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屯是某省西部的一个小村庄。最早因为屯子里的几棵大杨树得名。现在最早的那几棵杨树已经没有了,名字还是这么叫着,也是李子树村下属的一个自然屯。村庄的东边和南边小河环绕,北边和西边是山,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穿过村庄。1997年前后小河还常年流水,是村里孩子们游戏的好地方,夏天在河里洗澡、摸鱼,冬天可以在河面上滑冰。村里的山很高,但是不陡,夏天孩子们经常上山找鸟窝,采蘑菇,冬天会上山套野兔,抓野鸡。那个时候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像现在这样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不强,但是那个时候河里的水很清,河里有鱼,有小虾,那个时候的山里也有很多野兔和小鸟。现在,人们注重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了,但是,河里没水了,山上没有小动物了,不知是不是被当时的孩子们捉没了。
冬天的农村,黑天比较早。下午4点左右,家家就开始做晚饭,村庄的上空飘着袅袅炊烟。村庄南边的冰面上有两个孩子在滑冰车,大的十三岁,小的十岁,是亲兄弟,哥俩滑着冰车在冰面上来回追逐。哥哥说:“三忱,咱俩比赛,看谁先到那边,然后咱俩就回家。”弟弟回道:“好,来吧。”
小哥俩来到冰的一边并排准备好。“你说开始吧”哥哥看向弟弟说:“我比你快。”
“行。”弟弟说道:“预备……开始!”
兄弟二人发力,两个冰车开始歪歪扭扭的向前滑出。哥哥比较快,要领先一些,快到终点的时候回头看弟弟。弟弟正在那里用冰锥敲打冰车的冰条。“咋地啦?三忱”哥哥喊道。
“没咋地,有点不快,修一修。”
哥哥道:“回家修吧,让咱爸给你好好整整”说着就自己滑向水边。河水虽然不深,但并没有全部冻上,靠近河的北边还有没冻成冰的水。冰和水交界处的冰面被冰车一压就会挨到地面,然后会有水流到冰面上,但不会达到冰车的高度。哥哥在水上滑冰非常得意。
“二哥,回家吧。”弟弟拿着冰车来到哥哥身边。
“恩,走。”哥哥说着就要起身,“出不去啦。”原来整个大冰块已经浸在水里,与原来的冰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冰车滑不上去。冰块上有水,又不能直接站起来。这时候弟弟给出注意了:“二哥,你到这边上来,踩着冰车上来。”“恩,试试吧。”说着话哥哥来到台阶处,小心翼翼的站到冰车上面。慢慢的伸出左脚,想要跨到冰面上。结果,左脚还没沾到冰面上,右脚下的冰车向后一滑,整个人就摔倒了,上半身在冰上,下半身在水里,哥哥连滚带爬的上了冰面。
“二哥,你裤子湿了。”弟弟在旁面缓过神来说。
哥哥看看自己的狼狈样,又看看河里的冰车说:“回家又该挨说了,咋整啊?”
“不回家你裤子该冻上了,还是回家吧”弟弟也没什么办法。哥哥站在冰的边上,小心的用冰锥去钩冰车。弟弟在旁边说:“这回慢点地吧,别再掉里。”一点点地哥哥把冰车钩了回来。
小哥俩各自拿着自己的冰车,上了岸。冬天的地里没有庄稼,家就在山脚下,在河边就能看自家院子。哥俩缩着胳膊,小脸冻得通红,晃晃悠悠的奔家里走去。
进到院里,哥俩把冰车一扔就往屋里跑。外屋热气腾腾的,妈妈正在做饭,也没注意小哥俩。哥哥进屋后,就脱鞋上炕,把棉裤脱了,剩下一个秋裤就钻到炕头的小被儿里。弟弟也爬到炕上把手伸到小被儿里暖手。暖了一会,弟弟就去外屋了。 “妈,我爸回来了吗?”
“没呢,找你爸干啥?”妈妈正在洗菜,也没抬头瞅弟弟。
“不干啥,想让我爸帮我整整冰车”弟弟答道。
“你爸挺累的,哪有时间帮你整那些东西?”妈妈还是忙着洗菜,问道:“你二哥呢,咋这么消停呢?”
“屋里呢”弟弟答道。然后弟弟就去院子里了。
“二畴,帮我添把火”妈妈在外屋喊道:“你干啥呐?”
“你让三忱添火呗,我再暖和暖和,有点冷”二畴边答应着,边把棉裤平铺在炕头,准备加热一下。
“你棉裤咋湿了?”这时候妈妈已经进屋了,二畴有些惊慌失措,妈妈有些生气,继续说道:“该,冻着吧,冻死你就好了,省着你天天去滑冰,哪天把你们的冰车都砸了烧火。”
二畴没敢吱声,靠着窗台在炕上坐着。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三忱,鼓捣啥呢?”
“整冰车呢”三忱继续说道:“爸,等你有工,帮我整整”
“行”说话间爸爸就进屋了。爸爸进屋看见娘俩正在对视呢,二人脸色也不对劲。爸爸心里明白了怎么回事,笑着对二畴说:“咋了,掉水里啦?”没等二畴回答,妈妈先说话了:“把棉裤都整湿了,冻着吧”
“湿就湿吧,烤一下就好了”爸爸笑着说。
“李连成,你就惯着他们吧”妈妈说着话就去外屋忙着做饭去了。爸爸也转身去外屋帮忙添火。
晚饭的时候,李连成的大儿子也回来了。大儿子叫李一勖,今年16岁,不爱学习就爱看小说,放假期间就出去看别人打扑克或看别人打麻将。李一勖本来该上初三了,但贪玩不好好学习,又赶上学校要搞个学生分流,说是学习好的一个班,学习不好的一个班。学习好的准备中考,学习不好的班级要面向技校培养。这李一勖本来成绩差,自然分到技术班了,但他也想参加中考,就去找校长理论了,用他的话说:“我考上考不上高中是我的事,你凭什么不让我考啊?”校长为了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当然不会同意这种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中考,于是两个人就在校长室里对骂了一阵,一气之下李一勖就不去上学了。后来李连成找到校长理论,校长也怕事情闹大,就答应孩子可以回来上学,可以参加考试,但李一勖死活不念了,说等明年给个毕业证就行了,也算自己初中毕业了。于是李一勖就在家待着了,等着过完年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
农村的冬天主食基本上就是粘豆包和小米粥,菜就是白菜和土豆。但一家人吃的很开心。一家五口坐在炕上吃饭,桌子显得有点挤。吃饭间李连成就念叨着,过两天换个圆桌,要不然过年多做点菜都放不下了。还说到让小哥俩好好学习,别一天天就知道玩。又说到快过年了,过几天把猪杀了,把肉卖点,剩下的自己吃。吃饭的时候,就随便说些什么事。李连成夫妻俩也会唠一些当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而孩子们就顾着吃饭,吃完好继续出去玩,偶尔也会专注的听着父母讲一些事情。
农村的小孩希望杀猪,因为杀猪以后就有肉吃,至少要比白菜土豆的油水多。杀猪的时候,李连成家来好多人,有帮忙杀猪的,有家族中的人,也有亲戚。这么多人来了之后,当然要准备杀猪菜,还有酒。酒足饭饱之后,这些人也会各自买些肉回家。然后除了自己家留的肉,基本上想卖的也就都卖掉了。李连成夫妻俩过日子比较细,自家舍不得留下很多肉,多数是被卖掉了。过后也自嘲道:“杀个猪,过年也是这些肉,就比不杀猪的多剩点下水。”不过,父妻俩还是很满足的。
杀猪之后,生活还是像往常一样,不能天天吃肉,因为这些猪肉还要留着过年的时候再吃。孩子们有些不高兴“又是白菜土豆”。李连成夫妻俩也是看着他们笑笑,和孩子说:“等你们几个长大了,都在城里,也回家过年。到时候,咱家杀猪也一点不卖,都吃了,然后你们回去的时候也都一家拿点儿。”
这天吃饭时,李连成无关紧要的和妻子陆华云说:“今天干活时,听人家说Z F要卖“四荒”,都上新闻了,咱们这也卖”
啥是“四荒”?陆华云问。
“荒山呗”李连成答道:“到时候荒山都卖给个人,然后好绿化。”
“谁买呀?一点用没有”陆华云继续说道:“山上啥也不长,买到手只能割柴火”。
孩子们着急吃完饭出去玩,都吃点就走了。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边说话边吃饭。这样的日子普通平凡,家里孩子多,也不富裕,但李连成夫妇心里还是很满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抓的紧,多数都是一个或者两个子女。即使在农村,有三个男孩的家庭也特别少。老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养三个男孩子也确实比较辛苦。但每当有人说起三个儿子的时候,李连成总是显得很高兴,在他心里三个儿子都是他的宝贝疙瘩,哪个儿子都不多余。李连成在孩子面前叫总是笑着叫他们大儿子、二儿子、老儿子,虽然孩子多,但李连成一样心疼他们,舍不得让孩子们干活。
后来,陆华云解释说之所以孩子这么多,并不是怕老了没人管。而是李连成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了,等长大了连个帮忙的都没有,遇到个事都没人商量一下。哥们多的话,父母累点没关系,等孩子长大了,能有个照应。
就是这么普通平凡的一家人,原本平常的生活,却被一场卖山风波影响了,影响了家里的所有人,影响着家里的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