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抽屉协议与逃出生天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2543字 发布时间:2021-12-14

胡宗宪来的那一夜,对道长来说信息量可是真不少,裕王半夜见了谭伦,胡宗宪被拦在严嵩家门口,严世蕃扯着嗓子逼胡宗宪离职。今天的三方会谈道长要做三件事,批谭伦来敲打裕王,保下胡宗宪不能让他撂挑子,国库没钱让严嵩继续想办法弄钱。

 

剧中这一段拍的精彩,但有一段情节要拿出来推敲下。道长、裕王、严嵩、吕芳都知道胡宗宪手里有马宁远关于毁堤淹田的证词,当胡宗宪把马宁远的证词递给道长的时候,诸位大佬究竟是个啥心态。这一幕戏从表面上看是,胡宗宪凭着一手移花接木,先让众人误以为他给的是毁堤淹田的证词,各自捏了把汗,最后发现给的是河堤失修的证据,大家这才释然,会后道长更说胡宗宪把大家都给绕进去了。

 

可实际上呢,毁堤淹田的证词的确在胡宗宪手里,但那是抽屉协议。所谓抽屉协议自然是见不得光、上不得秤的存在,最大的作用就是逼着郑泌昌等人就范,一起联署打签报。马宁远等证人是胡总督下令砍的;汇报河堤失修的签报是胡总督自己签了字的;面对道长的当面质疑咬死是河堤失修的也是胡总督,在场的都是顶级玩家,这种情况下无论胡宗宪拿出什么,都只能是河堤失修的证据,这叫consistency,中文翻译叫一致性。所有人都知道毁堤淹田的真相,所有人都相当默契的不说话,道长阴阳怪气的让吕芳把河堤失修的证据拿给严嵩看,明显是高级黑,严嵩表示字太小看不清,道长又让严嵩把这些带回去给内阁所有人都看看,意思是毁堤淹田的事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道长亲自定性了这就是河堤失修,盖棺论定的事大家以后谁也不许找后账。

 

最主要的情节说完,再说说别的。不敢为天下先的道长批谭伦是,“有建树也不一定要在阵前。斩将夺旗,敢为天下先还不是有建树?”斩将夺旗说的就是谭伦策反胡宗宪的事,道长这话说的很重,对清流这种明里不反对改稻为桑,暗里派谭伦搞破坏的行为,表示了严重的不满,听的裕王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关键时刻又是胡宗宪一个人把所有的锅都背了,改稻为桑推行不顺、河堤失修淹了一个半县、自作主张把相关证人一股脑砍了,都是他一个人的责任,顺便把严世蕃替他写的离职证明也递了上去,时机拿捏的妙到毫巅。

 

道长对胡宗宪的评价有两条,一是识大体顾大局,意思是毁堤淹田处理成河堤失修这件事办的得体;二是实心任事,意思是浙江这烂摊子你还得接着收拾,这会儿想打退堂鼓、撂挑子,门也没有阿。胡宗宪的离职申请怎么处理,道长和严嵩踢了半天皮球,最后严嵩说浙江巡抚胡宗宪就别干了,让他专心东南沿海的反恐和维稳工作,改稻为桑的事也别掺和了,道长表示同意,改稻为桑的事也顺便拍板定调了,“两难若是两顾,总是好事”,难归难,但钱总还是要接着去捞的,至于具体怎么捞,那是你严嵩的事儿。

 

会议结束前,看着面有难色的裕王、胡宗宪,道长安慰了一句,“朕知道你们难,朕也难,我们就都勉为其难吧”。胡宗宪才是真的难,至此总算是从改稻为桑的死局里逃出生天,下一步就是筹措粮食防止老百姓造反了。道长难吗?也难,难就难在手里的钱永远不够他花的。


不知诸位是否有思考过,严嵩父子最好的结局会是什么?个人的意见是类似乾隆朝的和珅,严嵩父子最好的结局就是苟到道长咽气的那一天,然后坐等登基后的裕王带着清流的复仇者联盟把他们一锅炖了,彻底清算严党的历史问题。这应该算是严党生命周期的极限了,也是最优解,虽然结局差别不大,但比原剧情至少能多活好几年,还能继续享受一段极致腐化堕落的美好生活。

 

编剧刘和平老师对严世蕃同志相当的不友好,硬生生把嘉靖朝第一鬼才描写成一个脾气暴躁、志大才疏、无脑坑爹的猪队友。面对改稻为桑这道题,看一看严世蕃同志,AKA严党掘墓人是怎么做题的,拿着错误答案好好分析一番,帮小阁老复一下盘,看看他是怎么把一步一步坑爹的,顺便梳理一下严党垮台的几层原因。

 

直接原因,严世蕃屡次践踏道长的底线,惹怒道长,取死有道。道长的底线是什么,他本人说的很清楚:一两银子16钱,12钱归国库4钱归严党是道长的期望,10钱归国库6钱归严党则是道长的底线。道长咬着后槽牙说过,“要是他们还想再多捞连个胡宗宪都不能容,逼反了东南,也就容不得他们了”。道长一共提了三条底线,严世蕃全给祸祸了。其一,容不下胡宗宪,非要逼他离职;其二,不计后果推行改稻为桑,差点逼反了东南,要不是有海瑞在,不用三年齐大柱之流就能揭竿而起当闯王;沈老板分了二十年茶叶,没有道长的份儿,鄢懋卿南下巡盐严党分200万两,100万两就把道长给打发了,黑吃黑吃到道长头上了,气的道长直接骂街。

 

深层次原因,形式判断失误加用人不当,站在上帝视角可以很清晰地判断,胡宗宪最初提出改稻为桑分三年缓期执行,已经是浙江百姓承受的极限了,也是改稻为桑唯一可行的方案。可严世蕃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能比胡总督干的更好,于是亲自操刀设计了毁堤淹田,直接导致浙江原本的基层团队马宁远等人被祭天,负责人胡宗宪卸任巡抚。

 

谁知接任的新团队执行力更差而且离心离德、成天内斗,郑泌昌、何茂才是严世蕃的人,海瑞、王用汲是裕王的人,高翰文虽然是严世蕃举荐的但半路反水投靠了胡宗宪,几拨人斗的是昏天黑地、不亦乐乎。郑泌昌、何茂才铤而走险,打算干票大的拉所有人下水,把水搅浑、绝地求生;高翰文叛变革命被胡宗宪策反,临阵倒戈加入严党左派;海瑞带着王用汲干了票更大的,通倭案秀操作极限反杀,差一步就把毁堤淹田和通倭案上了秤。严嵩与胡宗宪在浙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被严世蕃的一顿骚操作给彻底葬送了。

 

根本原因,老迈年高、年老体衰的严嵩已经无力再掌控严党,接班人严世蕃无论是格局、眼光、手段、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素质均不过关,难堪大任。战略上盲目躁进,战术上进退失据,用人上一塌糊涂,和大多数接手家族企业的二代差不多,把严党交到严世蕃手里就算是完犊子了。不吹不黑,如果严世蕃能有郑泌昌一半的水平,严党至少能多撑三年。

 

分析了这么多,改稻为桑的最优解也就呼之欲出了,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改稻为桑采用胡宗宪分三年缓刑的方案,由胡宗宪牵头执行。国库亏空剩余的缺口,要么罗织罪名从沈老板这样的大户身上敲竹杠,要么直接派鄢懋卿南下巡盐补足差额。另外分钱的时候一定要牢记道长的底线,道长要的是自己拿大头,不是自己当大头,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这么做的话,严党大概率可以苟到道长他老人家殡天,当然也就没有后面海瑞赵贞吉什么事了,电视剧拍3集就可以剧终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