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漠北大战(二)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168字 发布时间:2021-12-21

“将军,我真的没有骗你,不要杀我。”出塞后接近大漠之前,卫青的开路先锋队终于抓到了一名自称是奉命前出大漠打听秦军消息的匈奴探子。没想到,见到卫青时,这名匈奴探子主动说出了单于就在大漠以北。

  这与朝廷此前得到的情报不同。卫青指着漫无边际的沙海,诧异道:“你确定你家单于就在大漠的那边?”

  “奴人不敢欺骗将军。”匈奴探子肯定地点点头,中原话说得很溜。他自称曾与中原人做过商贸,所以会讲一口中原北方话。

  “既然如此,你就跟本将军一起过大漠一趟吧!如果你所说属实,本将军自然不会杀你。”卫青绕过翻译官,直接对他道。

  “将军,你们真的要过大漠去吗?”匈奴探子抬头不安地问道。

  “这还能有假?你不敢去吗?”卫青反问道。

  “不是的,单于在漠北布下了精兵,就是想让你们自投罗网。这大漠不好过,就算将军的大军克服艰辛,到达了对面,哪还有气力与单于打仗呢?”见面前的秦军将领面善语缓,匈奴探子淡定了下来,解释道。

  匈奴探子所担心的并非毫无道理,但这并不是卫青最担心的事。即便单于果真在大漠的另一边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只要将士们不怕死,就算是最终战败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可以给匈奴主力带来巨大的打击。

  如果大军跨过茫茫的大沙海,却找不到匈奴主力决战,白跑一趟回去,那才是最要命的事。

  匈奴探子的话不可能让卫青停下脚步,却给他提了个醒。卫青率大军挺入大漠,正面直奔单于驻地的同时,命令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为一部,从东路出击,绕到匈奴军的侧背。届时两军发起夹击,完全有取胜的把握。

  炎炎烈日下,白茫茫的沙地犹如波光粼粼的海面。虽然做足了准备,却像头一回坐船出海的人晕船一样,从未见过大漠的秦军将士口干舌燥,目眩头昏,浑身难受。由于人和马走不了多远,就得停下来大量饮水解渴,大军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

  “将军,沙漠上白天的太阳太猛烈了,将士们赶路体力消耗大,行进速度快不了。要不像我们匈奴人一样,晚上赶路,白天休息,可好?”匈奴探子被留在了卫青身边,见秦军将士不适应沙漠环境,走不了多久就气喘吁吁,像一条不停伸舌头散热的小狗一样,于是主动向卫青提议道。

  “好吧,就按你的意见试试。”卫青与匈奴探子对望了一眼,擦了擦挂满汗珠的额头,对身旁的传令官道,“传令下去,将士们白天休息,晚上赶路。”

  “日落前一个时辰开始赶路,日出后一个时辰休息。”匈奴探子提醒道。

  “好。”卫青对传令官强调道,“传令将士们今晚继续赶路,从明日开始,日落前一个时辰开始赶路,日出后一个时辰休息。”

  “还有,让将士们白天休息时,找阴凉的地方睡,把能用上的布都用上,遮住太阳睡。”传令官临走时,卫青再次强调道。

  沙漠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温降下来不少,但与中原北方的春天比起来,并不算寒冷。相比白天的炎热,晚上的气温更加宜人,在沙海上走起来也轻松不少,而且因为排汗少,几乎可以一整夜不用停下来给马喂水,从而节约了不少时间。

  在沙漠上行走,还有另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由于没有路这种可以参照的东西,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行走在沙漠上很难始终保持一个方向。因为人一般来说左脚是起改变方向的作用,右脚是用力的,所以,在不能识别方向的时候,左脚就不起作用,故不能保持行走的方向,最后走的轨迹只能是一个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懂得判断方向,误入沙漠迷路的人,往往会走一个大圈,然后回到起点,看到之前自己留下的脚印,以为是其他人走在前面留下的,最后这样走死在沙漠里。所以说,正确判断,调整方向对在沙漠上行军显得极其重要。

  有人可能会说,判断方向有那么难吗?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不就行了。如果是骑兵,有匹马,虽然跟不上太阳的速度,但是每天可以根据太阳矫正一次方向,就算有偏差,大方向也是对的,那还不能走出去吗?

  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一天中太阳的方位是一个不停变动的过程,而且日出日落的方向也会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有所偏差,仅仅依据太阳的方位来判定方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误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小小的误差积累下来,往往会导致行走转圈的严重后果。

  可以肯定地说,在沙漠上行军,没有一定经验和方法根本行不通,那无异于拿命在赌。如何在沙漠上准确地判断方位,经验老道的匈奴人有着各种利用自然的方法。

  除了利用日出日落判定大方向外,在夜晚,他们还会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恒星,终年夜间都可以看到,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这一方法中原人与匈奴人同样掌握,在行军打仗时也是这样做的。

  上面说了,在沙漠中行军,除了判定大方向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经验,对行进方位进行不断地修正,才能避免迷失方向。世代生活在沙漠周围的匈奴人主要是利用沙丘走向来修正方位。

  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大漠地区盛行西北风,沙丘从而形成了东南走向。沙丘的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东南面背风,坡度大、沙质松软。利用沙丘的这个特点,经验丰富的匈奴人可以精准地判定方位。此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有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特点。

当然,上述沙丘特点完全取决于风向的影响,风向则因地区的不同存在一些小小的差异,沙丘的走向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确无误的判断,必须事先掌握不同地区的气象和地貌。这一点,对于匈奴人来说,也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完全掌握,更别说远到而来,从未见过大漠真面目的秦军将士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