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晋六年三月初,马仲云先是得知妻子徐瑜婕又怀孕了,这让他很是高兴,也很是担心。妻子已经四十六岁,这个年龄怀孕,风险太大了。所以马仲云让太医和侍从侍女们好好照顾妻子徐瑜婕。
三月马仲云在与中书省商议后,拟定了对永晋府的拆分计划。计划永晋府一分为四。以永宁港区域为中心成立永宁州;以慧亭县其余区域成立慧亭州,管辖原慧亭县中南部地区;以晋宁县升级为晋宁州;其余地方仍为永晋府,下设宣武县,管辖北部,南晋县,管辖南部,振武县,管辖东部。知府仍兼晋宁宫留守。
这样原来一府二县的永晋府变为一府二州三县。
三月二十日,马仲云下令中书省正式发布命令,公布了拆分永晋府的命令。知府人选和晋宁州、慧亭州人选仍由原来人员出任。永宁州知州由不久前投诚的王昌茂出任。宣武、南晋、振武三县知县由裴子睿、卫孝敬、柳安礼出任。
四月中旬,命令传到了永晋府。知府韦方成等面对这样比较突然的局面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听命行事。
五月初,马仲云的贴身侍女颜丽菲向马仲云报告说马若文喜欢上了一个女子,而且非常的迷恋。马仲云夫妻大惊,问颜丽菲。颜丽菲说:“此女名叫羊希霞,是羊祖辩的孙女,与大公子同龄。长的很漂亮,皮肤十分白净,也聪明伶俐。与大公子是在打猎时候认识的,二人都是一见钟情。”
五月中旬,马仲云夫妻将马若文与羊希霞传来。二人当着马仲云夫妻的面也不掩饰对对方的爱慕和亲密知情,这让马仲云看的很不高兴。然而还有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马若文知道既然马仲云召他们过来也就知道了他们的事情,遂说:“父亲母亲大人在上,我已经十九岁了,我想娶希霞,而且我们想出去走走。”
徐瑜婕:“你们要去哪里?”
马若文:“我们想一起双宿双飞,浪迹天涯,游遍千山万水,做一对神仙眷侣。”
马仲云:“你说什么,你知不知道你是长子,未来的重任有多大吗。”
马若文:“我知道,然而儿臣觉得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更好,我不想活的那么累。我想做太师马海阳那样的人。”
马仲云:“什么,你知不知道你说这话的代价是什么。太师马海阳是世祖三叔父,太宗之三子,他可以,但是你是长子啊。”
马若文:“长子有如何,次子三子又如何啊。人生在世,还是活的高高兴兴最好。”
马若文的话让马仲云夫妻大为不满,拂袖而去。下令将马若文、羊希霞二人分别软禁,不许二人接触。
马若文是马仲云长子,其名字还是马康远所起,刚出生不久就和父母一起流亡武国,六岁时候才返回。自小便为父母和长辈所喜欢看重,是被寄予厚望的。然而此言一出,让马仲云大失所望。他多么希望儿子能回心转意,但是知子莫若父,马仲云知道儿子的性格,虽然平时很孝顺听话,但那一根筋的毛病犯起来,是根本无法改变的。
徐瑜婕知道马仲云的难处,对马仲云说:“你看这可如何是好啊,我看这孩子坚定啊。”
马仲云:“哎,我能怎么办,我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
马仲云虽然不服输,但是知道恐怕无力回天。不过从那以后,马仲云对次子马若援的关心在慢慢逐步的增加。马若援是马仲云最小的儿子,永兴十年十一月出生于海山洲,是徐瑜婕最小的孩子,这一年才十三岁,读书很上进,也爱学武艺,论文武才能,实际上比马若文要强一些。
虽然对马若援的关心逐步增加,然而马仲云内心还是希望马若文回心转意,派人不不断劝他。包括他最信任最爱的姐姐马若涵,还有他最疼爱的妹妹马若婧。然而一切都于事无补。马若文虽然与羊希霞被分别软禁,但是彼此依然不改对对方的爱慕和喜欢,反而更坚定了二人在一起的决心,着实也是难得。
在马若文、羊希霞被分别软禁的日子里,二人都在读书,各种书都看,有公国史、兵书、农书、舆图等,倒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反而也更加坚定他要再走出海山洲走出晋国的心理。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马仲云也没有忘记政务。五月下旬,马仲云再赴兴通县,查看那里的建设。于廷皓确有才干,几年里,在高山之上建起了房屋数百间,可以容纳三千人居住训练。然而为了这些,也付出了死亡五百多人的代价。而南部要建设的文圣塔和纯惠塔,也进展顺利。而文婷湖和武永湖依然维持的很好,这也是很让他欣慰的。鉴于于廷皓的成绩,马仲云于七月二十日下令将于廷皓的功绩通令嘉奖。
此次视察从五月下旬一直到七月下旬,持续两个多月。虽然成绩显著,但是马仲云也知道他原来希望的要将多余人口转移部分到这地方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因为中东部高山险峻,虽然道路修通了,风景秀丽奇瑰,但是依然很艰难,而且气候较冷,许多人适应不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于廷皓认为可以开采当地的一些特产资源,将其高价卖给富商,让其转运南洋或者进贡武国,换取更多海山洲有益的需要的东西,如农具、瓷器、马匹等。
话说这几年,通过与武国的贸易和走私,晋国每年能从武国得到各种马匹三百匹,已经算是极为难得了。根据中书省的统计,晋国军中共有马匹一万一千余匹,公室内掌管的马匹一千余。驿站马匹二百余,民间马匹据统计有三千多匹,这在晋国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这些马匹除了军中和公室有一些代北辽东西北良马外,大多是双海省和西南马匹。军中和公室的那些北方良驹极为珍贵,马仲云视若珍宝,放牧场所几乎都在怀远府的深山山谷中,这里气候温凉,与北方相似,适宜于北马生活。
十二月初,徐瑜婕已经孕期九个月了,即将临盆,这也是她最为虚弱和痛苦的时候。十二月二十日,徐瑜婕痛苦难耐,看来是要生了。马仲云急召所有太医和产婆前来,为徐瑜婕诊治。徐瑜婕生过四个孩子,然而这个孩子却分外难生,产婆和医生都束手无策,这时候一个产婆和医生跑出来对马仲云说:“晋公,夫人恐怕……”
马仲云:“不能有恐怕,有个三长两短,我杀了你们。”
医生还是小心谨慎地说:“晋公,非是臣等不尽力,也非是臣等怕死,而是无能为力。如果晋公二人全保,恐怕一个也保不住,如果……”
马仲云明白了医生的话,如果二人全保必将二人都完蛋,如果保一个,或许还有可能。马仲云毫不犹豫说:“保夫人,我要夫人,夫人不能有任何闪失。”
医生和稳婆明白了,就进去继续指挥治疗。马仲云则在门外继续焦急等待着。等了约半个时辰,医生出来说:“晋公,夫人安然无恙,然而孩子……”
马仲云明白了,急着进房来看妻子。徐瑜婕几乎奄奄一息,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醒来后她也明白了,大哭一场,说:“都怪我不好,没能再给你生个儿子。”
马仲云说:“只要你好好的,其余都无所谓。”
徐瑜婕还是不停大哭,马仲云不断安慰。虽然徐瑜婕没有为马仲云再生育儿女,但是马仲云是真不在乎了,他已经有两儿两女了,知足了。只要徐瑜婕安然无恙,一切都好说。也正是因为此事,马仲云开始理解儿子马若文对羊希霞的感情了。从十二月下旬开始,马仲云下令适当放松对二人的软禁,定期允许他们相聚。
昌晋七年正月,马仲云没有大宴宾客,只是和家人一起吃饭。上元节后的第二日,马仲云在与妻子和长子马若文、羊希霞的家宴上略微喝了些酒,然后说:“我与你们母亲是生死之交,患难之爱,她于我有救命之恩。不久前,她再次付出了艰辛,虽然我的一道命令扼杀了一个生命,然而我不后悔,因为我保住了我一生的挚爱。也正因为此事,我越发感觉我对她的爱,也更了解了生死之爱。”
徐瑜婕:“当年是我救了你,可不久前也是你救了我,其实终究还是你救了我,你家救了我。我虽然还不足五十岁,却仿佛经历了多次生命。第一次父母生我,给了我生命。然而那年在塔尔克,姑母马怡凝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娶了我,我又开启了新的人生。不久前,又是你救了我,给了我第三次生命。”
马仲云接着说:“若文,你真心喜欢羊希霞吗?”
面对父亲马仲云突如其来的提问,马若文并未慌张,而是斩钉截铁眼神坚定地说:“是的,虽然我们没有经历父母这样的生死之爱,但是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做到相濡以沫。”
马仲云:“希霞,你呢?”
羊希霞:“在我眼里,若文就是我的天。”
马仲云:“也罢,我同意你们结婚。”
马若文大喜,拉着羊希霞给马仲云夫妻下跪磕头谢恩。
马仲云:“起来,不过我有言在先,现在国库虽然略有起色,但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就不给你们大操大办了,一切从简,而且我会让公族府也下令要求公室勋贵子女们的婚事都一律从简,节省下来的钱用于中东部和南方建设上,希望你们明白。”
马若文:“儿臣明白,只要我们能在一起,其余都不在乎。”
马仲云:“那就好,另外你们婚事从简下来的费用,我也不是不给你们,我给你们一部分,让你们去转转,你们想去哪里啊。”
马若文:“儿臣小时候随父母在武国长大,但那时候还小,许多印象不深。儿臣想再去武国,想游览那里的风光,也看看那里的人文风光,体验那里的民情。”
马仲云:“很好,你现在还年轻,应该去。三月动身吧,我派几个人与你一起,也算是保护也算是作伴。时间我不限制,但是你切记必须时刻写信回来。”
马若文:“儿臣遵命。不过儿臣想和希霞独自出去。”
马仲云:“也好。”
徐瑜婕不解马仲云为何态度变化这么快,马仲云说:“一方面我不愿意逼迫自己的儿子,另外也是让他去磨砺一下。他亲去体验一下生活,尤其是武国的生活,或许可以改变他的想法。”
徐瑜婕:“你还是希望他接班?”
马仲云:“他毕竟是长子啊,废长立幼不可轻易而行。况且曾祖父给其起名若文,就是希望他能像高祖那样,建立功业啊。”
徐瑜婕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一些。
二月初,马若文和羊希霞简简单单办了婚礼,然后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并辞别曾祖母张海雅和曾外祖父谢凝莹。两位老人都上了年龄,看到曾孙一辈又要远行,不免伤心,只希望他们保重,希望他们早些回来,不要让这一面成为永别。
三月一日,马若文、羊希霞二人离开怀远府,经光宁县出发于七日抵达岚山岛,然后进入闽州府。开启了自己人生第二次武国之行。未来如何他不得而知,马仲云也不得而知。
送走了儿子,马仲云也有些伤心,唯有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政务中。昌晋七年,最重要的就是在冬天,他把宁阳军和殿前军一部分精锐拉到了兴通县东北部的严寒地带进行了训练,让他们熟悉东部的天气。海山洲和南洋长期没有战事,马仲云怕军队日渐懒惰,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也是谨防东部万一再有土人和叛乱时候无兵可用。同样在年底,马仲云将于廷皓提升为怀远府通判,兴通县知县由其副手李羡林接任。
除了处理日常政务外,马仲云在平常生活中更爱自己的妻子徐瑜婕了。而在侍从和医生的精心照顾下,到昌晋七年夏天,徐瑜婕的身体逐渐恢复了。这是马仲云这段时间最开心的事情了。
而另一方面,马若文夫妻三月中旬抵达闽州府,开始了自己的武国之行。整个昌晋七年,他们从闽州府北上,游历了东南五省。年底年初的时候他们在建江府过了春节,是有生之年第一次二人春节。
虽然是二人游历,但是二人很惬意,在离开时候,马仲云给其准备了足够的盘缠。二月开始,他们开始继续远行。这次他们的目的要去向何方呢,不知道。想了想后,二人决议去西南。
昌晋八年二月十日,马若文夫妻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二月底抵达巴州。然后经巴州走山路于三月中旬来到了蜀郡。蜀郡虽然经历了狄国末年的战乱,但是经历武国五十多年的恢复,已经再度恢复成繁华富庶之地。这里人口百万,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马若文夫妻到此,都是颇为喜欢。马若文说:“蜀地繁华,让人难舍难分,怪不得蜀地会让人进去就不想出来啊。”
羊希霞:“那么你呢啊?”
马若文:“我才二十出头,岂能留恋于此,老死温柔乡之中。”
羊希霞:“你想去哪里?”
马若文:“我想从蜀郡南下,去越嶲之地,那在大渡河以南,蛮夷出没之地,你敢吗?”
羊希霞:“只要跟着你,天涯海角,冰天雪域我也愿意。”
马若文:“有你陪伴,我也愿意。”
四月初,马若文夫妻从蜀郡南下越嶲。途中道路虽然经过修理,但是仍然崎岖坎坷难行。到了五月十日左右才抵达越嶲城。越嶲城是西南巨镇,驻有精兵上万,还有武装的民众数万。以越嶲城为中心,以西为河谷地带,汉人较多,生产较为发达。而以东崇山峻岭,蛮夷较多,常有大小不等的叛乱。
在越嶲附近他们住了一个月,接下来他们又北上蜀郡。在此再度休养了半个月,接下来去哪儿,他们想去蜀地西北的一些部落地带,那里名义上是武国地区,但实际上是独立政权。这些地方地域辽阔,北抵河西南部,西到阿金山,东接蜀地西北松茂一带,南到青南山。这里有数十个部落国家,但是最强的是五个,即东毗国、女苏国、多祢国、罗吐国、发羌国。五国都有很强的实力,农业也有不错的基础,但是畜牧业最发达,牛马羊成群。因为地处西北西南地带,气候适宜畜牧,普通的牧民都有成群的畜产。而且山高林密,地势比较易守难攻。最强的是东毗国有两万户近十万人,胜兵三万。最弱的是多祢国,人口三万多,兵力近万,而且君臣十分昏庸。其余都在人口七万人左右,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五个部落国之中,女苏国国王是一位女主,但颇有才能,因此能在强手中生存下来。
马若文夫妻昌晋八年六月初来到了女苏国的境内,这里男女比例基本差不多,但女子地位明显高于男人,有很强的母系氏族遗风。他们在这里对路途和风俗都不熟悉,就找了一户人家暂时借助。这户人家虽说也是女子当家,但是攀谈之后得知他们是西北避难而来的,生活之地也是女苏国边境地带,临近内陆,而且习性与内地差别不大。女子名叫林燕卿,二十一岁,其夫为黄仁寿。二十五岁,但是赖祖上经营,家资丰厚。家有良田三千亩,还有牛羊驼马,色别为群。总计至少牛羊数万只,马匹万余匹,佃农仆役数千人,属于女苏国的大户人家。每年他们还与武国进行一些贸易,换取茶叶丝绸布匹等,赚的是财货丰赢。属于女苏国内的实力人物。二人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儿叫黄澄泽,三岁。女儿叫黄傲英,五岁。
马若文夫妻虽然年轻,但和他们年龄差不多大,所以有共同话题。加上马若文也会些武艺,对骑射虽不能说是顶尖,但也是精通的,另外读书不少,很快夫妻二人就得到了黄仁寿、林燕卿夫妇的欣赏,将其留在了自己的庄园居住。慢慢的马若文夫妻也得知实际上家里主政的还是黄仁寿,只不过女苏国风俗有别于中土,故而出头的多是林燕卿。林燕卿还与女苏国国王荣尔苏澜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女苏国的每次对外作战,林燕卿家都出兵出钱,女苏国能在此地生存下,黄林二人都是功臣。
马若文夫妻在林家生活了三个多月,渐渐熟悉了这里的风俗和饮食,同时也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教给了他们手下一些新的技能。如教佃农仆役学一些汉语,另外也利用自己读书多的优势在与武国的贸易中多赚取了一些利润。在每年八月与武国的贸易中,凭借马若文、羊希霞的帮助,林家多收获了布匹百余匹,茶叶七千斤。林燕卿、黄仁寿分外高兴,赠送其马匹牛羊数以百计和佃农仆役数十人。
九月底,马若文夫妻本来想离开林家,返回蜀地,然后经长江返回内陆。但是这一年的冬天分外寒冷,路途被淹没,他们无法返回,只能在林家度过了。因为冬天分外寒冷,林家也冻死了不少牲畜,但是林家家大业大,这些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
昌晋九年二月,女苏国地带的冰雪开始消融,万物复苏。马若文想离开,但是羊希霞则不愿意了。马若文问为何。
羊希霞:“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这里女人做主,我想如果我们能在此地也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国度,该多好。”
马若文:“你小声些,不要命了啊。”
羊希霞:“这只是我的想法,但是我们在林家住了这么长时间,并得到了厚待,就这样一走了之也不好吧。”
马若文:“你想怎么办。”
羊希霞:“在林家,我看了也听了许多有关附近部落国家的事儿。这里最弱的是多祢国,据说去岁大雪,多祢国损失惨重,我们不如帮其灭掉多祢国如何啊。”
马若文:“你真是敢想啊,不过也可以,但是要与林燕卿商量。”
二月中旬,马若文夫妻将这个想法与林燕卿摊开了交流,黄仁寿十分高兴,其实他也有这个打算。并介绍了情况。
黄仁寿:“多祢国本来是大国,但是十几年来君臣无道,已经由昔日的大国沦为二等,去岁冬天大雪,别的部落国都有预先准备,然而多祢国君臣只顾享乐,不顾黎民死活。据说如今多祢国实际人口不足两万,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了。但其境内地域还是颇有价值的,其地东部邻近蜀地西北,气候相对温和,可农可牧,是个好地方,约有千余亩大小,正好与女苏国相邻。”
黄仁寿边说,边拿出地图指出地方让他们观看。
马若文:“黄兄、嫂子,灭掉这片地域纳入你们的地方如何啊。”
黄仁寿、林燕卿:“那当然好了,做梦都想啊,但是有些阻碍啊。”
羊希霞:“什么阻碍啊。”
林燕卿:“一方面是国王是否同意出兵,一方面是邻近武国,武国会如何,另外,多祢国还与其他部落国接壤,如果其他干涉怎么办。”
马若文:“武国干涉可能不大,按照武国一贯的风格,咱们都属于化外之地,内部争斗其一般不干涉。如果担心,今年多上供一些足可以应对。如果害怕其余部落国干涉,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联合他们一起行动。变一家独吞为四家分吞。但是这片富饶地带必须我们拿下,其余可以适当让步。”
二十八日,林燕卿、马若文夫妻率军押着俘虏和缴获的财物返回女苏国境内。林燕卿得到了女苏国国王的重赏,将东部占据的土地中的最精华的三千亩地及其附近的草场牧场总计一万多亩地域等分封给了林燕卿。而林燕卿为了报答马若文夫妻,又将这片可耕可牧的地域委托给马若文夫妻经营。马若文推辞一番,林燕卿不许。其实马若文只是做做样子,内心非常高兴。而那位国王祢哈磨因为平常残暴,被各国国王一致要求杀了。临终前,竟然要求见马若文一面,因为马若文厚待他,还将他的一处藏宝地告诉了马若文。
马若文:“国王陛下,你这是为何?”
祢哈磨:“就因为你那几天对我十分有礼,让我没有遭受虐待。另外,我虽然残暴好杀,但是我学过一些汉人的相法,我觉得你虽然年轻,但将来必成大器。”
马若文:“多谢夸奖,我不敢。虽然我不知道你以前的事,但是你毕竟曾经是国王,礼仪不可废。”
祢哈磨仰天长叹,然后离他而去。
马若文五月下旬去自己的领地任事就职。同时自己一人去找那个祢哈磨说的藏宝之地。果然如祢哈磨所说,有不少的财富。里面有珍珠翡翠玉器等上千件,丝绸布匹两千匹,金银三千两,军械一千件和上等精米五千石。
马若文正式到任东部后,经过夫妻二人半个多月的调查统计,获得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他的手下共有农牧民七千多人,其中牧民四千多,农民三千多。开垦出的耕地五千余亩,草场牧场近五千亩。但是还有两界无主之地达两万多亩,这片土地上有约五千人。无地无牲畜的人三千人。所有人群中汉人约两千五百人,其余族群中羌族两千多,党吐族接近两千人为最多。
马若文与羊希霞商议后,拟定了几件首先要办理的事情。分别是从无地无马人群中择取精干人员一千人作为自己贴身卫队;动员人员在两界无主地带筑城和仓库。
到九月初,从汉族、羌族和党吐族中选拔了一千人作为自己的卫队,配备两千匹马。到十月底,初步建成了一座小城,供自己居住和储存物资。而另外一件事则是羊希霞的建议,她将自己丈夫管理的这片地域命名为西海县,丈夫就是知县。马若文很高兴,但马若文觉得如果叫县会引起麻烦,于是决定叫做西海城。他内心的愿望是以西海城为基础,吞并周边所有部落国,在这片地域上建立另一个海山洲。
昌晋十年正月开始,马若文夫妻开始在西海城开始自己的经营。他们鼓励原有农民并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两界无主地带垦荒耕种,而牧区继续维持原有情况,适度扩充。更重要的是从汉人中选取一些有文化的人教其余人读书识字,灌输忠于马若文的思维。因为地处严寒地区,冬季常有冻伤冻死的牲畜。马若文就要求牧民必须将已经快到寿命的牲畜提前宰杀,将其做成肉制品贩卖到内地,换取其余生活品或者是钱。同时利用祢哈磨留下的财富打点松茂地方官,与之做生意,主要是换取茶叶和粮食。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冬季将一些牲畜驱赶到边界地带牧场,那里气候温和,不至于有大面积死伤。松茂两地地方官上奏蜀地大员,马若文的建议得到批准。同时特许其每年可向蜀地进贡良马三百,互市马匹三千,朝廷按互市价格购买。
昌晋十年到十四年的五年里,马若文夫妻的各项措施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当地民人和沿边居民都得以互通有无。松茂地方官也因此增加了一些赋税,并上贡良马,得到朝廷嘉奖,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到昌晋十四年底,西海城辖区的人口由原来的一万五千人增加到了两万三千人,兵力由一千人增加到三千人。库存的粮食五千石、茶叶上万斤。还有猪牛羊上万,马匹八千多。其实力已经接近当年多祢国的实力,超越了林燕卿的实力不少,与女苏国的实力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文明和组织程度要更高。
也就是在昌晋十年二月十二日,马若文和羊希霞的长子出生了,马若文起名为马旭炎。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马菡丹。
昌晋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是谢凝莹的百岁寿辰。马仲云在海山洲为外祖母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寿辰宴席,所有在海山洲的勋贵豪门都前往参加了。只有马若文远在西北而不能参加,谢凝莹也非常思念着曾外孙。当然马若文也知道曾外祖母的寿辰。他在上年年底就准备好了给曾外祖母的及父母、祖父母的礼物,并托人辗转运往海山洲。礼物有名马二十匹、西南蜀地茶叶两千斤、丝绸锦缎一千匹还有西北蔬果二百斤等。这些礼物辗转千回,总算在昌晋十五年谢凝莹寿辰前抵达了海山洲,马仲云夫妻及谢凝莹等十分高兴,这几年来虽然儿子也常有给他的书信,但是马仲云还是非常想念儿子的。
昌晋十六年二月,武国松茂地区与发生了数千人的蛮夷叛乱,松茂和蜀地地方官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朝廷怪罪,除了动用本部人马外,还请马若文出兵。马若文欣然接受,亲率两千骑兵一战击溃其叛军主力,同时利用自己几年来对边地风俗的了解,劝降了五六千随从叛乱的汉番各族。蜀地平章事赵云谦嘉奖马若文,上奏朝廷表彰其军功。两个多月后还封其为西海多祢安抚使,此战劝降的人员也全部归其节制。这样到当年中,马若文的管辖人口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而且劝降的汉番各族中不少精壮和通晓礼仪典籍者。
七月,马若文在视察时候,一位看起来非常文弱的书生不堪畜牧劳作之苦,几乎奄奄一息,被马若文就下,让人治疗。经过半个多月治疗后,身体基本恢复。此人连忙谢恩,并且毛遂自荐。他说:“鄙人李铭顺,三十岁,蜀地松州人。久闻马将军年纪轻轻却颇有作为,我愿归属将军,助你成就大业,以报救命之恩。”
马若文还未说话,羊希霞就说:“先生是报恩,也是毛遂自荐啊。”
马若文:“不得无礼。”
李铭顺:“夫人所言不差,确实如此。”
马若文:“那先生有何高见啊。”
李铭顺:“将军的实力如今已经和当年多祢国基本相当,与女苏国不相上下了,虽然听说林燕卿对将军有恩,但是将军如今实力已经太大,必然树大招风。万一再成为多祢国第二就麻烦了。我建议将军派使者携带重金结好最强的东毗国和最远的发羌国,而在其余诸国包括其内部中挑拨矛盾,策动其相互攻伐叛乱,我们可以从中渔利。”
马若文:“远交近攻乎?”
李铭顺:“大体不差吧。”
马若文:“那女苏国和林燕卿如何应对。”
李铭顺:“挑拨林燕卿与女苏国国王的关系,然后拥护林燕卿做国王。”
马若文:“这不大可能吧。”
李铭顺:“将军放心,如果不嫌弃,我去办理。”
马若文不说话,羊希霞在旁暗示了一下,实际上是同意了。
这一年的下半年,在李铭顺的安排部署下,马若文的西海城与东毗国、发羌国的关系日益良好。同时马若文父亲与林燕卿、黄仁寿的关系也还是维持的很不错,但是女苏国国王苏曼琳娜与林燕卿的矛盾则日渐加深,这其中既有利益之争,也有李铭顺的安排所致。然而最核心的还是利益之争。灭了多祢国后之后,女苏国的地域虽然不及东毗国,但是富庶过之,可是女苏国内的核心精华地带却大多在林燕卿的掌控之下。这无疑让苏蔓琳娜对林燕卿产生了强烈的疑惧心理,甚至有了先下手为强的打算。到昌晋十七年夏季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一触即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