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七言绝句鉴赏(二)
书名:凤邪诗词集 作者:凤邪 本章字数:1376字 发布时间:2021-12-20

题首:

──所有的诗人终将死去,而有些诗歌或将永生。


有人曾说过我的诗不能打动人心,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某种深刻的道理。


我觉得,诗作为一种语言美学,基于汉语的特殊性,我们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其实不是真的在读,而是有画面感伴随其中。是用心在体悟,体悟某种空灵、曼妙与共鸣。


诗有语言美,逻辑美,音乐美,意境美等,更有各种凝炼句子的辅助手法。


只单纯的讲述某种道理,而不去注重创作技巧,不去炼字炼句,那便太过粗糙,失去了“诗”这个题材的文学价值,与鸡汤文无异。


诗歌的“美感”,是每个作者首要追求的,无论你是讲述道理的逻辑美,还是小桥流水的意境美,它都是艺术最重要的感染力,是诗歌的灵魂与命脉。


律诗以气韵取胜,考验一个人的功底逻辑;绝句以凝炼取胜,验证一个人的才情巧思。


因其只有四句,其结构就必须显得特别紧凑,字数少,腾挪的空间就小。失之油滑、空洞无物、陈词滥调、肤浅不深,流俗无味……凡此种种,往往都是绝句之弊,难以克服。


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更加缜密,手法特别老道,遣词造句尤其精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废话不多说,这帖推荐的今人绝句有点少,还有几首,我还没完成解析,后续会陆续补充进来。再提一句,本帖只代表个人观点。



杜随

迎得浮生又一春,枝头且看小梅新。

纵然一样吹人老,毕竟东风觉可亲。


杜随的诗词一直是我之最爱,这首诗中用了“又”、“且”、“纵然”、“毕竟”几个虚词,使的每句间的诗意,产生了跳跃却又有序的衔接。诗人对细节的把握,堪称入微,一个“觉”字,更见炼字之美,表现入神。



草啸

旱象崩云一洗无,万千愁解井泉枯。

天公出手真随意,画作淹城水泊图。


作者这首诗,从解旱象到发大水,联系今年的水灾,读来让人深有感触。转结以淡语表哀情,天公“随意”出手,化作一副淹城水泊图。



东湖耕耘

袋中蜜枣杂香梨,十里相随腹不饥。

一去支边终未返,荒坟无字葬伊犁。


这是东湖耕耘怀念故人组诗中的一首,写的是一位支边陨落的朋友,燕姐。全诗呈现一种淡、却萦绕不去的惆怅与遗憾,虽朴素无华却能直达人心,读之扼腕。



青弦落影

人间三月梦犹欢,独我知君爱倚阑。

此夜川东风雨密,莫因心事着清寒。


第一期的时候,我推荐了青弦落影的一首《雪》,这次再推一首寄人诗。全诗笔触细腻,通过作者的想象,清晰刻画了一位倚阑听雨的故人形象,句子淡而有味,结句点睛。


吴清源

沧海岩居野岭春,韶光不误苦行人。

奈何法满三千界,犹是红尘一住身。


这首《题虚云禅师》,写的是一位苦行僧人,大德隐士之死。前两句描写其修行的勤奋,后两句是对其一生的感慨,这牵扯到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一种修行的成果,有或无?我等凡人无从解析,转合句我竟读出一种浓浓的悲哀,惟一声叹息。


陈伟强

去年同种木芙蓉,今日花开人不同。

若问相思何所似?浅红堆里隐深红。


这首《相思》以回忆破题,转结通过设问,借木芙蓉的花色意象,一句“浅红堆里隐深红,道尽诗人的相思情状,有感有叹,残荷按:相思灼灼,我深以为然。



张智深

短哨催飞草色娇,银铃细雨故园桥。

而今多少童年梦,总在阿黃尾上摇。


这首《忆儿时狗伴阿黄》,没见到有谁收录过,我感觉颇有童年情趣。虽是常见的写作手法,以景破题,转合感叹,但难得是写的入味,引人共情。



大野芳菲

桥边故事月双弯,转动相思不记年。

烟雨埋情叠入骨,撑开三尺既江南。


最后这首《油纸伞》是贴吧诗友推荐的,天上月,水中月,弯桥弯月,笔触清新,转合句出彩,一副江南既视感。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凤邪诗词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