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晋十七年七月十日,黄仁寿、林燕卿夫妻召来马若文、羊希霞夫妻来其家中赴宴,李铭顺也随同前往。
从正月过后,马若文、羊希霞也有半年多没有见黄仁寿、林燕卿了。半年的时间,黄仁寿、林燕卿似乎却老了很多,虽然林燕卿已经三十六岁了,却还是那么有气质,但是马若文夫妻也明显感到他们如今的处境和忧虑。而这些忧虑也与他们有关,尤其是李铭顺。
马若文:“大哥、嫂子,怎么半年不见,却感觉你们苍老了许多。”
黄仁寿:“事务繁剧,这也是难免的,再说我们也都这个年龄了。”
羊希霞:“大哥和嫂子未足四十,正当有为之时,何以言老啊。”
李铭顺:“依我看,二位是心累吧。”
林燕卿:“李先生所言不错,确实是心累,至于为什么你们估计也听说了吧。”
马若文:“我们是听说了一些。”
林燕卿:“你们怎么看啊。”
马若文:“大哥、嫂子,我们夫妻承蒙你们厚爱,来此也已经快十年了,但是终究是客,况且嫂子与国王的交情非同一般,有些事情我们着实无力也不能说,请见谅。但是请嫂子放心,如果有用的着我们的话,我们自当竭尽全力,以报大恩。”
林燕卿:“谢谢贤弟了,好了,我们今天不说这些,来,喝酒。”
随即众人饮酒叙旧,非常愉快,但是林燕卿的心情明显还是受影响的,这一点谁都能看出来。林燕卿虽为女子,但在西北西南之地长大,与杂胡交往多年,酒量也是非常不错的,但今日却并没有多喝,她实在是没有那个心情的。自今年以来,女苏国国王苏蔓琳娜已经多次以各种由头向林燕卿的地盘征税,并抽调她的军队总计一千多人去西部戍边。这都是对她的不信任。
次日,黄仁寿夫妻、马若文夫妻和李铭顺五个人在林燕卿的牧场游猎,算是难得的惬意时光。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打猎而回,满载而归。就在这时候,苏蔓琳娜的使节来到了林燕卿的驻地,向她传令,十分的不客气。要她调属下一千精兵、粮食两万石、马匹一千匹、布匹五千匹去国王驻地。林燕卿彻底恼怒了,半年多来,林燕卿的实力已经被女苏国国王以各种由头调走了不少,而这次的数目十分庞大,这对半农半牧的林燕卿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林燕卿想发火,但是黄仁寿制止了妻子,对使臣说:“请使臣转告国王,我等筹措完毕后,将亲自前往。”使臣满意的走了。
送走使臣后,五人一同吃晚饭,晚宴上,林燕卿一直绷着脸不说话,其恼怒可想而知了。谁也不敢说话,李铭顺看准了机会说:“我有一句话,不管诸位爱听否,我都要说。”
黄仁寿:“李先生请讲。”
李铭顺:“女苏国国王欺辱黄兄和嫂夫人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这次所要的物资已经超出了两位的能力范畴了,即使我们帮忙也无力满足了。依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了。”
羊希霞:“什么办法?”
李铭顺:“自古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她既然无情也不能怪别人无义了。依我看,黄兄和嫂夫人借亲自押运物资的名义带精兵数千足以灭掉她,到时候我们拥立嫂夫人做国王。”
马若文:“大哥、嫂夫人,铭顺喝多了,有什么不对,我替他赔礼了。”
林燕卿这时候开口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何故如此啊。”
说完后,林燕卿喝了一杯酒然后回自己的屋内了。众人不解,黄仁寿说:“贤弟、李先生,刚才所言当真啊。”
李铭顺:“绝对!”
黄仁寿:“那就有劳了。”
黄仁寿、林燕卿夫妻已经同意了,他们要和马若文夫妻及李铭顺一起发动政变来消灭女苏国国王,进而自立为王。而马若文夫妻和李铭顺也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如果能成功,马若文的影响和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
当夜,马若文夫妻和李铭顺就返回自己的驻地,抽调兵马和粮草物资等准备,而且已经商定好了计划。计划由黄仁寿、林燕卿出面,他们则全部装扮成骑兵和押运物资的人员。而此战他决定总计动用军民人员三千人,携带马匹两千匹,粮食五千石,布匹一千匹。
七月十五日,马若文等抵达黄仁寿、林燕卿的驻地。而这几天里,林燕卿也准备好了。到了林燕卿驻地后,五人再次商量了具体的计划。五人商定觐见国王的同时也是行动的开始,而且务必不能犹豫要快准狠。同时决定由羊希霞留守后方处理林燕卿驻地一切事物。黄仁寿、马若文、李铭顺都化妆成普通人员跟随。
七月十六日,黄仁寿、林燕卿、马若文、李铭顺等出发。总计有骑兵两千人,其余步兵及随从一千五百余人,押运着如数的物资来到了女苏国国王的驻地。七月二十一日,顺利抵达了女苏国王城,并被安排要求次日觐见。
当夜,四人商议如何处置。
李铭顺:“事已至此,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林燕卿:“是的,明日觐见时候,我和若文一起去,李先生和仁寿你们在外面,不管用什么办法解决掉外面的人员。”
马若文:“明白了。”
黄仁寿:“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林燕卿:“我们一定能成功,也只能成功,如果不成功,也绝不被俘。”
七月二十二日,林燕卿、马若文携带礼单去觐见国王。
一番礼毕后,林燕卿说:“国王陛下,臣按命令将马匹、粮食、布匹物资等如数交割,清单如下。”
苏蔓琳娜:“好,呈上来。”
正当林燕卿将清单递给侍从的时候,林燕卿用余光看了马若文一眼,马若文立即明白了,说时迟那时快。马若文将随从的刀抽出来,杀掉了随从,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国王面前,国王大惊,急忙要跑,但厚重的礼服无疑限制了其行动,不等国王说话,就手起刀落将国王一刀捅死。就这样短短一刹那,女苏国国王苏蔓琳娜就被杀了。
杀掉苏蔓琳娜后,马若文赶紧将林燕卿扶上了王位,让其坐下。同时,外面的黄仁寿、李铭顺也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开始进攻王宫内部。而王宫其他的留守侍卫也很快得知了国王被杀,跑了过来。林燕卿、马若文处变不惊。马若文说:“侍从图谋不轨,借递送清单之际杀死了国王陛下,林燕卿不得已将侍从杀死,为国王陛下报仇。”
林燕卿:“现在听我的命令,立即打开宫门,让黄仁寿、李铭顺等进来。众位将士随扈有功,赏赐加倍。”
这些将士们虽说是女苏国的侍卫,但是林燕卿、黄仁寿平时对宫廷的人都十分在意,各种进献从不落下,侍卫们明知是什么原因,但也不说什么,就按照林燕卿的吩咐去做了。
而在外面,战斗一直持续了接近半个时辰。黄仁寿、李铭顺率部一直攻打,势如破竹,到中午时候也已经抵达了国王宫殿门口,林燕卿、马若文也在宫殿门口迎接。眼看众人要团聚的那一刹那,几支冷箭从外射来,一箭射中了李铭顺的胳膊,而另一箭则射中了黄仁寿的心脏。林燕卿、马若文大惊,急令宫中医官前来救治。黄仁寿说:“不用了,箭入心脏,无可救了。”
林燕卿:“不能,不能,夫君,我一定要把你救过来。”
黄仁寿:“没用了,若文,我死后,拜托你一件事,你一定要照顾好燕卿。”
马若文:“大哥,你不会有事的。”
黄仁寿:“我,我......”
黄仁寿咽气了,林燕卿大哭不已,几近晕厥,马若文也极为伤心。
当晚,谁也不敢打扰林燕卿。而医官则在救治李铭顺,李铭顺伤到了胳膊上但无大碍,估计有三两个月就能好转了。
当天发生的事情太过突然,但是女苏国的臣工们也都知道了此事。有一部分大臣主张反抗,而有相当一些人则随风倒,主张跟随林燕卿,大多数人则不作声,抱着观望态度想先看看林燕卿的能力再说。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林燕卿的能力和为人,但是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七月二十五日,林燕卿忍者丧夫的巨大悲痛召见百官。
林燕卿:“前几天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今天我想说的是,在这之前的任何事情,都是苏蔓琳娜的事情,不管有功有过,也不管对我个人有什么意见,我都不追究。我只看今后,而不看从前。今天我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各位大臣一律留任,待遇俸禄不变。另外,我此次带来的物资一律赈济给普通百姓和牧民。”
众大臣原以为新的召见会议要有一番清算,但是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大部分大臣虽然还有疑虑,都安心了。
这时候,马若文提议:“女苏国的名称不甚好听,今日陛下荣膺大位,不应再用前朝名称,宜变更国名。我国地处西北之地,上古乃西海地区,臣请更名为西海国。”
在场的大臣不少这几天已经知道了马若文的身份和影响力,都齐刷刷支持。林燕卿同意,从此开始,女苏国不复存在,而成为了西海国。
九月初,林燕卿下令以马若文为西海国首席大臣,马若文拒绝。林燕卿就仿中原官制改马若文为西海国少保,参与政务。马若文无相名而有相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下令以羊希霞为西海城主,统辖林燕卿故地和马若文原有地区。
从九月开始到当年年底,在马若文的帮助下,林燕卿也从丧夫之痛中慢慢恢复,同时在其帮助下处理国政,国势依然维持稳定。而作为大功臣的李铭顺也被加封为西海国禁卫统领,指挥禁军。这个时候,由林燕卿、马若文治理下的西海国实际人口已经有九万余人,军队一万余人。实力已经与东毗国不相上下了,但富庶过之。
西海国的强大首先引起了其邻国罗吐国的不满,罗吐国从昌晋十八年二月开始不断制造事端,杀害西海国的牧民,抢掠人口和牲畜。昌晋十八年夏秋,林燕卿忍无可忍,决议对罗吐国进行武力征剿。
昌晋十八年十月,在林燕卿、马若文、李铭顺的合计下,由马若文领兵五千人于十月二十日翻越边界的大雪山,突袭罗吐国,罗吐国想到了西海国会反击,但没有想到会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进行这种不要命的突袭行动。十月三十日,马若文领兵突袭到了罗吐国,一战击溃其主力八千人。罗吐国内部的反对派则趁机也发动兵变杀掉国王迎接马若文入城。此战历时仅仅不到半个月,便灭掉了罗吐国。其国境内的五万多人口和所有财富全部归属了西海国。林燕卿于十一月十五日下令以罗吐国境域为罗海城,马若文暂为罗海城城主。
昌晋十九年夏,林燕卿重新划分西海国的区域。以其东部原有故地和马若文原来的地区位西海城,羊希霞为城主,统兵三千;南部罗吐国区域为罗海城,马若文灭罗吐国时候的得力助手唐定飞为罗海城主,统兵五千;西部邻近发羌国地区为定西城,何胜为城主,统兵三千。自己坐镇中央,统兵一万人。这个时候的西海国实际人口已经达到十五万人多,兵力两万人。人口已经超过了东毗国,是发羌国的两倍,兵力与东毗国基本相同。
十九年秋,林燕卿、马若文、李铭顺等就如何应对发羌国进行了研究。李铭顺主张继续远交近攻,马若文则主张与两国都结好,保持友谊。暗中挑拨两国关系,鼓励两国争斗,自身则相机行事。林燕卿同意了马若文的意见,派使者继续与两国交好,维持友谊。林燕卿很明白,虽然西海国有一战灭发羌国的实力,但灭了发羌国后自身也会有一定的损失,这样会影响与东毗国的实力对比,更重要的是林燕卿担心自身实力如果太过强大,会引发武国朝廷和蜀地地方官的干涉,那样才是得不偿失的。
昌晋二十年七月是黄仁寿去世三年的日子。这三年里,林燕卿虽然已经从丧夫之痛中走了出来,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女国王,她内心却是十分的寂寞和空虚的。他坐拥西北部落最富庶的地区,如今又有了财富可以让自己的容颜更加漂亮。虽然这一年林燕卿已经三十九岁了,但是外在看,却只像三十岁左右。马若文对她是言听计从,平时也十分照顾她。但是二人的关系却始终是一种超越友情但与爱情有距离的境界。马若文夫妻是西海国仅有的两个不经允许就可自由出入林燕卿居室的人。但是羊希霞一直在西海城,每年去宫廷的次数的有限的,而马若文虽然可以自由出入,但每次都派人通报,恪守礼仪。与林燕卿商谈事情即使再晚也从不留宿,都要返回自己的住所。
昌晋二十年八月初,马若文上奏希望以羊希霞的副手苏梦青为西海城主,希望羊希霞返回二人能团聚。林燕卿批准了,以苏梦青为西海城主。以马若文首席大臣,马若文从此名副其实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马若文与羊希霞在自己的家中过中秋节,林燕卿则将其召集到宫中与自己过节。
三人都是至交,很高兴很愉快。羊希霞也知道林燕卿的处境,不断与之逗乐解闷。到深夜时候,马若文夫妻要离开了。林燕卿说:“你们走了,又要我成为一个人吗?”
马若文:“陛下,臣知道你的心情,但为人君者,也只能如此了。”
林燕卿:“是啊,不过如果知道为人君会如此,我宁愿不起兵,愿意和仁寿终老一生。”
羊希霞:“陛下,要不这样,让若文回去,我留下来陪你。”
林燕卿:“你们是我的至交,我们又亲如一家。只有我们三个人的时候,你们不要叫我陛下,仁寿不在了,你们也不用叫我嫂子了,就叫我姐姐,好吗。”
马若文:“这怎么能啊,君臣之礼不可废啊。”
林燕卿:“若文,只有我们几个,怎么不可以,我命令你叫我姐姐。”
马若文无奈,只能悄悄地叫了一声姐姐。
也许是醉意也许是别的原因,林燕卿这时候突然说:“希霞,我有一个提议,我禅位于若文做国王,你做他的王后,让我做王妃如何啊。”
马若文、羊希霞一听,赶紧跪下说:“臣等不敢,陛下切不可如此说。”
林燕卿:“我是真心的,绝不是酒后乱言的。”
马若文、羊希霞一听赶紧不住地磕头,林燕卿感觉言语失当了,把他们扶起来,说:“不早了,你们就在偏殿休息吧。”
马若文、羊希霞遵命。
这一晚上,三人谁也没有了睡意,而且马若文更是胆战心惊。平心而论,如果林燕卿不是国王,马若文是可以接纳林燕卿的,他也是真心喜欢这个比自己大的大姐姐,而且羊希霞也不会有意见,但是现实是没有这种可能的。而林燕卿的话,虽说有酒醉之后的意味,但酒后吐真言,却也并非全是无稽之谈。
次日晨,三人十分尴尬地见面了。
见面后,马若文对林燕卿说:“姐姐,弟弟有一事相请。”
林燕卿听到马若文突然很自然的叫自己姐姐,非常高兴,说:“你说。”
马若文:“姐姐,我和希霞想回家。”
林燕卿:“这就是你的家,你想回哪里,回西海吗,可以啊。”
马若文:“我们想回我们的出生地,去见我的父母还有祖父等。”
林燕卿:“哪里,远吗,我送你们啊。”
马若文:“事到如今,我也不想瞒您了。我父亲是武国朝廷钦封的宁阳王马仲云。曾祖是武国太宗册封的宁阳王、太师马康远。爵位世袭罔替。先祖是大卫国皇帝钦命的晋公马文慧。此次出来是因为我们二人私定终身,耐不住寂寞而出来的,虽然是父母同意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也很想他们啊。”
林燕卿:“宁阳王,海山洲。那么说你就是如今宁阳王的世子了。”
马若文:“是,我是宁阳王的长子。”
林燕卿:“十多年了,你们一直瞒了我十多年啊。”
羊希霞:“姐姐,我们身份特殊,不得不如此啊。”
林燕卿:“那你们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说,究竟是什么意思。”
马若文:“姐姐,如果你昨晚不说那样的话,我们迟早也要离开,只不过早一天晚一天罢了。不过您坦白了您的心,我们也不想隐瞒了。我们昨晚本可以悄然你去,但是不想与您不辞而别。今日我和您坦白了真相,也知道是什么结果。念在十多年的情分上,希望你让我们返回。”
林燕卿:“我平生最讨厌有人骗我,而你们骗了我,还利用了我对你们的感情,来人啊,将他们软禁起来。”
马若文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什么也没说。
林燕卿对马若文的真实身份是感到震惊,但最让他震惊的是马若文此时要离开,这在她看来既是对自己的隐瞒和欺骗,也是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不屑一顾。虽然她的理智告诉自己马若文夫妻是忠心于她的,只是不想伤害她,但此时她的感性完全控制了理性。如果换做别人则早被杀了。
马若文被软禁的消息九月底的时候已经是众人皆知了,十月份则传到了东毗国和发羌国。在东毗国和发羌国尤其是东毗国的国王赤德松看来,西海国虽然实力不容小觑,林燕卿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是所虑者唯马若文也。赤德松是东毗国国王,时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身体健壮老奸巨猾,十多年来通过对西海国的不断渗透和打听情报,更加确信了他的判断。在他看来,林燕卿虽然巾帼不让须眉,但不通兵略。李铭顺虽然忠贞也文武兼备,但是这几年随着地位升高,却贪财好货。马若文年轻有为,但是不是本地人,需借林燕卿的大旗,也需李铭顺为其出主意。三人一心则绝难动摇,如今三人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正是大好时机。
十一月中旬,在赤德松的亲自撮合下,东毗国和发羌国开始派小股部队向西海国发动进攻,遭到了失败。赤德松认识到看来单靠他们两国还没有办法击败西海国,于是开始了更大的联合行动。从十一月下旬到昌晋二十一年的夏季,赤德松对蜀地和西北的的军政要员进行拉拢,并加大对武国朝廷的进贡力度,竟然说动了武国朝廷和西北西南大员,最后由武国蜀地参知政事康世杰领衔,分兵五路进攻西海国。西路是赤德松和发羌国,出兵三万,南部是罗吐国南部的大股党吐族部落约一万人,北路是西北武国军队一万人,东部是康世杰亲自领兵三万进攻西海城,同时在西海国内部拉拢各族人员起兵作为第五路。计划在七月二十五日共同出兵。
昌晋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五路讨伐军果然共同出兵扑向西海国。林燕卿从五月份开始也得知了一些消息,但是没想到规模会如此之大,无论人马总计接近十万人。到八月底,南部的的党吐大部落进攻被唐定飞击破。内部的叛乱也被镇压。而北路的武国大军因为道路艰险粮草匮乏也中途返回,只剩下东西两路人马则依然向西海国进攻。
九月初,西部定西城城主何胜急报,赤德松大军已经攻占了定西城外围的所有据点,定西城军民两万余人正在死守待援。同时苏梦青也急报西海城虽然无恙,但是西海国与武国松茂地区的两界之地则都被康世杰攻占,西海城精锐三千人损失殆尽。
九月二十日,李铭顺奉命亲率精锐五千人前往西海城一带迎敌,暂时稳定了局势,不过康世杰绝非无能之辈,很快发现了李铭顺的作战特点,在十月十二日在松茂外围地带设伏重创李铭顺所部,李铭顺大败,只有不足百余骑兵得以逃脱。李铭顺被迫退守西海城固守。
面对东西两路战况的严重不利,林燕卿十分慌张,但很快平静了下来。如今要想平息战乱,她一个人无力应对,李铭顺也不能一个人分开两半用,只能是启用马若文夫妻了。十月二十日,林燕卿亲自去马若文夫妻被软禁的地方,说:“贤弟,想必你也知道如今的局势了。如今非你不能啊,姐姐去年并没有伤害你的意思,这一年多里,也只是希望你能回心转意,姐姐不在乎你什么身份,姐姐也不在乎自己的王位,但是不愿见自己的部众被外人欺凌,如今姐姐请你帮我平定叛乱。”
马若文夫妻见林燕卿说的如此动情,加上自己夫妻与林燕卿的特殊关系,说:“姐姐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林燕卿:“那就好,贤弟如今有何良策啊。”
马若文:“依我看,我们如今的主要对手应该是康世杰。对于赤德松,还是派人以言辞说服之。我们要让他明白,如果武国他们把我们灭了,那么下一步就是他们东毗国和发羌国了,再馈赠以金银,自然可成。而东部康世杰,唯有全力死战了。”
林燕卿:“好,一切有赖贤弟。”
林燕卿随即下令授马若文假节钺,统领调度所有人马拒敌。
十一月初,林燕卿、马若文从军中抽调两千精锐由羊希霞率领前往定西城,坚守定西城,同时让羊希霞死守。何胜则与赤德松等谈判,向其说明道理,至少能缓解定西城的局势,以坚守。
十一月二日,马若文亲选最后剩余的三千精锐前往西海城。城外的康世杰大军不断猛攻城池,但是西海城多年来储备丰厚,加上城池坚固,暂时无虑。苏梦青、李铭顺见马若文来到,更有了信心。
十一月五日夜,马若文亲自领一千骑兵分五队出城百余里,包抄康世杰大军后方,烧毁其辎重粮草过半。康世杰大惊,也知道西海城一定有了援军而且马若文已经来到了。辎重粮草被烧,康世杰大军已经难以熬过今冬了,要么撤军要么死战。双方约定在十日大决战。
十一月十日,马若文集结能拿起武器的农民、牧民和军队总计一万两千人与康世杰两万大军会战城外。论兵力,马若文兵力只是康世杰大军的一半,装备也不如,此战能否取胜只有靠坚强的作战意志了。
马若文:“弟兄们,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如果我们战胜了,我们损失的一切通过我们的努力还能够回来,可如果我们失败或者被俘虏了,则要么被他们屠杀,要么就会被他们折磨的生不如死,所以我们只能向前。”
康世杰亲率大军冲锋,马若文亲统中军,李铭顺率左军,苏梦青指挥右军来迎敌。双方激战一天,难分胜负,也都损失惨重。危机时刻,马若文率领最后的预备队一千人继续冲锋,近乎于亡命徒,鼓舞了其余人的斗志,康世杰见到竟然有人如此疯狂,说:“马若文真是亡命徒啊。”大军不久就露出溃散之象,康世杰亲自斩杀溃散的兵卒也无济于事,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这么一撤退,马若文抓住机会,继续冲杀。最后的战果是马若文所部战斗到只剩下不足两千人,死伤近万。康世杰大军两万人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马若文原以为靠着坚强的战斗意志和必死的决心就能迫使康世杰知难而退,这样即使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也能够获得最后的和平。然而没想到的是康世杰的作战意志也不弱。康世杰大军撤退后,并没有放弃对西海城的封锁,他继续下令从松茂和蜀地内地调集大军和粮草来支援前线,准备明年开春继续围攻,可以看出康世杰的目的不仅是要攻占西海城,而是要彻底灭掉西海国为郡县。蜀地有上千万的人口,是富庶之地,即便是采取添油战术,用不了多久也能耗死西海国,而西海国只有十几万人口,根本经不住这样的对耗,再这样耗下去,用不了多久西海国也就彻底完蛋了。
十一月二十日,马若文从西海城前线返回王宫,他已经预感到不能再与康世杰这样相持下去了,而且马若文认为必须从西海城甚至是西海国全面撤离,西海国必须要放弃了,最好的打算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将西海国所有能带走的人和物全部带走撤回海山洲,虽然不远万里,但能带走多少算多少。
当夜,马若文见到了林燕卿,向她彻底交底了。
马若文:“燕卿姐,我虽然竭尽全力,弟兄们也竭力死战,但是西海城已经没有多少可战之军了,我们只能坚持最多两个月了。康世杰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他们不光是想要西海城,更是向彻底灭掉我们西海国,事先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武国和康世杰会有这样大的野心啊。”
林燕卿:“那你有什么办法呢?”
马若文:“依我看,要么与其决一死战,战死到最后一个人,同归于尽。还有就是举国投降武国,或许能封个一官半职。还有就是......”
林燕卿:“同归于尽我们可以,但是还有十几万臣民,他们是无辜的,我们不能拉他们做陪葬。投降,投降后武国能善待他们吗,估计不可能吧。说吧,你最后的办法是什么。”
马若文:“实在不行就是放弃西海国,我们携带能够和愿意走的人化整为零的离开西海国,去流亡,最好能回到海山洲。家父在海山洲有绝对的权力,我能够保证西海国的百姓和姐姐的绝对安全,并且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里四季如春,是一片人间仙境。”
林燕卿:“是你想回去吧,所以编出这样一套说辞。”
马若文:“不错,我是想回去,但这不是编的。当然我一切听姐姐的,如果你要死战,我也愿意为你而死,以报答这十几年来你对我的知遇之恩。如果你要投降,则请求姐姐放我和希霞走,或者你杀了我也行。我马氏家族 的人绝不做武国的俘虏。”
林燕卿:“兹事体大,容姐姐想一想。”
马若文:“臣弟遵命。”
当夜,二人谁也没有了睡意。马若文已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调集人员和物资,秘密装运。同时下令烧毁一些机密的文书。更重要的是调集马匹和干粮,如果要放弃后流亡,是不能大车小车的行动,那样无异于活靶子,必须是轻装简从。而且要分散而行,每队人马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人,而且他还在规划路线,不能所有人一窝蜂的逃跑,要分批分路线的撤离。而关于路线方面,最佳最近的路线是从西海城经松茂进入蜀地内部,然后沿江而下到达建江府,然后乘船南下。另外的两条路线一是北上到西北然后经过雍州入中原,再由东南南下到建江府或闽州府;二是从西海国南下后再向东走进入蜀地内部,然后沿江而下。这三条路线中,第一条最为便捷,但是也最容易被抓住,第二条很安全,人烟稀少,只要进入了雍州和中原,茫茫人海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要平安抵达雍州境内,一路严寒是比较困难的。第三条的难度介于二者之间,被注意的很少,也是比较安全的。同时他连夜写信派人交给定西城的羊希霞和何胜,让他们安排好与东毗国、发羌国的事宜后,精选良马和精锐赶赴宫城。同时密令南部唐定飞亲选精锐和愿意东行流亡的人南下然后秘密进入蜀地西部的威州一带,然后一路东行自行前往闽州府。
何胜、唐定飞是马若文的铁杆亲信之一,对马若文的命令自然是绝不犹豫和怀疑的。
次日晨,马若文觐见林燕卿,想明确知道林燕卿的意见。
马若文:“燕卿姐,你考虑的如何了。”
林燕卿:“投降我做不到,同归于尽我不忍,跟你走不是不可以,但是你有把握吗?”
马若文:“臣弟没有绝对把握,但一定竭尽全力,能带走多少算多少。”
林燕卿:“我们这些人如果去了你的地盘,你能有保证吗?”
马若文:“只要能抵达海山洲,臣弟绝对保证姐姐及其部众的安全。如果可以,臣弟会请父王在海山洲或者南洋为姐姐新辟一地方,仍然以姐姐为国王。”
林燕卿:“国王与否,我不在乎,我只在乎两件事。一是百姓的安全,二是我自己的将来。”
马若文:“臣弟明白。”
林燕卿:“你不明白,我自己的将来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你明白吗。如果你能保证的话,请你写下一纸文书。”
马若文:“这,好吧。”
林燕卿随即拿出一纸文书,让马若文签字画押。文书的核心内容是:
马若文必须保证西海国国王林燕卿及其部众抵达海山洲后的安全,抵达海山洲后,马若文需娶林燕卿为妻,终生不得休妻。
马若文看后,原则上可以同意,但是让马若文娶她,她实在不敢决定,何况羊希霞当时并不在。更何况父母的意见如何他也没有把握。他明白林燕卿让他娶自己,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西海国这些臣民,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担心妻子和父母将来的意见,但转念一想目下的首要任务是让林燕卿及其部众跟他走,只要回去到了海山洲的地盘,就一切都好说了,就干脆痛快地答应和签字了。
签字画押完成后,双方算是皆大欢喜了。正在这时,宫里急报有小股侍从发生叛乱,领头的是张林萍、魏建爱等人。林燕卿下令果断镇压,马若文亲自带十几名随从前去平乱,很快就平定了,将张林萍、魏建爱等人全部诛杀,然后五马分尸。
十二月一日,何胜、羊希霞率军民一万余人赶到了王宫。没有国王林燕卿的命令,何胜、羊希霞就擅自返回,按道理是要重罪的,但是林燕卿知道这是危机时刻,而且肯定马若文已经下令了,就不再追究了。
十二月三日,林燕卿、马若文在王宫召集众臣议事,林燕卿公布了要放弃西海国流亡海山洲的打算,众臣大多数反对,但却没有好的办法。最后马若文说:“人各有志,我们绝不勉强,请大家自寻去处。”
众臣也都顾不得礼仪了,都各自谋生了。马若文则密令何胜,凡是不同意流亡的全部诛杀。当夜,何胜率军屠杀了大臣及其家属总计上千人,自然也少不了抢劫和奸污。何胜还下令焚毁了大臣的府邸,西海宫城外围是全部付之一炬。林燕卿次日才得到消息,对马若文的举动是极为不满,但是马若文此时为了尽快撤离,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因为昨夜他已经接到了李铭顺的急报,康世杰的援军已经日夜兼程赶来,西海城外围已经濒临攻破。
十二月五日,马若文下令何胜率领愿意逃亡的居民全部走北路流亡。马若文对何胜说,在进入西北地界前要聚集,只有聚集才能度过荒漠和艰难困苦,进入武国西北区域后要分散,在雍州府集合,然后在分散而行,经过中原前往东南,沿途如有难处可以找平河粮庄。平河粮庄在雍州和中原都有分号,可以帮助其度过危局。
十二月十日,马若文下令将西海国宫城内凡是带不走的财富全部付之一炬,或者就地掩埋。并下令在十五日要全部撤离。同日下令给李铭顺、苏梦青,让他们准备放弃西海城,化妆成难民分批次逃亡松茂,然后悄悄进入蜀地内部进而沿江而下。
十二月十五日,马若文请林燕卿撤离。林燕卿本来是同意撤离的,但是她万万没想想到撤离的代价会是将西海国几乎全部付之一炬。然而马若文以各种理由进行了搪塞,林燕卿此时也没有了办法,她手里无兵无权了。
十五日夜,马若文、羊希霞、林燕卿及其所率军民部众五万余人撤离宫城,没有携带什么重型物资,除了随身兵器外,最值钱的就是马匹了,共有八万余匹,这是西海国最后值钱的物资了。只要有马,就能够逃跑。而海山洲不缺金银财富,缺的就是马匹。如果能将这些马匹大部分都能带回海山洲,那无疑是巨大的财富。
临行前,马若文看着在大火中燃烧的西海宫城,无限伤感与悲伤。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也是他的心血。而在回想他在整个西海国的这十多年,他也不禁感慨万千,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此一去,终其一生将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想到此,他悲伤地说道:
西北望西海,蓝天白云,健马奔驰,何等之景色。
苦心经营,望功成名就,一朝战败两茫茫。
十年心血,一朝成空,此去别离他日再难见。
苍生健马十余万,舍命相陪,回归之日能全否?
东南望海山,山河万里雄壮,天欲倾,国有殇,断头相见又何妨?
十二月十六日,李铭顺、苏梦青准备放弃西海城。而这时西海城还有部众军民两万余人,都想撤离,不愿意沦为武国的部属,但是这么多人根本无法安全的撤离。而西海城及其附近尚有马匹三万余匹,还有布匹粮食等若干。李铭顺、苏梦青商议后,决定将布匹及一些贵重物资全部焚毁。而愿意走的部众军民以二十人为一队,自由选择流亡路线。而李铭顺、苏梦青率领精干随从千余人携带三千匹良马从西海城南下,准备不走松茂地区,而走松茂北部的临潭,然后突然南下到剑州一带,再向北沿着山岭中间的相对平坦地带而行,这样能够利用西北和西南两地中间地带的空袭而进入两湖地区。不得不说,李铭顺的这个方略很高明,比马若文的安排更好。
十二月二十日,西海城被攻破。西海城最后战死的军民有两千余人。康世杰大军终于占领了西海城,虽然李铭顺下令焚毁了西海城,但是西海城还有一些财富和女人,康世杰大军也就四处抢掠,暂时顾不上追击了。这就给李铭顺的逃跑争取到了时间。不过西海城逃出去的人口也在绝大多数,有一万五六千人,马匹则基本被带走。
十二月三十日,康世杰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了王宫。但是康世杰明显感到马若文已经逃跑了,拿到的西海国几乎是一片废墟。西海国素来以盛产良马著称,如今在西海国能搜罗到的完好的马匹却不足万匹,可见大批马匹都被马若文裹挟而走了。
至此,历经四个多月的作战以武国灭掉西海国而告终。武国此战累计伤亡两万余人,虽然获得的是一片废墟,但是西海国却成了武国的地盘,不久被下令改为西海县,隶属武国蜀地行省。而林燕卿、马若文苦心经营多年的西海国就这样结束了。西海国原有的十五万多居民和两万多军队死伤被俘者三万余人,逃走者近十万,其余不知去向。而境内马匹原有十二三万,死伤和被缴获的马匹有两万余,其余大多被带走或者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