贞吉同志是被自己逼得没办法才被迫调军粮给浙江的吗,胡大人你要是真心想替赵贞吉隐瞒遮掩,大可以直接说赵贞吉是主动自愿借粮给浙江的,根本没有动用军令,胡总督你可是连道长都敢当面忽悠的主儿,骗骗老恩师什么的根本就不叫事儿吧。

 

可以把胡宗宪这番话和吕公公的那番《媳妇儿论》放在一起比较,都是一个套路,表面上像是替你说好话,其实就是在黑你,二十年知交又如何,胡总督老早就说过官场无朋友,何况本来阵营也不同,彼此互相伤害是早晚的事。所以说单位里交朋友还是要谨慎些,够不够朋友要在事儿上见,平日里喝酒吹牛的话听听就算了,也别太当真了。胡宗宪一番话说的虽然委婉,意思却传递的分外清晰,还顺便递了个话柄给严嵩,方便继续捅刀子,端的是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严嵩对爱徒这番回答那是相当满意,赶紧打蛇随棍上“什么难处?是不是上面给他打招呼,不让他借粮给浙江?”严阁老此时身体微微前倾,两眼睁得贼大,看似是在发问,实则是在捅刀子,索性把“难处”给挑明了,至于这个“上面”是谁,严阁老一会自然会说。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凡事点到为止即可,关键是要掌握好这个度,过犹不及。比如说话,说七分留三分最合适,看看胡宗宪是怎么回话的“恩师,弟子但知实心用事,没有根据的事情,弟子可不敢妄加猜测。”这回答一个字就是“妙”,滴水不漏、四平八稳,除了把自己变相夸一通,似乎啥也没说,只是胡总督真的啥也没说吗?

 

把这段对话换一个情景,举一个例子大家再品一品,A:“偷偷问你个事,咱们公司总经理是不是和秘书C搞婚外恋了,我听老王说上周五你还在酒店门口偶遇他们两个来着,你可得跟哥们我说实话?”;B:“别听老王瞎说,人家两个说不定只是去酒店找客户谈项目去了,再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这年头谁还没有点故事。”;A:“难怪公司里那么多同事都在传他们两的事,这就叫无风不起浪,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阿。”;B:“嘘….,别到处乱传这些没灯没影的事,我可只想好好上班不想惹事,反正我啥也不知道。”例子可能举得不是那么恰当,但意思差不多。听完胡宗宪的话,严嵩歪着头和胡宗宪对视了一眼,长出了口气微微笑了笑说“汝贞,你现在真是会当媳妇儿两头瞒阿。”胡宗宪从进门到现在拢共也没说几句话,借粮的事假装帮赵贞吉打掩护,实际上把赵贞吉给卖了,这算是瞒了一头,请问剩下那一头是在哪里瞒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