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书名:最后的侠客 作者:沧浪客 本章字数:11766字 发布时间:2021-12-17

第二十三回 泾川城兄妹相逢 平凉府钦差遇刺

邓玉姣讲的蓝惠英的故事,使大家非常神往,艾珍不胜艳羡地对邓玉姣道:“我真嫉妒你,碰到个这么好的姐姐。”

“还不如你呢,你有这么多好的哥哥!”

邓玉姣虽然面带微笑,讲的也是实话,但孙振光、宗维孝都听出话里酸味来了,艾珍在这方面最不存心机,坦然地笑道:“他们对你还不是一样?可那蓝姐姐我还没见到呐。”

邓玉姣瞟了汉声一眼,对艾珍笑道:“既然是一样,惠英姐也一定很喜欢你这小‘弟弟’的。”

艾珍高兴地道:“这太好了,我找到了父亲,就去太白山看蓝姐姐去,大哥,二哥,我们都去!”

宗维孝道:“还有老三呐。”

“他还用说吗?”艾珍毫不怀疑。可这句简单的话却深深触痛了邓玉姣,人家虽然没有挑明,却俨然是小夫妻的口气了,不禁幽幽地瞟了汉声一眼,勉强一笑道:“那真是求之不得呢,惠英姐一定非常欢迎,她常常愁人手不够,要是大家都去真太好了。”

汉声早听出邓玉姣话里的弦外之音了,他何尝不知道邓玉姣的情意,只是自己和艾珍的关系还没有明确,又如何好先跟邓玉姣谈这事?真是左右为难,装痴做呆,未免太伤邓玉姣的心,想表明一下,又怕艾珍着恼,神情相当尴尬。

孙振光见汉声这样子,给他解围道:“蓝塞主是当今女豪杰,干大事业的人物,我们正愁没缘分和她结识,如今有邓小姐这层关系,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机会一定去见见她的,三弟,你说呢?”

汉声和邓玉姣都感激地看了孙振光一眼,还是当大哥的,说的面面俱到,汉声马上接腔道:“大哥说得对,去见蓝姐姐倒不全是个人的事,要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一帮人马是不行的,我想蓝姐姐一定很欢迎我们。”

邓玉姣听到汉声称呼蓝惠英,跟着自己叫姐姐,又冠冕堂皇地提出不全是个人的事,心想,这人倒是知情知意的,话也说得委婉,何尝有什么书呆子气!双眉顿时舒展开来,宗维孝饱尝过情场的苦乐辛酸,看到他们这种小儿女的情态,也衷心为他们感到高兴,暗想:艾珍淳朴爽快,在江湖上行走,是汉声的好帮手,要论心计却远不如邓玉姣,将来操持家务做汉声的内助,怕是邓玉姣的事了,心里就存了个协调好她俩之间关系的念头,说道:“人跟人到底讲个缘分,常言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嘛。就象邓小姐和四弟——如今在一块了,亲热得姐妹似的,可不是缘分么?我们跟蓝塞主看来也是有缘分的,要不,邓小姐也不会追四弟来了,小弟,你说是不是?”

艾珍见他把自己和邓玉姣扯在一起,硬说她和自己有缘分,隐隐间还有讥讽自己不该避开邓玉姣独自出走之意,心里一恼,白了宗维孝一眼,说道:“我们和蓝姐姐看来是有点缘分,二哥你也就有缘分了,蓝姐姐可美得很哩,说不定你的缘分比我们更大呢。”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竞把宗维孝说红了脸,大家一想

也都会心地笑了。邓玉姣何等聪明,怕宗维孝受窘,忙道:“宗二哥说的缘字是有道理的,我要不是在襄阳和官兵一闹,说不定和惠英姐当面错过了,原先我听飞天魔女这名字,以为这人一定很厉害,其实惠英姐为人最好,最能体贴人了,她的手下人也挺服她,将来我们和惠英姐见了面就知道了。”

艾珍嚷道:“这就更好了!二哥,你听到没有?”

孙振光排解道:“人还没见面,说那么多干什么?萨将军来了倒是件好事,小弟,我们还是同萨将军一起吧,路上也省得些麻烦。”

话题转到去宁夏上,大家认真讨论起来,都认为这事可以从权,如果有必要,和官兵联手也未尝不可,像对付崔六他们,就不妨和官府联系,反正自己拿主意就行了,对此,艾珍也不好再固执己见。

午饭前,辛思亮来了,带来许多吃的,还有一百两银子,说是萨将军特意派他来看望孙大爷的,萨将军托他致意,等他腿好一点就来拜望孙大爷和大家。

汉声和艾珍都很喜欢辛思亮,带他去看孙振光,孙振光见辛思亮带来萨海青的问候和礼物也很高兴,问了他一些路上的情形,鼓励他好好跟萨海青干,挣出个前程来,艾珍笑道:“辛大哥,前程是要挣的,不过可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啊!”

辛思亮道:“哪能呢,萨将军也常说,当兵就是为了保民,他说这是左宫保教的,没有老百姓,要当兵的干什么?以后还望各位爷和公子多多指教。”

艾珍好奇地问道:“萨将军对你们好么?”

“可好了,从不拿架子,人也随和,他常和小人谈到苏公子,说要是能像苏公子一样多读些书就好了。”

汉声道:“你们萨将军真谦虚,其实他的书读得挺不错的,辛大哥,你可得好好跟萨将军学学,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的。”

宗维孝叹了口气,说道:“要说读书,我算是最没运气了,吃的亏真不少!不谈这个了,小辛,有件事,刚才我忘了跟萨将军说了,你回去替我问一下,这几天泾川有车队、骡马队回西安去的没有?有的话,别忘了告诉我们。”

辛思亮道:“宗爷要捎信?”

宗维孝笑道:“信也要捎,你记住就是。”

辛思亮不好再问,又坐了一会,大家留他吃了午饭,辛思亮才告辞回去。

送走辛思亮,汉声私下问宗维孝,是不是想让孙大哥和大营的车队一道回西安去?宗维孝说他是有这个想法,孙大哥的伤即使收了口,一时骑马也不大方便,他店里的事务多,不如劝他回去算了,只是要想法让他愿意回去才好。汉声说最好劝邓玉姣和孙大哥一道回去。她是不必要一道去宁夏的,宗维孝自然理解,答应帮着劝说。

过了两天,孙振光的伤已将近愈合,大家正陪他闲聊,店伙进来说,外面有两个湖北来的客官要见苏公子,汉声出去一看,见是邓邦杰和丁猛,忙向前相见。

邓邦杰道:“我们是一路打听来的,到了西安,听说你们往这边来了,舍妹也跟了过来,我们不放心,就一路问来了,舍妹也在这里么?”

汉声笑道:“在,都在这里,进去说话吧。”吩咐店伙照顾好马,带领邓邦杰进内院而来,邓玉姣心细,听说湖北有人来,忙叫秋云去外面看看,秋云一见是庄主,马上转来报喜,因此邓玉姣在内院门口就迎接上了,兄妹相见,悲喜交集,邓邦杰也不好过多责备邓玉姣,淡淡埋怨她几句,就和丁猛进内和孙振光、宗维孝、艾珍见面,彼此互相仰慕,大家都是江湖朋友,意气相投,又有了邓玉姣的关系,很快就亲近起来。

原来邓邦杰去京山县城停了几天,听到家人的报告才匆忙回家,起初还没想到邓玉姣来了陕西,后来去各处亲朋戚友一找都不见人,才想到妹妹可能是来西安了,于是急急赶来,牛志本也要一同来的,因石子瑜伤还没好,邓邦杰劝他留在家里照应,丁猛反正在卧虎山庄没事,一定要陪邓邦杰作伴,所以二人一道来了,他们一路打听,在襄阳还听到了邓玉姣和秋云痛打官兵的事,听福盛客店伙计说,两个姑娘是跟着一位贵夫人一道走的,邓邦杰才略略放心,心里却纳闷,想不出这贵夫人是谁,这时已是邓玉姣离开襄阳五天以后了。

邓邦杰因为邓玉姣已有踪迹,赶又赶不上了,索性到西安来找苏汉声,问军需局时,只说汉声去宁夏了,却不知道邓玉姣,又过了一天,才辗转去孙家店问明了情况,赶过泾川来,邓邦杰在孙家店探问时,就已经知道他们是追赶陈艾分几拨走的,隐隐感觉到肯定和妹妹有关,心里埋怨妹妹太任性,何苦要在人家中间插进去自寻烦恼,但同胞兄妹情深,怕她路上有失,心急火燎地追赶前来。好在沿途店家已经有几拨人这样问过了,他们再问时,就告诉了他们这一情况,邓邦杰也是顺着这条线索找来的,真的在盛兴祥找到了苏汉声和自己的妹妹。

邓邦杰进店后,见妹妹情绪甚好,和艾珍似乎也还不错,放了一半的心。他知道了孙振光宗维孝陈艾都是汉声的结拜兄弟,孙宗二人江湖上的名头不小,当然倾心结纳,孙宗二人也出于同样的心情,对邓邦杰竭诚款待,丁猛是个粗豪之人,见大家谈得来,自然欢喜。艾珍虽然说话不多,但她看邓邦杰远来不易,对妹妹的一片情义也着实使她感动,因此也不好对邓邦杰过于冷淡。这对邓邦杰来说,就已经够满意的了。

邓邦杰私下里问邓玉姣,她和汉声的关系定了没有?和陈艾又是怎么个关系?邓玉姣把一切情况都同哥哥说了。她说虽然没有正式定下来,但大家已把她当自己人看了,陈艾虽然心里有些疙瘩,面子上还过得去,只好往好处想,她们以后会慢慢相处好的。

邓邦杰是个讲身份面子的人,最耽心的是妹妹的地位名分,见汉声和艾珍还没正式定亲,自己这边提亲还早了一步,料想不致吃亏,倒佩服起妹妹的胆识来。汉声的人品武功他是最佩服的,要是妹妹不坚决一点,这门亲事哪能成功?不禁满心欢喜。

第二天,邓邦杰找宗维孝谈妹妹的亲事,说他远来不易,定了亲他才好放心回去。这事宗维孝和孙振光汉声早商议好了,回复邓邦杰说:“艾珍和汉声相识在先,又有紫电清霜剑的姻缘,他们的关系实际上是肯定了的,邓庄主和邓小姐见爱,情义深重,汉声也非常感激,不过正式定亲还得等他们去宁夏以后,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请邓庄主见谅。”

邓邦杰道:“宗兄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我们这边早在舍下时就提过亲了,舍妹年纪比陈家妹妹还要大一点,这次趁小弟在此,就先定了亲岂不更好?”

宗维孝知道邓邦杰不放心的只是个名分的问题,笑道:“邓庄主,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以贵府上的名声,令妹的人品,汉声也绝不能委屈了令妹的,反正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邓庄主高兴的话,在西安玩一两个月,我们也就回来了。这次邓庄主来得正好,我们大哥伤刚好,令妹也不便到宁夏去,我们正打算送他们回西安,就托邓庄主路上照顾了。”

邓邦杰见话说到这个地步,不好再坚持。答应带着妹妹送孙振光回去。只要求汉声早点回西安。两人说好了,就一同去找孙振光,孙振光心想自己的伤还没好利落,不好久耽误艾珍的行期,好在萨海青来了,艾珍他们路上也有照应,就同意先回西安去,当下说好再停一天就走。

最难舍割的当然是邓玉姣,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蹄,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邓玉姣这两天,正如西厢记所描写的崔莺莺离别张生时那种无可奈何的烦恼愁闷心情,有心约汉声私下里说几句知心话,自己究竟是个有身份的姑娘家,当着这么多的人,怎么做得出来?大家在一起时又碍着艾珍,也不好和汉声亲近,心里的苦闷比崔莺莺不知超过多少倍。

邓玉姣这种柔肠百结,欲语还休,蹙紧双蛾,不胜愁怨的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少不得多方劝慰。只苦了汉声,劝也不好措词,不讲又太显薄佳,索性藉口去给萨海青松夹板,躲避这难堪的场面。

萨海青巴不得早点把夹板松了好练习走路骑马,自然大喜,汉声给他松了夹板,摸摸他的伤口,见骨头已经接好,平整如初,也甚满意,嘱咐萨海青不要过于性急,还得调理几天才可以骑马,萨海青笑道:“悉遵医嘱,不过孙大哥那里一直没能去看望,总得去一趟才行。”汉声说孙大哥的伤已快好了,明天就准备回西安,劝萨海青不必去了,萨海青道:“这就更得去了,我叫他们给我备车,略走几步路是不碍事的。”汉声见萨海青执意要去,也不便峻拒,等亲兵备好了车,就和萨海青回盛兴祥。

萨海青和众英雄是第一次见面,见一个个气宇非凡,知道都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十分钦敬,孙振光宗维孝和邓邦杰常和官府打交道,酬答非常得体,大家见萨海青身穿便服,谦抑有礼,言谈不俗,也甚高兴,经过短时谈话之后,彼此渐渐融洽起来,萨海青究竟是读书人子弟,丰镐世家,有一定的正义感,也很不满官场的腐败和官兵的残暴扰民,因此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

谈起去宁夏的事,萨海青说他可以送到黄河边,路上还可以找李开泰把清霜剑要回来,艾珍见他如此倾心结交,不禁对他产生了几分好感,再加上怕路上再出麻烦,就不提不愿和萨海青同路的话了。当下说好,明天艾珍、汉声宗维孝同萨海青一道去平凉;邓邦杰孙振光丁猛邓玉姣回西安,彼此都免送了。

萨海青走后。艾珍悄悄对汉声说:“你自己只顾在外面跑,人家一天在楼上闷着没下来,你也不去陪陪人家?”

汉声惊异地望着艾珍,笑道:“谁呀?”

“别装蒜了,你当我这点度量都没有么?去,去!你不去,人家还以为是我不好呢。”艾珍一面吃吃地笑,一面推他上楼。

“艾弟,你真好!可我也没有什么说的啊。”

“多跟你那邓姐姐说几句亲热话吧,我要你灌米汤做什么?不高兴起来,照样捶你!”

艾珍把汉声推推搡搡带到邓玉姣跟前,笑道:“玉姣姐姐,我帮你找个解闷的来了,你们俩多说说话儿。”说完转身掩上门,带着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下楼去了。

其实,艾珍虽不那么小家子气,可也不会这么有气度,这全是宗维孝教的。

宗维孝见邓玉姣已经赶到泾川来,要让汉声再拒婚确也不近人情了,可他在感情上当然是偏向艾珍的。那天晚上赶跑了崔六他们,为了大家的安全,艾珍虽然在义气份上叫大家都住到一起来,心里对邓玉姣却不无芥蒂,看在邓玉姣是为了她出走热心来追寻的份上,表面上敷衍,内里哪能心平气和?这样子当然瞒不过宗维孝。宗维孝私下对艾珍说:“小弟,邓小姐看来是跟定老三了,这事呐,你可得用点心才行啊。”

“我用什么心思?我管不了他们,他们也管不了我!”

“话可不能这么说,如今江湖上,普通人家,三妻四妾是常事,你若是气量小倒惹人闲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索性大方些,一来显得你度量大,二来争取主动,你能容她,你就高出一层了,她也会感激你。反正你和老三是紫电清霜剑的姻缘,也就是你们苏家正派传统。等于是公婆认可了的,她邓小姐再强也强不过你去,这道理你懂不懂?”

“这我懂,可我真不想去迁就她。”

“这你就犯傻了,这不叫迁就,叫通情达理,试想,人家比你年纪大,你和老三关系还没定,人家怎么好来求你呢?你去就她,就等于告诉她,人本来是我陈艾珍的,我也不想独占,让你也占点份儿。她能同你争吗?”

艾珍啐了他一口,笑道:“说来说去又损起人来了,二哥你这嘴呀,真缺德!”话是这么说,心思也确被宗维孝说活动了,因此,大家看她和邓玉姣相处还是满不错的。

这天,邓玉姣知道自己和哥哥就要回西安,艾珍却和汉声双双对对去宁夏,想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免郁郁寡欢。又不好说得,一个人在楼上发闷,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宗维孝把艾珍叫到一旁,让她叫汉声去陪陪邓玉姣,艾珍一想,反正汉声在自己身边,乐得做个人情,把汉声推上了楼。大概做好事的人心里总是高兴的,艾珍见汉声和邓玉姣乍相见时那种又欣喜又忸怩的样子,还觉得十分开心呢。

当然,邓玉姣和汉声是非常感激艾珍的,他们下楼吃晚饭时,向艾珍投去的眼光中充满了亲切和感激之情。晚上,临睡前,邓玉姣提出要和艾珍同睡好说说话,艾珍高兴地应允了,两个站娘在枕上絮絮地说到半夜。

这晚,艾珍睡得很舒坦,很甜,邓玉姣可久久难以入睡,她争得爱,也争来了别离。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后悔。毕竟她和心爱的人度过了一段短短的甜蜜而惆怅的时光,这就够她在离别的日子里回味的了,何况还存在着将来美丽的憧憬呢。

他们在泾川分手后,邓玉姣兄妹和丁猛护送孙振光回西安,随即去了太白山,邓邦杰打算等汉声他们回西安后,把妹妹的亲事定了再回卧虎山庄,丁猛很喜欢太白山,决定留下不走了。

汉声、艾珍、宗维孝同萨海青一道去平凉。汉声坚持萨海青继续乘车。这样,艾珍倒很惬意,她仍然可以无拘无束地和汉声、宗维孝在马上谈笑,或者任意地驰聘。途中曾遇到一场小雪,但一点也没减低她的兴致。

平凉是陇东重镇,也是宁夏与陕西、甘肃之间的交通枢纽,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外蒙与新疆臣服,长城内外成为一家,这些边陲重镇也失去了军事价值。但作为交通要道,平凉仍然是陇东最大最繁荣的府城。变乱以来,这里曾被叛军攻下三次,旋即收复,足见其位置的重要。兵燹之后,城市大半为墟。和泾川一样,这里也随着左宗棠用兵的胜利而日渐繁荣起来,街上百货俱备,店铺也逐渐修茸整齐,秩序甚为良好。可见左宗棠对于吏治和抚民,不管军情怎样紧急,仍然是相当注意的。

汉声他们到达平凉后,萨海青去大营报到,汉声他们则在城的西北端找了家客栈住下,这里靠近北门,原比较热闹,乱后店铺大多被毁,这家店子也烧毁了大半,店主人把临街一面修整了一下,仍挂出“悦来老店”的招牌营业。后面的房子只存下来一小部分,那些残垣败堵都已拆去,因此店内甚为空阔,汉声他们就是看中这里清静住下来的。住店以后,艾珍见天气还早,提议到外面走走,汉声也想看看市容,就拉着宗维孝一起上街闲逛。

平凉街道宽阔,气象宏伟,足见昔人经营边陲的雄才大略。不过此际正是收复不久,又濒临前敌,街上军人甚多,从市面安堵的情况看来,军纪还算不错,艾珍最不耐烦和穿号褂子的混在一起,走不多远就嚷着没兴,三个人转了回来,信步向城外走去。

此时夕阳傍山,出城的少,进城的多,大部分是从固原一线返回的军运车驮。驮夫们满身风尘,但仍然有说有笑的,并不显劳瘁。他们中间有的还和守城门军士互相打趣,骂着粗话。守城门的军士也偶然叫住行人问问,却不怎么盘查诘难。

走出北关,只见前面两三里远的岗子上,层层叠叠都是帐幕,幕前旗旌招展,刀戟闪光,周围垒有一人高的寨墙,但闻马鸣萧萧,角声悠扬,汉声赞道:“好座军营!”不禁朗吟起杜甫的前出塞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艾珍笑道:“你又发呆气了,军营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汉声道:听说左宗棠不准部下占用民房,一律要扎营寨,他自己也住在帐篷里,看来果然不错,像个打仗的样子。”

艾珍道:“打仗和扎营有什么关系?住到房子里就不能打仗了么?

宗维孝解释道:“这关系可大哩,军队住在营帐里,容易指挥管教,行动起来方便迅速,再就是免得骚扰百姓,也免得兵士去赌场妓院鬼混。所以凡是扎营不住民房的军队,打仗也是房害的。

艾珍道:“打起仗来,一天前进几十里,每天都要扎营么?那不累得慌。”

汉声笑道:“当兵吃粮,哪有不辛苦的?行军打仗,扎下营来,要支帐篷,还要筑寨墙呢,不然敌人一冲,军营就跨了。”

艾珍咦了一声,恍然大悟道:“这中间倒有这么多讲究!”

三人信步前行,走出北关,前面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水边杂草丛生,虽已大半枯黄却还隐隐有些绿意,艾珍快活地说:“好久没看到这样的好水了,喝几口去。”说着,跑到溪边,洗了洗手,捧起水连喝了几口,叫道:“快来呀!这水很甜,还暖和哩!”

汉声和宗维孝也跑去,一喝,果然不错,也都欢喜。宗维孝道:“这一带难得有好水,净是带有苦涩味的,有个甜水井就不错了,想不到这里的水竟这么好!”

汉声道:“可能这小溪还是从温泉里流出来的,要不早冻住了。”

艾珍更高兴了,叫道:“太好了!明天我们看看去。”

三人说笑了一番,见太阳已完全在城堞上隐没了,天边是一片枯黄色,照看溪水闪闪发亮,怕关城门,就循原路走了回来。

回到店里,萨海青已经在厅里等候了,他已经报了到,因为指令他带的这支骑兵很重要,左宗棠特地接见了他,问起他的伤。萨海青说全赖一个叫苏汉声的年青侠士治好的,说起汉声的人品学问武功,左宗棠很感兴趣,要萨海青带汉声去见见他。萨海青认为这是难得的殊荣,特地赶来告诉汉声。可屋十从盛的美一专果势践服明品施每美艾珍听了很不以为然,冷笑道:“左大帅倒很礼贤下士啊!可惜我们就要走了。”

萨海青急了,忙道:“不是说好了我们一道走的么?我还要把营里的事安排一下,至少得两天,不能等等我么?”

汉声笑道:“等两天倒不妨事,不过小弟山野小民,不懂礼数,就不见大帅也罢。”

萨海青生怕他不肯见左宗棠,解释道:“苏公子别客气了,大帅待人是极好的,平常也很喜欢找百姓谈谈,苏公子要是不去,大帅就要责怪我不会说话了,千万请给我这个面子。”

宗维孝道:“我看老三去见见也好,百闻不如一见嘛,要真的礼贤下士,我们也不妨帮他一帮。”又对艾珍道:“小弟,你看呢?”

艾珍板着脸道:“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我不喜欢见官!”

汉声笑道:“好啦,萨将军,要是大帅再对你说起,我就去一下,没再提就算了。”萨海青只好答应。

艾珍问起平凉城边有没有温泉?萨海青说温泉没听说过,但城西有个柳湖书院,那里有一股暖泉,冬天水都不冻,大营就在暖泉下首。

汉声问道:“大帅也住在营里么?”

萨海青道:“大帅一直住在营里,总不愿住到官署去,他经常教导下属,当将帅的应当同士卒共甘苦,兵士才会同将帅一心一意,他说住在军营里容易和兵勇们接近,官气要少一些,所以住帐篷也就成了大帅的规矩了。”

停了停,萨海青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像我们这些带兵打仗的人,当然应该和士卒共甘苦啰,可大帅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大好,又何必和我们一样,在野地里喝西北风呢!”

艾珍笑道:“喝喝西北风倒是好事,头脑要清醒一些。我们不想喝西北风,只想暖和点,柳湖书院有暖泉,最好是去那里玩玩。”

萨海青道:“最妙!那柳湖书院是陇东最大的书院,修得很不错,这些年打仗,虽说损坏了些房子,大体上还算保全下来了,不晓得现在有没有酸秀才在那里念书?”小

宗维孝道:“这阵子尽吃高粟米白面,闻点酸味倒不错。”

萨海青道:“诸位有兴致去,我叫人准备点吃的,中午我们就在暖泉边喝一顿如何?”

大家都说这样最好。萨海青兴冲冲地回营去了。

第二天是个晴朗的好日子,早饭后,晨雾慢慢散尽,太阳斜挂在东南上空,周围只有几片淡淡的云,阳光暖烘烘地抚摸着疮痍满目的城市。大街热闹起来了,经过七、八年战火的折磨,大们终究盼来了比较安定的时光,怀着满腔的希望重建生活,走路都兴冲冲的。尽管大家都穿得破破烂烂,忙碌的也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是去打一把镢头,也许是去买几斤小米,可他们是那么认真,仿佛自己在干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这种气氛也感染了汉声他们,在去柳湖书院的路上,他们心情特别愉快。

柳湖书院在平凉城的西北角,门前一片湖塘,里面屋舍宏敞,两进大厅,廊庑相连,旁边厢房跨院,错落有致,院落天井中,点缀些花坛竹树,极为清雅,只是门窗残破,杂草侵阶,屋舍倾塌甚多。完好的房子也是蛛网尘封,鸟粪满地,甚是凄凉荒寂。

三个人看了一番,出了书院,仔细看那湖时,虽然水面不宽,四围柳树参差,水光潋滟,沿湖还有几处亭榭,倒颇有江南风味,沿湖走到西端,见沙石间一泓清泉流出,注入柳湖,源头一个小潭,清澈见底,水珠一串串地到处往上直冒,水面腾起缕缕的水气,这就是暖泉了。柳湖就是暖泉潴积而成,东北面有豁口流出,虽冬不断。品那水时,果然微温,甘甜无比。

艾珍赞道:“想不到在这边远的地方有这么好的泉水,那些在这里读书的人真有福气。”

汉声道:“别小看了这一带地方,两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就是在这一带生活的,那时候可能比江南还好呢。传说周文王的祖先公刘就住在庆阳附近,秦穆公走马会西戎的秦霸岭,也隔庆阳不远,不过到了宋代以后,宁夏建了个西夏国,这里倒变作边陲了。”

宗维孝感叹道:“不出四关门,真不晓得中国到底有多大,我看左宗棠他们在江南打太平军算不得好汉。到这里来帮老百姓恢复老祖宗的家园倒还有点见识。”

艾珍笑道:“二哥说得好,他姓左的在这里还像个人样,我也暂时不找他算账了。”

正说话间,萨海青的两个亲兵,挑着一担食盒走到了书院门口,一个亲兵跑来向汉声请安,问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汉声他们商量了一下,指着不远处几株残柳下一个破败的小亭,叫亲兵就挑到那里去。

这亭子虽然破旧,石凳石桌都还完好,亲兵拂拭了一番,就把酒肴摆了上来,问起萨海青时,亲兵说将爷去大营有事,马上就来,请公子们不必等他,汉声和宗维孝正觉口渴,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喝酒,艾珍也陪着吃些果子,一起闲聊。

将近中午,来了一小队兵丁,里面有几个军官,一部分进了书院,余下的在书院附近分散开来。汉声等正自诧异,萨海青的亲兵却认得,说是大帅的亲兵,那些兵丁中有一个走近小亭,见是熟人,和萨海青的亲兵说了几句话,就在暖泉近旁站住,这时,书院前后路旁也都有兵丁站立,正不知是怎么回事!

又过了一盏茶工夫,远远走来一簇军官,拥着一个穿便服的胖老头,一路指指点点,在书院前站了一会,进书院去了,走在后面的一个军官向汉声他们挥了挥手,却是萨海青,那胖老头肯定是左宗棠了。

原来左宗棠最留心水利建设和修复书院的事,一到平凉,问到柳湖书院有一处暖泉,这天趁着天气好,批完一些文书,就带了几个随从到书院来看看。他生平以今亮自居,很向往诸葛亮羽扇纶巾的潇洒风度,一般都穿便服,这天他头戴貂皮暖帽,身穿狐裘长袍,外罩一件粗布大褂,脚登青布棉鞋,中等微胖身躯,方面大耳,要不是他那双粗长的浓眉下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人们很容易把他看成是乡下土佬财主,哪能知道他是威震南北的左宫保呢。

临出大营前,左宗棠记起曾吩嘱萨海青引见苏汉声的事,把萨海青叫来,问知苏汉声等已去柳湖书院,就叫萨海青跟着,就便好找苏汉声谈话。

左宗棠在书院内察看了一番,吩咐马上派人整修,招集生员学习,安排经费开支。出了书院,朝暖泉走来,离小亭只有两百多步远。汉声他们目力极好,看得更为清楚了,言谈笑语也清晰可闻,见左宗棠风度闲雅,谈吐随和,汉声对他已有八分好感,艾珍也不那么竖眉瞪眼的了。

只听得左宗棠正兴致勃勃地和随员谈论古代郑渠和白渠的故事,说原先泾水一带古人就已经开渠引水灌田,现在应该做得更好一些,从泾水上游多开支渠,不仅可灌溉良田,也可免掉下游洪水之害。随员们自是随声附和,一片恭维的话,左宗棠也不说什么,只是然须微笑,一行人走到暖泉边,老头子高兴地俯下身去,拨弄着水波,喝了两口泉水,又谈起利用这泉水灌田的话头。

随员中有禀告说,原是有条渠道流经万竹园,灌田数百亩的,战乱以来都荒堙了。左宗棠站了起来,指定一个随员,叫派一营勇丁马上把渠修好,这才打量起四周的风光。看到了小亭里的汉声他们,对萨海青道:“他们就是你所讲的苏壮士么?”

萨海青抢上一步,恭敬地回答了,旁边一个官员献殷勤道:“大帅是不是到那亭子里歇息一下?”

左宗棠一摆手道:“不必了,别搅了年青人的兴致。”

回头对萨海青道:“海青,还是你把苏先生请过来吧。”

这时,附近涌来不少百姓,他们听说左宫保来到柳湖,都想看看这名震遐迩的朝廷大臣威仪,围在远处观看,一时越聚越多,左宗棠也不禁止,目光偶而扫过人群,向他们微笑致意。汉声跟着萨海青走近左宗棠,还隔得十来步,左宗棠见汉声气宇轩昂,眉目间英气逼人,微笑招呼道:“是苏先生么?”

汉声趋前几步,深深一揖,回答道:“小民苏汉声,拜

见大帅。”揖罢垂手站立一旁。

左宗棠哈哈一笑道:“果然少年英俊,一表非俗,真是长江后浪催前浪啊!听说你一路上帮了我们不少的忙,又治好了我这员虎将,我得好好谢谢你才行。”

汉声恭敬地说:“大帅过奖,大军平定陕、甘,巩固边疆,是千秋不朽的大业,小民理应尽绵薄之力,些微小事,何劳垂注。”

左宗棠见他谦逊有礼,甚是喜爱,问道:“贵处可是衡山?那里有个苏松樵先生是府上什么人?”汉声回答说是家父。

左宗棠笑道:“这就巧了,难怪世兄医道如此高明,原来是故人之后。那年我在澧陵绿江书院,有个生员患有奇疾,遍请名医不见好转,后来请来令尊松樵先生,才手到病除。他在书院勾留了十来天,和老夫甚是相契,后来老夫去安化陶家授馆,彼此再没得会,听说松樵兄的医术越来越高明了,不知现在精神还好么?”

汉声道:“谢大帅关注,家父身体还算硬朗。”

左宗棠感叹道:“绿江别后,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初看到世兄时,觉得有些面熟,却没想到竟是和令尊年青时一模一样,当时我们抵掌纵谈天下大势,慷慨激昂,目无余子,如今都是望六之人了,老夫劳碌奔波,真羡慕令尊娱情林下,逍遥自在呢。”说罢又打量了汉声一番,神情甚为高兴。

随员中有知道苏松樵的,跟着说了一番恭维话,只道是左宗棠故人情重,要特别看顾苏汉声,所以对汉声敬重有加,殊不知左宗棠感慨的是当年他和苏松樵见解分岐的乃是华夷之辨,苏松樵是决意不做官的,左宗棠却认为事可从权,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就可以放手去做,以此二大互敬而不尽合,左宗棠未出山时,两人还通音讯,后来左宗棠入幕主持湖军务,苏松樵就和他断绝了来往,如今见到了汉声,知道他年青有为,身负绝学又肯帮自己的忙,所以特别高兴。

左宗棠又问了从湖南到陕西一路上的情况,汉声一一择要回答,左宗棠甚为满意,指着艾珍和宗维孝道:“他们二位是世兄的好友么?何不请来见见。”左右亲随马上向前宣请,宗维孝知道在这种场合下不能执拗,对艾珍使了个眼色,拉着艾珍走了过来,艾珍只得跟着宗维孝勉强对左宗棠一揖。

汉声对左宗棠介绍了二人的名字,说明一路上都靠他二人帮助,左宗棠见艾珍俊雅绝伦,宗维孝精悍老练,也非常喜爱,当即慰勉了一番。正说话间,只见远处围观的百姓一阵骚动,又涌来一群人,挤挤揉揉向前推进,隔暖泉只有四、五十步了,亲兵们忙横刀阻住,骚乱中汉声见路旁一堵断墙边人影一闪,心里一动,忙跃步向前,挡在左宗棠身前,宝剑已经在手,说时慢,那时快,断墙后嗤嗤嗤地飞过来十几样暗器,只听见叮叮当当乱响,汉声的宝剑舞成一道光墙,暗器纷纷被剑光击落,汉声艾珍宗维孝纵身跃起,向断墙掠去,在暗器打出来时,一个亲兵手快,向发暗器处砰地打了一枪,打得灰土四溅,随着又是两枪,等汉声他们跑到断墙前,已不见了刺客的影子,围观的百姓听到枪响,不知出了什么祸事,哄地四散逃走,乱哄哄地,刺客想是混在人群中跑了。

官员和亲兵这一惊非同不可,早把左宗棠团团围住,横刀拔枪如临大敌,左宗棠倒镇定自若,叫道:“不要紧的,刺客早走远了,且看是些什么暗器。”亲兵拾起来看时,都是些黑黝黝的飞镖、袖箭、铁蒺藜,有的已被从中削断,有的当中刻下一道深深的口子,显然是宝剑击下的,有人认得是些喂有剧毒的暗器,随从官员亲兵都相顾失色。纷纷引罪自咎。

左宗棠摆了摆手,安慰大家道:“罢了,哪里能怪你们!回营再说吧。”又望了望左右,问道:“哪些人追刺客去了?”有人回答说,除了苏公子他们三个以外,大营的张宏、刘人杰也追去了,左宗棠吩咐了萨海青儿句话,在众人的簇拥下回营去了,留下萨海青和另一个官员在湖边等待追刺客的人转来。

正是:百姓欢欣瞻节旄,鱼龙混杂起风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最后的侠客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