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牧之解饶阳之围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447字 发布时间:2020-10-22

柳承渊道:“家师现不在长安,未征得他老人家同意,擅自推其为盟主,这事不妥。”

伊斯道:“或者咱们可将盟主之位虚位以待,等柳大侠禀明师傅后再任不迟。景教、摩尼教既要联盟,不可群龙无首,否则像一般散沙般,无力与祆教抗衡。柳大侠可暂摄副盟主之位,从中联络二教,望再莫推辞了。”

康教主也点头道:“此法甚为妥当,否则莫说二教联盟像一盘散沙,单是我摩尼教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还请柳大侠看在令堂的面子上,不要再推辞了。”

柳承渊心想:“当日康薇姑姑说回老家后便已加入祆教,且不愿带我去摩尼教的地盘。当时并不以为意,原来其中却有这些缘故。摩尼教在中原武林处处受气,确实可怜,我身为摩尼教后人,也应当为摩尼教做些事情。”于是回答道:“两位教主盛意难却,在下何德何能,不敢担此重任,副盟主不敢当,不如当个联络人,负责联络二教,景教和摩尼教的教中事务仍然由二位教主掌管,在下只负责从中联络协调,不知二位教主意下如何?”伊斯和康教主都深表赞同。

“某在长安尚有一件要事,办完之后便到大秦景寺共商大计。”柳承渊辞别二教教主,独自到长安开元观去寻钱雨。

至开元观后,柳承渊四处向观中女道士打听钱雨下落,开元观女观主见柳承渊着急,对他说:“施主莫急,从洛阳开元观逃难而来的道士现下正在诵经祈福,施主请随贫道来。”

柳承渊随观主到诵经堂,见有四名女道士正在诵经祈福,可当中并没有钱雨。柳承渊怅然若失的叹了口气,心想:“钱雨恐怕是凶多吉少。”

观主道:“贫道差点忘了,尚有一名俗家弟子,随观中道士下山采买去了。不知道是不是施主要寻之人?”

柳承渊忙向四名诵经的女道士询问:“下山采买的俗家弟子是不是叫钱雨?”四名女道士异口同声的说不是,称那名俗家弟子姓朱。

柳承渊心灰意冷地走出开元观,但见峭立的山崖上,四顾凄凉,寒风随之扑面而来,此时他心中似一片寒冰,便无心下山投宿,径直朝山巅行去,见半轮月亮已移至中天,他独自练了一阵《仁心诀》的第五重----“礼字诀”。

“礼字诀” 开篇导语载:孔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能绝四者,方可习练第五重神功。可惜此时柳承渊心烦意乱,总觉得气息不顺,无法继续,于是索性不练,呆呆地站在山巅,直到红日东升。

四下里小鸟叽叽喳喳鸣叫,可柳承渊却觉得小鸟今晨太过聒噪,于是朝着树上的小鸟喊了一声:“好吵啊!”他这一声发自肺腑,蕴含内力,惊得树上鸟儿四散飞去,震得山谷皆鸣、群山响应。

柳承渊从山巅慢慢下山,行至山脚,见几名女道士正要上山,心想:“应该是下山采买的女道士和朱姓俗家弟子回来了罢。唉!可惜钱雨不曾从洛阳城中逃出来,想必已被安禄山的叛军杀死,这些叛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不知死前是否被....被....”想到此处,他攒紧了拳头。

柳承渊行至山脚,见到众多女道士中有一女子,音容笑貌不改,只是显得稍成熟了些,这人不正是他三年来日思夜想的钱雨么?两人呆立半晌,钱雨眸中才闪出一丝往日的俏皮,说道:“你好吵啊!”

其余众女道士见状,先行回观了,只留钱雨和柳承渊两人在山脚。两人三年不见,又逢战乱,这次见面真是悲喜交加,也顾不得男女大防,便抱在了一起。

柳承渊道:“昨日观中道士说洛阳逃出的俗家弟子姓朱,不知你为何在此?”

钱雨眼波轻转,微嗔道:“此事全被你所赐。那年奴家被父亲逼婚,私心想着若然还用真姓名,横竖会被父亲寻到,此事只有朱师叔知情,我便假称姓朱。”

柳承渊后悔当日听到钱雨要嫁人的消息后未及时赶往衡州,便不会让钱雨吃了那么多苦。

“那时奴家想来,柳郎当日在太行山庄不辞而别,定然是遇上了极要紧之事,日后必当至衡州寻奴家,朱师叔向来待奴家是极好的,必定将奴家所在说与柳郎,奴家只需在洛阳开元观等候,不出一年半载,柳郎若是来了,倒也不负奴家平日里真心待你。”钱雨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落将下来:“可是奴家左等右等,足足等了三年,也不见柳郎来,私心想着柳郎莫不是遭遇不测吧,又或者是见异思迁了罢?后来遇上洛阳城破,逃难至此,与朱师叔亦失去消息,想来即便柳郎遇到朱师叔,亦寻不到奴家了,不如索性出家当女道士罢。适才听到一句你好吵啊,像极了柳郎的声音,可四下却又无人,私心想着莫不是幻听吧。”

“我今后再不离开你,再不会让你吃苦”柳承渊紧紧搂着钱雨。

钱雨止住了眼泪:“快告诉奴家,这三年来发生了何事?柳郎为何不来寻我?”

柳承渊把他被黑衣人打落悬崖,后来以为钱雨已经嫁人便没有去寻她,遇到朱二爷得知钱雨的消息然后一路向西来到长安开元观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钱雨听,并向钱雨承诺,今后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再离开钱雨,一生一世都要保护钱雨不受伤害。

两人约定,今后如果不幸走散,事后无论如何,即便是历尽千辛万苦都要设法到洪湖畔的儒溪村去等候对方。

却说饶阳太守卢全诚奋力抵抗叛军,史思明又增兵围之。玄宗加哥舒翰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加李光弼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命哥舒翰、李光弼解饶阳之围。

哥舒翰在病榻上一筹莫展,掌书记高适道:“下官知李泌府中有一人,其才堪比卧龙凤雏,若能请得此人出山,饶阳之围必解。”

哥舒翰挣扎着竖起身体:“真有如此高才之人?”

高适道:“天宝十一载,末将曾向其请教破吐蕃之策,经其指点,果然得助将军大破吐蕃。此人名唤杨牧之,乃东汉光禄大夫、侍中杨厚的后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只可惜不愿为官。末将与其交厚,可往求之。” 哥舒翰大喜。

高适至李泌府中求杨牧之出山相助,因说:“哥舒将军风痛发作,不便亲自前来,委托敝人请杨兄弟出山,授杨兄弟行军参军一职。”

杨牧之摸了摸下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草民不擅官场阿谀奉承、拉帮结派、权谋诡斗,行军参军一职实难担任,之前就因担任皇甫将军的参军而身陷囹圄,几乎身死命殒。不过草民可以白衣之身至李将军军中走一遭,略尽绵薄之力。”

“如此饶阳之围可解矣!敝人的一首旧作正好符合此时心境。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高适听杨牧之愿意助阵,大喜。

杨牧之临行前,到青山雅居与李十二娘辞行。李十二娘红着眼眶,过了半晌才慢慢吟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吟毕哽噎得说不出话来。

杨牧之由哥舒翰的部将护送着日夜赶路,行至李光弼军中。李光弼见杨牧之只是个文弱书生,料想此人恐怕是言过其实,可又见高适在书信中将此人比作卧龙凤雏,于是淡淡地问道:“吾欲率兵至饶阳与史思明决战,不知阁下有何良策解饶阳之围?”

杨牧之虽见李光弼态度冷漠,也不恼,微笑着慢慢说道:“史思明大军围困饶阳,常山必然空虚,将军何不一试围魏救赵之计?”

李光弼一改冷漠之情,惊喜道:“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某一心想着设法解饶阳之围,怎就忘了常山呢?阁下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于是李光弼率番兵、汉兵共一万人以及太原弓弩手三千人至常山,正如杨牧之所言,常山守备空虚,且叛军中有不少将士本为颜杲卿部下,城破后不得已才投降叛军,听闻李光弼大军已至常山,便杀了胡人,擒住安思义来见李光弼。

唐军兵不血刃便得了常山,李光弼对杨牧之愈发刮目相看,于是问杨牧之道:“如今我军已得常山,下一步该当如何?”

杨牧之摸了摸下巴,徐徐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常山本为安禄山所统,粟特与突厥百姓将安禄山奉为光明之子---阿胡拉神降到凡间救苦救难的圣人,故而甚得民心。草民以为将军首先可将被叛军关押之百姓悉数释放,并赐予些布帛钱粮。其二,将军可亲自祭奠因叛乱而亡的百姓、将士,如此一来,可得常山之民矣。其三,安思义已被擒住,将军可与之推心置腹,设法将其劝降,由安思义继续统领常山旧部,如此一来,又得安禄山常山之旧部矣。”

李光弼拊掌道:“妙计妙计!吾料此时史思明已知常山被我军所得,必星夜驰援。敌众我寡,且胡人铁骑骁勇,我军又该当如何?”

杨牧之略一思索:“我军远来疲敝,猝欲大敌,恐未易挡。不如移军入城,早为备御,先料胜负,然后出兵。胡人铁骑虽锐,不能持重。苟不获利,气沮心离,于时乃可图矣。此去饶阳不到二百里,吾料史思明先锋来晨必至,而大军继之,不可不留意也。”

史思明闻常山不守,立解饶阳之围。次日清晨,先锋果然已至常山,史思明亲率大军于后,浩浩荡荡往常山而来,兵马共计二万余人,直抵城下。

李光弼登城楼望之,见史思明所领之兵多为骑兵,且人数比自己所领之兵多一倍,一时想不到取胜之法。于是问杨牧之道:“敌军人多势众,又都是骁勇善战的铁骑,阁下可有退敌之策?”

杨牧之略一迟疑,摸了摸下巴,计上心来。

欲知杨牧之用何计策退史思明二万铁骑,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