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十三年正月过后,马仲云得知祖父马荣仁病重。
马仲云不得不再让妻子徐瑜婕侍奉马荣仁,这一年马荣仁七十四岁,其妻子张海雅七十三岁。
马康远这一年九十三岁,妻子王语蓉去世后,他身边少了最亲爱的人的陪伴,徐瑜婕就又要照顾马康远,还要照顾马荣仁,非常的忙碌,亏多还年轻一些,否则她的身体也是吃不消的。
二月初,马仲云下令正式免去崔君山、王仲熙、曹坤皎、薛允弘的职务。这样南洋官员如下:
李子刚为铭英州知州兼宁南宫留守;
文林、武宁、宁河知县为颜长渊、傅弘昌、王星曦出任;
永晋府知府苏震轩;
谢本康为慧亭县知县;
韦方成为晋宁县知县;
卫庆思为驻洛那卡王宫驻军统制。
同时下令以永晋府修建的宫殿赐名为永晋宫,苏震轩兼留守。
卫庆思为卫庆仪的弟弟,也是查哈之孙,比卫庆仪小三岁。但勇略不减其兄,却还颇有文采,是一位文武全才。
二月下旬,枢密使马振威因病请辞,马仲云同意卸任。
三月,马仲云公布了新的中书枢密名单:
中书左相:范希纯,中书右相:康元悦
监修公国史:范希纯
枢密使:康元明
枢密副使:马振虎
参知政事:崔昆泽、王景逸、萧兴祖
六部官:吏部官王景逸(兼)、户部官萧兴祖(兼)
兵部官康元悦(兼)、刑部官谢本安、
工部官崔昆泽(兼)、礼部官王裕华
御史中丞:袁伯松、侍御史:范希仁
户部次官兼易物司使:刘允强、副使:袁伯言
学务司使:沈弘康
怀远府知府:裴泽林
宁安府知府:杜昌勋
宁阳府知府:田进浩
仪仗司都指挥使:沈文辅,副都指挥使:崔昆宇、安敬礼
明显可以看出马仲云对外来人员和母系亲族人员的重用。传统的四大家族之中只有崔昆泽是实权派,张家毫无一人,田杜两家都被压制在了地方。反倒是王永昌的后代崛起了,王景逸接替于旭然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次比较例外的是刘允强没有进行太大的提升,但是户部次官兼易物司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而且参知政事只有三位,很明显,剩下的一个是给刘允强保留的。
五月的贸易顺利开始了,这次晋国除了正常的贸易交流外,还获得了一百匹双海晋江马和五十匹西南良马。虽然这些马匹不适宜作战之用,但驮运物资还是非常不错的。
同时在贸易中晋国还得到了一个消息,即宣威皇帝朱济慈今年要再派庞大的船队由王和景、郭建琰出使远海,六月从建江府启航,七八月之间会路过宁西一带海域。王宁辅奉命要求马仲云接待使节。
消息于五月二十三日报到了马仲云那里,马仲云立刻召集众人商议。
康元悦:“武国派船远海航行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如今经过我晋国却是第一次,如果单纯是贸易或者别的还好说,可万一不是呢,万一是军事行动呢,必须小心准备,至少要做到有备无患。”
范希纯:“康相军人出身,这样思考不无道理,也确实需要做一些准备,但是如果我们以礼相待,是否会有别的收益呢。另外晋公与武国皇帝的交情不浅,我们多年来纳贡及时,应该不会遭到突袭的。”
萧兴祖:“据各种消息,武国此次派船出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年来外藩使臣没有朝贡武国,武国皇帝不满,故而要扬威海上,肯定是有作战准备的,但是我们应该不会是其征讨的对象。”
刘允强:“臣认为武国不会征讨我们,另外按照以往的规模,武国远海船队一般是会带两三百艘各种船只,人员接近三万人。即便他想打,以三万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战果,连宁西也打不下来。”
马仲云:“凭我对朱济慈的了解,他不会如此,虽说他处处希望学武国太宗皇帝,但其能力和决断上与武太宗比还差很远。做些准备可以,但是只能暗中做,而不应明面上进行。”
崔昆泽:“晋公明断,臣认为我们应示弱。”
诸大臣都交头接耳,不解何意。
而刘允强似乎明白了。
刘允强:“示弱,可以,可行啊。”
马仲云:“崔相请详述。”
崔昆泽:“武国此次肯定是有备而来,而且目的是明确的。昔日晋公等在武国蛰伏六年方能回归,除了天意之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今日我们不妨也如此。我们要在宁西、兴北、光宁、宁安等地做好接待准备,已备其万一来访的接待准备。另外晋公和大臣对王景和等一行要礼敬有加的接待,晋公要行大礼。一方面是礼节,一方面是示弱以骄其心,这样武国必不至于为难,反而可能会大家赏赐,我们极有可能会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刘允强:“崔相的意思明白了,我们就是要装作一个穷酸样,以祈求武国的赏赐怜悯,或者说有些扮猪吃老虎。”
崔昆泽:“虽说这个词不太恰当,但还是有些意思的。”
康元悦:“这未满有些太自降身段了,晋公再怎么也是武国封赐的代国公啊。”
马仲云:“这倒是没什么,只要能换回实际利益,一切都可以商量的。”
崔昆泽:“晋公圣明。”
马仲云:“这样,康相秘密安排军队在宁安府东部及思岭一带驻防,让黄建复等在思岭待命,但船只主力不要露面,尤其是大型船只等从宁西、宁安府转移到思岭一带,以防不测。另外范希纯、崔昆泽、刘允强、王裕华等安排好接待事宜,主要地方在宁西和宁安府。接待要隆重但要简单不必奢华。”
范希纯等:“臣等遵命。”
随即众人开始了紧张的准备之中。
六月九日,王景和率领的大型船队从建江府出发,沿途一路南下。
七月中旬抵达了闽东海域,然后向东出发,计划在七月二十日左右抵达宁西,七月二十五日抵达宁安府,并事先通知了晋公国方面。
七月十七日,王景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共计大小船只三百二十艘,人员两万八千人出发,二十一日抵达了宁西附近海域。参知政事兼工部官崔昆泽、户部次官兼易物司使刘允强、副使袁伯言、水军统帅兼宁西知县羊祖辩等前来迎接。
王景和、郭建琰等主要将领登岸后,崔昆泽等立即前来迎接。
崔昆泽:“奉代国公马仲云之令,外臣崔昆泽特来迎接武国大皇帝远海船队,恭祝大皇帝万福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并祝国使大人吉祥。”
王景和:“朕安,崔大人请起。”
崔昆泽随即招待王景和等人在宁西县衙后堂来接待,饭食都是海山洲的特色,以海鲜鱼类和稻米为主。
宴席上,崔昆泽说:“国使大人,宁西地方浅陋,先请大人将就一下。然后到宁安府后,代国公会盛情接待诸位的。”
王景和:“代国公、崔大人客气了。临行前,陛下嘱咐过我,说代国公最为恭顺,且与他乃故交,一切不必拘礼,还另有赏赐。”
崔昆泽:“那下官先替代国公谢恩了。”
在宁西,王景和的船队大军停驻了两天,崔昆泽一行是盛情款待。但是副使郭建琰和晋公国的羊祖辩是军人出身,双方虽然礼节上都很客气,但都彼此有所防范。
七月二十三日,王景和等启程前往宁安府,崔昆泽等陪同前往。崔昆泽被特邀到王景和的大船上一同前往。在大船上,崔昆泽故意装作没见过世面的人,对大型福船显的非常震惊,但实际上他早已经见过了,海山洲这几年的船只建造,崔昆泽是主持者之一。虽然海山洲的船只建造与武国有一些差距,但已经差距不大了。
崔昆泽如此,王景和很满意,而郭建琰作为一个军人十分不满,提醒王景和要注意,但是王景和对他说:“郭将军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陛下让我们远航,不是来生事的,而是为了宣扬国威的。”
七月二十五日,王景和等抵达宁安府,马仲云前往迎接。
王景和登岸后,马仲云出人意料的跪拜王景和,道:“外臣代国公马仲云恭祝陛下万福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仲云这么一跪,跟着的人也都立即下跪了。
王景和:“朕安。”
王景和说完这两个字后,赶紧将马仲云扶起道,说:“代国公请起,陛下交代了,您与陛下是故交,不必拘礼。”
马仲云:“自古君臣礼仪不可废。”
随后马仲云请王景和等前往宁安宫设宴款待。
这是马仲云也是晋公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海山洲本土款待武国使臣,即便当年狄国使臣也都没有进入到海山洲本土。而王景和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登陆海山洲本土的武国使臣。
王景和、郭建琰等进入宁安府城后,从外城一直到内城再到进入宁安宫
后,也为宁安宫的豪华所震惊了。虽然宁安宫没有大京城那样规模大,但至少也有一半了,在这么个地方竟然能有这样规模的宫殿,王景和、郭建琰还是颇为震撼的。
进入宁安宫的主殿晋河殿宾主落座后,王景和首先宣读了大皇帝陛下朱济慈给马仲云的圣旨,马仲云要跪接的时候,王景和说:“陛下吩咐了,代国公不比他人,不必跪接。”
马仲云:“外臣领旨谢恩。”
王景和开始宣读圣旨,大意是:
宁阳王、太师马康远年高德劭,镇抚东南颇有辛劳。代国公马仲云追随太宗皇帝北征,功勋卓著。自永康年间以来至今朝贡不辍,奉公守法,恪守臣节。朕心甚慰,特赐马康远及马仲云蟒袍、玉带。并赐黄金二百两、白银两千两、布匹三千匹、瓷器十件、宫灯五盏、名马十匹、荷包扳指玉器等。望其继续替朕镇抚东南。 此谕 宣威五年六月十五日
马仲云:“外臣领旨谢恩。”
王景和:“代国公请起。不知宁阳王身体如何。”
马仲云:“曾祖父今年九十三岁,身体尚佳,劳陛下及国使大人惦记了。”
王景和:“那就好,让我借花献佛,祝宁阳王健康长寿,干杯。”
马仲云:“我就代曾祖父谢国使大人,来,诸位,干杯。”
之后就是宴会了,两方面上百号人在晋河殿中是把酒言欢,好不热闹。也就是在宴会上,崔昆泽当着王景和对马仲云说:“代国公,天朝的大船真是异常精美啊,宛如一座海上城堡和宫殿啊。”
马仲云:“那是自然了,毕竟是天朝的大船,哪儿像我们的小船啊。”
郭建琰:“据我所知,代国公谦虚了吧。当年永康年间作战,宁阳王的军队就曾缴获有几十艘这样的大船吧吗,应该对其并不陌生吧,恐怕也已经能自造了吧。”
崔昆泽:“是,当年确曾有幸得过几艘这样的大船,但是海山洲也归还了,剩下的也都年久失修,早就不能使用了,羊将军是吗?另外,郭将军说自造,真是高看小邦了。”
羊祖辩:“不错,崔大人所言属实。”
马仲云:“国使大人,外臣也想亲眼目睹一下天威,看看大船,不知可否啊。”
王景和:“当然可以了,代国公当然可以。可以参观,也可以绘图。”
马仲云:“那就多谢国使大人了。”
次日,马仲云带人前去参观了武国新的大型福船,与海山洲这几年建造的大同小异。徐宣通也跟着上去了,他主要是查看兵器包括火器。另外还有崔昆泽、范希纯、范希礼等人,还有一些打扮成官员的工匠等人。
当日夜,王景和在大船上宴请了马仲云一行。
对于王景和允许马仲云等参观绘图,郭建琰不满,但是王景和是正使,有权决断,而且王景和有自己的考虑,他主要是从政治方面而非军事方面考虑,他秉承朱济慈的旨意,只要是马仲云能诚心顺从,就一切好说。
在宁安府,王景和的船队停泊了一个多月。海山洲以粮食、香料、蔗糖交换了武国船队所携带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绸、罗纱、锦绮、纻丝等丝织品和农具。同时武国船队还携带了不少铜钱,购买海山洲的一些生活用品。而海山洲对武国要求提供一些海山洲特产的硬木,则是极力敷衍,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并答应以后会进贡,但这只是空话。马仲云根本不想将珍贵的硬木交出去,他还要用这些制造大船和兵器车辆等。
就在海山洲招待王景和一行的中间,马仲云得报说洛那卡国南部发生叛乱并已经波及到了永晋府北部地区。永晋府知府苏震轩急报,称已经尽力阻止叛乱进一步深入,但他还是希望大军能够抵达并有想占领洛那卡国南部地带的打算。
马仲云得报后,与众臣商议,都主张息事宁人,只要不影响到永晋府的安全就行。马仲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萧兴祖、刘允强提出了一个办法。
萧兴祖:“王景和的船队不久就要远航,可否让他协助我们平叛,我们出粮草,由他们帮忙运送。同时可以借武国声势来压洛那卡国。”
刘允强:“如果弄好的话,我们晋国在南洋的声势会更大。”
马仲云:“有道理,可行。”
八月十七日,马仲云向王景和提出了这个要求。
马仲云:“国使大人,南洋洛那卡国南部发生了叛乱,据说已经波及到我们管辖的永晋府北部地区,当地急需大军支援。海山洲得到了奏报,不敢耽搁,急报国使大人,请国使大人解救。”
王景和:“代国公有话直说。”
马仲云:“海山洲出兵出粮,请国使大人的船队搭载他们前往。如果他们打不赢,就烦劳天兵了。”
王景和:“好说,我的船队也要路过那里的,可以搭载他们去。不过你打算派多少人。”
马仲云:“派三千人去。”
王景和:“可以。”
马仲云:“那就谢国使大人了。”
八月十八日,马仲云从仪仗司及宁阳军、殿前军中抽调三千人由安敬礼统帅随同王景和南下。
临行前,马仲云找来安敬礼,问:“你打算怎么打。”
安敬礼:“洛那卡国匪患不足为虑,臣必能全功。”
马仲云:“你不能打赢,也不能打输。”
安敬礼:“臣不明白。”
马仲云:“打赢会让武国忌惮我们的实力,打输又会丢人。所以一定要打平,打成僵持战,然后请求武国出兵,言辞要恭顺。你带的三千人都是我的精锐,不能有大的损失,明白吗,保存实力。”
安敬礼:“臣明白了。”
八月三十日,王景和的船队南下,安敬礼的三千人也跟随。
马仲云为王景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并赠送了不少礼物。
而追随王景和、郭建琰的安敬礼的三千驻军,郭建琰对其是如坐针毡,将其安排到后面,同时下令严密监控。
九月二十日左右,王景和的船队抵达了洛那卡国西部海域,然后安敬礼率军迅速登岸。登岸后,安敬礼立即派人与永晋府知府苏震轩联络,要求他们封锁附近地带,尤其避免洛国匪患深入河西。而王景和也派出使节到洛那卡国王宫,要求国王加扎比剿匪。加扎比不敢得罪晋国,更不敢得罪武国,苦无实力,却也得做做样子。
九月二十二日,安敬礼率军与叛军交战,按照马仲云的吩咐,从二十二日到二十七日,双方交战五天,是各有胜负,确实是成了僵持战。安敬礼每天击鼓呐喊,并放箭放炮,但只听响声,一冲锋没多久,就开始后撤。而叛军则立即反击,安敬礼则继续后撤,只是打些小埋伏。
九月二十八日,安敬礼哭丧着脸到船上请王景和、郭建琰出兵。
郭建琰:“叛匪有那么难对付吗,还是你们故意要保存实力。”
安敬礼:“郭将军,我们不熟悉地形,难啊。”
王景和:“安将军少歇,我即刻派兵前往。”
王景和立即派兵,他派出二百骑兵、一千五百人的步兵,五百火器兵迅速登岸,在安敬礼作为向导下迅速深入海岸东部地带进攻,到十月二日,已经剿平全部匪患,斩杀上千人,大获全胜。安敬礼率部只是擂鼓助威,不做实际性的举动,或者是接济些粮草。
十月三日,王景和、安敬礼等抵达永晋府北部和洛国南部地带,这里西部是海,东部是大山,中间是一片河谷地带,但是东西只有约不到五十里宽,南北是狭长地带。据当地人说这里土壤肥沃,而且商贸来往也不少。据当地人说平时这里有上万人,也算是繁华之地了。
王景和说:“这里土壤、地形均很重要,我决议在此设官署驻守。”
王景和下令在永晋府北部地域洛那卡国西南地带设洛那卡镇守府,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继续修建城栅、仓库,作为远航东部的中转站。以其部下林维瀚为镇守使,率三百人镇守,并管理贸易。
洛那卡国国王加扎比对武国在此设立这样的机构还有驻军,很不满,但是武国的实力更是强大,他不敢惹,也没有办法。
十月七日,王景和继续开始远航之路。
安敬礼则留在了洛那卡宣慰府,与林维瀚一同先参与建设事宜。十月底,安敬礼率军启程返回海山洲。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怎么向马仲云交代呢,他很犯愁。
十月二十日,安敬礼等返回海山洲,二十三日觐见马仲云。
安敬礼:“臣有罪,出战无功,还让武国在我们的地盘上建立了宣慰府,请晋公治罪。”
马仲云:“安将军无过,这是我的判断失误,非将军之过,将军请回去休息吧。”
安敬礼:“臣谢晋公不责之恩。”
马仲云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原希望让武国打仗,他得实惠,但是没想到如今在永晋府和宁河县的旁边还多了个武国的衙门,虽然只是个贸易中转站的性质,但还是如芒刺在背。
对此,萧兴祖、刘允强也颇感失策,但是萧兴祖转念一想,笑了,说:“晋公不必忧虑啊,以臣看是好事。”
马仲云:“怎么说。”
萧兴祖:“虽然说现在于我们不利,可是武国距离洛那卡国毕竟遥远,他的宣慰府一切供给都得靠我们,只要我们结好林维瀚,不丑让彼之衙门为我所用,而且我们可假武国之威做我们之事。武国以后远航的机会没多少次,他在南洋的这些外府货栈等终究必将是晋公的产业。”
马仲云一转念也认为确实如此,说:“好,不管怎么说,他在我们嘴旁,是跑不了的。告诉永晋府的苏震轩,对林维瀚要好好接触和笼络,让其逐渐感恩于我们。”
王景和的船队离开洛那卡国后就继续南下航行到麻逸国、蒲端国、夏利特、室佛利等国,进而继续向西航行。而这些地方,王景和的船队也不是第一次来到了,而且在这里也都有中转站。如有麻逸贸易厂、蒲端外府、夏利特宣慰司、室佛利官厂。这都是在永康年代的远航中所建立起来的衙署。每个地方都有城楼栅栏仓储等设施,储藏有大量货物,还有人员驻守。少则百十人,多则数百人驻守。
十一月,范希纯、崔昆泽上报马仲云。工部和造船务在这两年兴建了五艘大船,而这些船既不是战船,也不是商船,而是专门为马仲云建造的专用船只。其中最大的一艘长三十余丈,宽十二丈,甲板上有六层楼高,几乎就是一个海上小宫殿。楼上分别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此船可容纳一千多人。这艘船被马仲云命名为宁阳号,专在海山洲内河行驶,也可在附近近海行驶。
永兴十四年二月二十日,水军统帅羊祖辩因病去世,年七十七岁。马仲云下令追赠枢密使,少师。而水军统帅兼宁西县知县的职务由黄建复出任,梁维嘉出任水军副都统制,驻守思岭县。二人时年均四十四岁,且都是外来人。马仲云能任命两个外来人出任水军统帅,这是非常的器重。还活着的元老如刘正仁等虽然不满,却并没有什么办法。
黄建复三月初正式接任水军统帅和宁西知县后,立即上奏提出要加强宁西的防御,主张增修宁西县城,另外加强宁西的海岸防御和水寨建设。这些都得到了马仲云的同意,由其全权指挥实施。
三月二十五日,马荣仁进入弥留之际。马俊嘉、马仲云、徐瑜婕前往探望,马康远也在旁守护者儿子。马荣仁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但是表情很平静自然。他的遗书中写道:
我德薄才微,监国十年,平稳如常已然殚精竭虑。上不如父祖,下不如儿孙。死后宜薄葬,不要国丧期,不要庙号。生平所用之物和积蓄全部由张海雅处置。
之后的几天里,马仲云夫妻一直在旁守护。三月二十八日,马荣仁去世,时年七十五岁。马康远以宁阳王的身份,马仲云以晋公的身份下令追赠为宁安王。
马荣仁虽然生前明确要求不要厚葬、不要国丧期和不要庙号,但是马仲云不同意。可是张海雅一再坚持要按照马荣仁的遗愿办理。最后马康远决定,国丧期可不用,但庙号宜定。可是马仲云认为马康远尚在,不宜给马荣仁就这样定庙号,故而决定先定好庙号,待日后一并追认。
马荣仁也因此又成为见证到一个儿子死在父亲前面的人,上一次还是马宪永见证了马海晋早于自己死亡。马康远去年失去了妻子,今年失去了儿子。对他的身心打击极为严重,而且他是迄今为止晋国唯一的见过自马文慧到如今所有人的人了。马文慧去世时候,他四岁;刘婷娜去世时候他十六岁;马宪永去世时候他四十一岁;张铭静去世时候他七十岁。他也如同以上诸人那样硬生生的活成了一个时代的标杆人物。活的长当然好,但也是不好的,张铭静生前总这样说,他如今也一次次经历了。
五月六日,前参知政事兼刑部官谢怀旭因病去世,年七十七岁。马仲云不计前嫌,下令追赠中书侍郎。
六月初,在中书右相康元悦等人的建议下,马仲云将驻扎铭英州和永晋府的驻军侍卫亲军后军拆分为二。驻扎在铭英州区域的驻军有五千人,改为铭英州驻军都统制,而永晋府的驻军七千人改为永晋府驻军都统制。铭英州驻军都统制仍然是傅弘扬,永晋府驻军都统制由知府苏震轩兼任。此次侍卫亲军后军的拆分,也开始了对铭英州和永晋府的拆分,可以视作是对两地的重新划分区域的先声。
这一年是向武国的朝贡之年,马仲云思来想去后由自己的弟弟马仲寿带入去向朱济慈朝贡。六月二十日,马仲寿接到命令后出发,八月十日抵达了大京城。十二日就被接见。马仲寿虽然对政事不甚了了,但个人的反应能力还是很快的,加上爱舞文弄墨,而朱济慈对文墨之事也颇有研究,故而马仲寿与朱济慈的交情也很快上升。马仲寿在大京城居住了两个月,期间也受邀参观了京师的宫殿,还随同朱济慈出席了一些宴会等活动,并在武国度过了中秋节。
马仲寿代表其兄马仲云向朱济慈进献了美女五人、海山洲的玉石和玛瑙各十件、香料两千斤、蔗糖三千斤。朱济慈除了赏赐金银布匹瓷器外,还问马仲寿最需要什么。马仲寿倒也不客气,直言最需要马匹、农具。朱济慈喜欢其直爽,对于农具并不吝啬,都答应了他,而马匹方面。虽然有兵部的人反对,但是朱济慈还是赏赐了他代北名马十匹、西南良马二十匹。
九月十日,马仲寿一行离开大京城南下,十月十五日抵达闽州府。派人将物品送回海山洲,自己仍留在闽州府做生意,这是马仲云特许的。
十月,中书省根据对官吏的考核,提拔年轻官员。当年刘允强推荐的两名年轻官员王茂珣和施云捷三年里表现非常优异。王茂珣在东林得到了军民的一致拥戴,包括老资格的赤术颜、赤术华也对这个年轻小伙子很满意。三年里,东林的开垦更进一步提高,缴纳赋税也提高。东林在宁阳府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缴纳的赋税已经不亚于东兴县,超过了昌宁州。而施云捷在光宁县,重点是兴修水利,整理河道水渠,三年里,光宁的水渠河道重新疏浚,可以新增灌溉良田上万亩,饱受好评。
王茂珣、施云捷的优异表现,自然要被提拔。怀远府知府裴泽林力荐施云捷出任怀远府同知,协助自己管理好怀远府。而王茂珣文武兼备,地方上还有军方都想把他要过去。宁阳府知府田进浩也希望王茂珣协助自己,而康元悦的兵部也想要一个年轻的官吏。最后马仲云亲自裁定由施云捷出任怀远府同知,王茂珣则直接升任宁安府知府。而宁安府知府杜昌勋升任户部次官兼易物司使,原户部次官兼易物司使的刘允强出任参知政事。
对于这样的提拔,各方面还是满意的。刘允强升任参知政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杜昌勋在宁安府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从知府升任户部次官,也是非常高兴的。当年跟随马仲云跑武国看来还是有用的。不过比起自己的祖先,杜昌勋已经五十岁,还算是升的慢的了,但比起同龄的田进浩却还是升得快的了,可是比起自己的儿子却也算慢的了。
杜昌勋有两个儿子杜守贤、杜守升。分别是文永二十、二十五年出生。按照杜运晖为孙子的规划,两个人不再要求一文一武,而是文武双修。但在仕途上则又最后走成了一文一武的路途。杜守贤聪明伶俐,永兴五年就科考得中,在学务司任职。杜守升在永兴六年科考得中,在永兴九年就再祖父的安排下进入兵部锻炼。如今杜守贤官居从五品,杜守升是正六品。
杜昌勋的两个儿子是杜昌勋的骄傲,也是四大家族这一辈中除了马仲云外的佼佼者。除了他们兄弟两人之外,张崔杜田李等家的这一辈人和下一辈人普遍不足道,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唯独崔旭鹏在母亲马怡凝的教导下,虽然十七岁,但是也是颇有才气。本来崔昆泽夫妻想让儿子走正途,但是崔昆宇则坚决反对侄子走正途,给兄嫂建议让其走仪仗司的路。崔昆泽与仪仗司有过合作,对其能力和忠诚很钦佩,但对其手段是颇有微词的。但是崔昆宇认为仪仗司将来更有前途,主张侄子走这条路,当然也可以边做边参加科举。最后马怡凝也同意了。这样永兴十三年夏季,在崔昆宇的安排下,崔旭鹏进入仪仗司。崔旭鹏有些武艺,但跟仪仗司的人比起来差远了。如果按正规程序是很难的,但是崔昆宇找到沈文辅,以仪仗司需要改变形象为由,将侄子拉了进来,主要是做些文案的事情,但也跟随出操拿人办案等。
永兴十四年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永兴十五年也开始了。
永兴十五年开始了,不知不觉间,马仲云在海山洲已经执政是第七个年头了。刚开年不久的二月份,马康远的身体就有了不舒服,传出了不详的征兆。马仲云急令所有太医去诊治,总算是缓解了过来。虽然是暂时平稳了,但是马仲云也预感到曾祖父恐怕大限已到。密令礼部、公族府可以开始筹备丧事了。
永兴十五年总体是平静的,但是也有大事,那就是宁安府水患引发的小股变乱。当年夏季的六七月,宁安府地带发生大面积的水患。淹没了不少田地,十数万农民的生计出现了问题。知府王茂珣果断处置,未经请示就开仓放粮赈灾,遭到了弹劾。不过中书左相范希纯、参知政事刘允强、参知政事兼户部官萧兴祖都认为情有可原,将此事压了下来。然而就在此事被压下后不久的八月,因水患引发了不少农民的铤而走险。
八月初,水患引发的部分农民上千人在李六麻子的率领下聚众攻击宁雄县衙,宁雄知县赵五民处置不力。致使宁雄县衙受损,仓库被抢劫。
八月十日,宁安知府王茂珣亲自带人前往宁雄县,调查处置此事。王元珣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表示可以不追究他们的过激举动,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是如果他们五天后不撤出县府附近,继续闹事儿,将武力镇压。同时派人搜集李六麻子平时的罪状。
八月十五日,五天时间已到,部分饥民已经在得到赈济后撤走了。但是李六麻子说:“不能相信官府,事后他们必然会坑我们。”。
李六麻子这么一煽动,许多人又变了态度。王茂珣说:“你们不要听他恶意生事。水患只是暂时的,日后必然会停止的。你们不要担心土地问题。只要你们不闹事,水患平息后,会继续让你们耕种,我会奏请朝廷给你们减免租赋。另外如果你们不愿意在宁安府,我可以派人将你们送往铭英州,那里有足够的耕地。另外,我告诉你们这个李六麻子,他就是个无赖地痞。强抢民女,无恶不作。”
随即王茂珣让人将李六麻子平时为非作歹的一些证据和证人全都拿了出来,众人看后纷纷放下武器听从王茂珣的指挥。李六麻子则趁机想逃跑,被王茂珣安排的人所抓住了。
王茂珣抓住李六麻子后,派人对其审讯。经过审讯得知李六麻子与宁雄知县赵五民暗中勾结,平时常有往来。赵五民纵容李六麻子,继续贪墨,实际上是黑白通吃,李六麻子则希望通过赵五民在宁雄县获得一官半职。然而赵五民没有履行对李六麻子的许诺,李六麻子一怒之下发动了民变。
八月底,王茂珣将此事及人犯押往怀远府并上报。奏请严办赵五民。
九月初,中书省和刑部、御史台联合办理此案。对赵五民进行审讯。赵五民为官多年,老奸巨猾,黑白两道都有人,家资殷实。买通了刑部办案的人,刑部也一直没有查出其有多大的问题。拟对赵五民的判决是免除其知县职务仅此而已。刑部官谢本安对这个结果极为不满,认定了这是刑部办案人员从中渔利。谢本安直接奏请马仲云请求仪仗司与刑部合办,得到了马仲云的同意。
九月二十日,赵五民、李六麻子等一干人犯移送仪仗司。沈文辅和谢本安一同办理此案。仪仗司的手段和刑部是大不一样的,没有十日,赵五民、李六麻子就招供了。经查,赵五民在宁雄县任内,以种种名目收取黑白两道贿赂总计白银上万两,在宁雄县他实有田产数千亩,大多是手下及当地无赖们的孝敬。李六麻子是一个地痞,是赵五民的一个重要打手,但随着其实力增加,想在官府谋一个职位,但是赵五民要价太高,李六麻子就借民变欲敲诈赵五民。
仪仗司、刑部最后对二人及一干人犯的判决是:赵五民、李六麻子斩立决,其余从犯全部流放兰翁岛。家产全部充公,土地放归平民。马仲云同意这个结果,对王茂珣则很更加欣赏,升任其为宁安府府尹兼易物司副使,时年王茂珣才三十六岁。这也是自马宪永之后第一位宁安府府尹。按照晋公国官制,府尹为从三品。王茂珣以府尹兼易物司副使更是第一人。前途无量啊。而宁雄知县,王茂珣推荐由李钦扬出任。李钦扬是王茂珣的重要副手,为人虽然诙谐幽默,但内心强硬。时年三十二岁(文永二十二年出生)。
十一月,马康远的病情再度出现反复。马仲云深感这次看来确实不会有奇迹了,太医说宁阳王意志力超群,应该可以再支持一段时间,但一年的时间恐怕是不可能了。马仲云深感在马康远之后,自己又将面临一场新的政治风波甚至是考验,但如今的他已经不是永兴初年的他了,他有足够的的能力和自信可以应对,而且相信马康远已经会为他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