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策苦着脸道:“下官现在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等大元帅燕王千岁来了再行定夺。”
苏牧风道:“那燕王千岁何时到达呢?他们还有多少兵马?”
李策道:“我们总共是五万征讨大军,我所带的前锋部队是五千人,大元帅估计很快就会到来。”
苏牧风与兰菁对视一眼,说道:“那漠北五丑的情报还很准嘛。”
然后又对李策道:“你们的一举一动,敌人早就已经掌握了,但敌人的一举一动,你们毫不知情,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你们既不知道敌人的兵力部署、武器配置,也不了解自己的实力,在那里自我欣赏,狂妄自大,焉能不败?”
那明军先锋李策听了,脸上冷汗涔涔而出,连连点头道:“大侠教训得是,俗话说骄兵必败,真是很有道理。我们这支军队在中土也经历了不少战争,向来是所向披靡,此次出兵,以为只是几个小部落的叛乱,不会有很大的波浪,在心里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想到这些小部落居然请来了罗刹军队助战,以后我们得引起重视了。只是此次出师不利,初战受挫,灭了我大明军队的威风,等会大元帅来了,必然要受到大元帅的责罚,到时候还要请大侠多多包涵才是!”
苏牧风知道这先锋官是怕自己给那燕王朱棣告他的状。见其态度诚恳,心想他们抛妻别子,千里迢迢的来此征战也是不易。虽然刚才狂妄轻敌,让前锋部队受挫。但剿灭纳哈出的大战还在后面,只要以后能吸取教训,真心改过,这次的失败也不失为一次很好的经验。再给他一次机会,说不定还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想到这里,哈哈笑道:“你放心,只要你以后吸取教训,等会大元帅来了,我什么也不说就是。”
那李策一听,满脸喜色道:“多谢大侠海涵,但大侠奋勇杀敌的事迹,我还是要向大元帅禀报的,还要申报朝廷,给大侠嘉奖呢。”
苏牧风呵呵笑道:“那倒不必了,我乃山野之人,对朝廷的嘉奖不感兴趣,只要你们共同努力,平定这些作乱的部落,让黎民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就好了。”
这时马蹄声响,李策一跃而起道:“肯定是征虏大元帅燕王千岁到了。”
果然,远处出现了大队的兵马。黑压压的如潮水一般涌来。
李策和几个将官立刻策马飞奔前去迎接。 很快,李策和十来名武将簇拥着一个头戴花翎,身穿鱼鳞铠甲,身材高大魁梧、骑一匹青骢马的年轻将领来到苏牧风等人面前。
只见李策指着苏牧风,恭恭敬敬的对那身材高大的年轻将领说道:“
禀报千岁,这就是我说的苏牧风苏大侠,刚才罗刹兵的火炮厉害,多亏苏大侠施展武功,杀退罗刹人的追兵。”
又转身对苏牧风道:“这是我们征讨大元帅燕王千岁。”
那燕王朱棣一听,上上下下将苏牧风打量一番,又转头瞧瞧苏牧风旁边的兰菁、南宫云和司徒眉三人,眼睛中露出一丝惊奇之色,但一闪而过,旁人绝难发觉。
打量完毕,心想这几人年纪轻轻,难道真有如此本事,前日听那朱允炆说起这叫苏牧风的如何了得,在朝鲜如何如何的帮了朝廷的大忙,自己还不相信,今日既然在这里相遇,倒要好好考校一下,看看他到底有何本事?如果真有本事,那得想法将其收罗麾下,要么便想法让他从这个世上消失,否则要是成了朱允炆的人,那绝非好事。
燕王心中这样想,但面上却不露声色,慢腾腾的道:“哦,你就是苏牧风,听说前不久你们还在高丽,哦,不对,现在应该称为朝鲜,是吧?”
苏牧风早就从皇孙朱允炆的口中知道这燕王朱棣二十一岁当藩王,东征西战,屡建奇功,是一个有勇有谋、比较厉害的人物。 此刻一见,见其不仅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心思细密,眼睛藏着狡诈。心想果然名不虚传。
朝他拱拱手,不卑不亢的说道:“苏牧风拜见王爷,我们前不久正是在朝鲜,为了寻找一位武林前辈,才来到漠北。没想到有幸在此遇见王爷。”
燕王朱棣道:“听说你们在朝鲜立了很大的功劳,我那侄儿很是欣赏你呢。这次你又帮助我们前锋部队打退了罗刹人的进攻,按说我还得谢谢你!”
苏牧风道:“王爷客气了,只是这罗刹人的火炮确实厉害,万万不可小觑。”
燕王朱棣不再说话,只见他沉吟一会,突然问道:“听我那侄儿说,你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足智多谋,特别是你身边还有位主意很多的兰姑娘,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觉得该怎么对付这些罗刹人呢?”
苏牧风道:“王爷过奖了,如果与人单打独斗,或者去敌军阵营中侦查探听信息,我苏牧风当仁不让。但说到攻城掠地,指挥作战,那绝非我所擅长,因此一切还请王爷定夺。”
朱棣心想,这小子说的倒是实话,虽然武功高强,那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倒不足畏。如果武功既高,又有谋略,那就得小心了。想到这里,便打消了对苏牧风的戒备。然后又向苏牧风了解了一下罗刹兵的布置和人数等。
听了一会,突然大声喝道:“大家听好了,传我号令,前锋部队马上向敌人进攻,但敌人一旦发炮,便赶紧往回撤退。全体弓弩手作好准备,一旦敌人追击而来,弓弩手要将敌人顶住。”
那李策一听,嗫嚅道:“禀告千岁,那罗刹人的火炮厉害得紧,这样贸然进攻,是不是很危险?”
朱棣呵呵大笑道:“我不是说敌人一旦打炮,你们就赶紧往后撤吗?我想看看那罗刹人的火炮到底能打多远?对我们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苏牧风点点头,心想这朱棣果然与众不同,指挥有方。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这个道理,先了解敌人的虚实,然后再制定进攻的策略。
前锋部队和弓弩手根据元帅的号令,开始向罗刹兵进攻。
但前锋离罗刹兵还有几百米远,只听轰隆隆的一阵巨响,罗刹兵的火炮便朝明军前锋齐射过来,周围立刻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一般。 明军前锋扭头便往回跑。
所幸罗刹兵刚才吃了亏,不再追赶。估计他们也看到明军势众。追赶出来也讨不了好,便在原地坚守,希望借威力强大的火炮阻止明军的步伐。
朱棣此刻也看到了罗刹火炮的威力,眉宇紧皱。沉默一会,转身对身边一位身着甲胄、银须飘飘的武将道:“傅将军怎么看?有什么办法克制这罗刹人的火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