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倒严计划1.0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334字 发布时间:2021-12-22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七集

 

按照道长最初的计划,成功拉拢胡宗宪不仅为后面倒严扫清了障碍,更是为后严嵩时代的内阁权利结构进行布局。设想一下道,长倒严计划1.0版本的预期效果,胡宗宪识时务的宣誓效忠,死心塌地地跟着道长走;严嵩因为沈一石的账本磕头请罪放弃抵抗,甘当鱼肉任道长宰割,等到年底东南战事平息且国库亏空补的七七八八了,严嵩就可以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了。如果国库亏空补不上怎么办,上次御前会议吕芳就打过预防针了,今年死也要死出50万匹丝绸,年底搞不来钱内阁和司礼监共同领罪,到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一样只能请辞。所以无论国库亏空能否解决,严阁老都得挪位置,严阁老走了自然是徐阁老接班,轮到清流执政,倒严的事就不劳道长操心了,反正按照清流的尿性不整点秋后算账、打击报复的事就不叫清流了,总归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一朝新人换旧人,好在严党那里也没多少冤假错案,应该都是罪有应得。胡宗宪作为识大体、顾大局、公忠体国的抗倭英雄自然顺理成章的进入内阁,势必晋级为严党残余势力的代言人,道长稍微搞点政策倾斜就可以帮胡宗宪扶植一个全新的反对党出来,继续干清流前辈们干了20年的事,专注于跟执政党叫板、拆台、搞舆论监督。


当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胡宗宪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配合,后面还跟着严嵩,缴械投降自然是不可能的,道长想在严党这儿搞和平演变门也没有。先聊胡宗宪的立场,前面也分析过,胡总督不是不想进内阁,也不是不想成为严党的二代目,这里面涉及到继承严党的法统问题,如果严嵩是安全着陆自愿退休,老人家退出政坛前安排胡宗宪进内阁,并指定他做继任党魁,这个才叫法统继承,也可以理解为政治正确。道长要胡宗宪出卖恩师严嵩,跟严党划清界限,准备把严党这座破庙给强拆了,然后从废墟里随便捡点破砖烂瓦重新帮胡宗宪再搭座小庙,这种事胡宗宪实在是干不来。就好比问对岸的伪政权是选择坚持中华正统还是要台 毒一样,虽然某种程度上蓝绿都一个尿性,无非一个华 毒一个台 毒而已,但马英九就只能当华 毒,蔡英文也只能当台 毒,身不由己没得选。

 

接着聊聊严嵩的立场,严嵩今年已经81岁了,俗话说73、84岁都是个坎儿,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就算道长不出手老人家还能蹦跶几年呢?如果严阁老和吕公公一样,没有子孙根孑然一身,不用道长劝退估计自己早就不想干了,谁不想急流勇退、安享晚年呢,一个耄耋老人也不用怕什么打击报复,恶整80老翁这事吃相实在难看,清流也未必会把事做这么绝。可倒霉就倒霉在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严世蕃身上,严世蕃虽然是独生子但娶了九房媳妇儿,保守估计严嵩的孙子怎么也得有两位数了,欺负80老翁社会观感太差,把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多年的官二代搞死搞残,那才叫大快人心,事实上后面清流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清流的套路严嵩心里跟明镜一样,只要自己退了休,老严家怕是就得绝户了,严嵩的原话是“我死了,严世蕃连自己都保不了,更保不了你们”。所以道长和严嵩经常感叹,天下最难做的就是父亲,不为自己为了儿子也不得不拿起枪去战斗。严嵩就是这么一个父亲,只要一息尚存,为了儿子也只能选择和道长刚正面了,除非老人家咽了气,指望他缴械投降那是绝无可能。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玩过德州扑克,里面有一个术语叫做bluff,可以理解为虚张声势,大概意思就是你底牌攥着一对三,然后一把梭哈把筹码全押了,打算用浮夸的演技把牌桌上的老几位全吓跑,纯属一种搞心态的战术。遇到这种喜欢bluff的牌友该怎么办,很简单掂量掂量自己的底牌,果断加注逼他掀底牌,然后接着欣赏他的表演就可以了。为什么说起bluff,因为这套路跟道长、胡宗宪搞敲诈勒索的手段如出一辙。大家设想一下,处理毁堤淹田的时候,胡总督让马宁远当着大家的面把供词递到自己手里,逼着几位大人在申请暂缓推行改稻为桑的签报上签字,如果几位大人硬着头皮不签会怎么样?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胡总督永远不会让毁堤淹田的事情上秤,面对道长有且仅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河工失修,所以说大人们如果就是不签字,胡总督也奈何不了他们,尤其是杨公公本来就是宫务员,压根儿不归胡总督管。当然对几位大人来说就是签个字,最多小阁老、吕公公那边挨几句骂而已,这要真上了秤脑袋估计就没了,不输房子不输地的犯不上陪着胡总督玩命,所以老几位就这么被胡总督给bulff住了,那再问一句道长对严嵩bluff会管用吗,下篇继续聊?

 

上篇最后留了个问题,道长对严嵩用了一手bluff,想靠着两箱账本逼老人家就范能成功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敲诈勒索这种手段能奏效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将损失严格控制在受害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钝刀子割肉尚且能忍,要是上来就直接剁手估计就没得聊了。顺便再解释下,bluff的核心在于虚张声势,说白了就是通过诈唬搞心态,不会真的去做,比如胡总督不会把毁堤淹田的事上秤,道长也不会拿着沈一石的账本去倒严,像杨金水那样告诉郑、何二位大人,自己要找道长投案自首扭头就真的去投案自首,这种不叫bluff 应该叫勿谓言之不预也。前面也分析了严嵩的立场,此时的严嵩早已没有了退路,为了老严家不绝户,哪怕是道长出手也只能硬着头皮见招拆招,道长用两箱子账本来bluff,严嵩只能跟着加注然后逼道长掀底牌,这就是严嵩的心态,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看明白道长和严嵩是怎么通过胡宗宪,围绕着两箱子账本过招的。道长手里握着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实锤猛料,自己又贵为大明最高领袖,居高临下极限施压,逼严嵩放弃抵抗;大明此刻内外交困,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同时还要打赢一场局部战争,眼下绝对不是倒严的时机,严嵩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孤注一掷硬钢道长,赌的就是道长不敢摊牌,最后时刻一定会主动退让,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事实证明严嵩确实赌赢了。

 

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该来的迟早要来,倒严的时间窗口越来越近,留给严阁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保住严党就必须要把严党内部的那颗雷排掉。国库亏空不算是雷,严党的工具箱也并没有用尽,即使没有沈一石,光靠严党自己割肉放血亏空也能补上,真正的雷是严党的继承人问题,严嵩的身体日渐衰老而严党的继承人始终悬而未决,权利无法顺利交接给二代目,底下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等不到严嵩闭眼大水怕就要漫过山头了,道长也只能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实几年前严嵩就已经选定严世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重点培养,让严世蕃早早进入内阁历练,参与大明朝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把严党的决策权和用人权都交到严世蕃手上,自己退居幕后给儿子站台,可以说为了扶严世蕃上位,严嵩把能做的都做了,奈何严世蕃实在不给力,从第一集到现在干的都是作大死的事,挣的全是砍头的钱,要命的是嘴里还没个把门的,把胡宗宪、清流几位大佬、吕芳、裕王还有道长全部得罪一遍,弄得是天怒人怨,逼的道长直接在大会上搞批斗“朕现在只想跟你打个招呼,不要事事都听他的,有些事可以让他去办,可有些事不要让他去办,管紧点对你对他都有好处。”道长这番话算是彻底给严世蕃定了性,严嵩辛苦培养了好几年的接班人就这么给废了,让儿子接班是不可能了只得另起炉灶了。无论是从履历、资历、能力还是政治号召力上考虑,胡宗宪都明显比严世蕃更适合做严党的继承人,拿掉严世蕃后也没有人再能和胡宗宪竞争了,只可惜大势已去一切都太晚了,无论严嵩如何努力终归是保不住严党这座破庙了。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甚至不惜揠苗助长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对于望子成龙的严嵩也不好过多的苛责些什么,但知子莫若父,自己那个宝贝儿子有几斤几两当爹的心里真的没点哔数吗,就凭严世蕃那点手段能镇得住手下这群魑魅魍魉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严世蕃最后的下场不也是严嵩亲手造成的吗。如果当初严嵩选择胡宗宪作为严党继承人去培养,自己负责压制徐阶,让胡宗宪在内阁里和高拱、张居正过招,有胡宗宪在内阁镇着,至少道长不用再担心严党的水漫过严嵩的山头了,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至于可爱的严世蕃同志,就让他开开心心的做个衙内,从事一些官、富二代得心应手的事业,比如多娶几房媳妇儿、琢磨琢磨怎么从道长盖别墅的工程款里多拿点回扣,平时把自己嘴管住尽量少得罪人之类的,若真能如此,运气好点严世蕃说不定能把命保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上帝视角自然看的清楚,若是身在其中恐怕也未必能比严嵩做的更好,无论是企业还是古董字画,家里但凡有点好东西哪个当爹的不想留给儿子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