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宗宪的求生之路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4243字 发布时间:2021-12-14


     嘉靖四十年对胡宗宪来说是一个生死考验,国库亏空就是标准的灰犀牛事件,这么些年下来,大明这间百年老店的家底也快被道长和严嵩给折腾光了,有的省份把赋税都收到了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道长殡天的年份了,财务状况依然持续恶化。民不聊生倒无所谓,只是爆发财务危机势必会削弱道长统治的正当性,政权不稳那就是地动山摇,于是乎针对当前局势,道长对浙江下达了红头文件,在浙江全省推行改稻为桑限期一年完成,不惜一切代价弥补亏空。 对严嵩而言,燃眉之急是搞到钱去弥补亏空,至于钱是怎么来的,其实并不重要。可以用改稻为桑掠之于民、可以抄了沈一石的家掠之于商、实在不行还可以派鄢懋卿南下巡盐掠之于官,所以改稻为桑即使失败也无妨,无非是个脸面问题罢了,严党手里握着大把的底牌,政策工具箱里的玩意儿有的是,此时此刻的严党还是有退路的。

 

     既然有退路,改稻为桑的收益又属于下有保底上不封顶那种,小阁老严世蕃了自然要搏一把,弄好了单车变摩托,弄不好接着鄢懋卿巡盐就是了。改稻为桑这事做成了,于公既可以化解财政危机,又可以累积政治资本,还可以充分展现个人业务水准,未来小阁老说不定还能接了老父亲的班;于私40%的利润是自家的,私事当成公事干,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改稻为桑这事,严世蕃喊着奥利给就干了! 作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身上的责任重,老百姓的冤仇深。严嵩、严世蕃只要搞来钱就可以过关,可胡宗宪却不行,对他的考核是平衡记分卡360度无死角的那种,身上背的KPI指标实在是太多了。既要发展经济弥补亏空,又要维稳保就业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还要反恐剿倭寇,甚至连防汛抗旱都是他的责任,明朝也是一票否决制度,任何一件事出了岔子,胡总督的头说不定就得挂在旗杆上了,真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严世蕃那点花花肠子,改稻为桑那点醉翁之意连高拱、张居正这种政治理论家都能猜透,具备丰富基层斗争经验的胡总督心里自然跟明镜一样。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是举步维艰,清流还派了谭伦来浙江搅屎,没事就到胡宗宪办公室喝茶聊天交流思想,这谭伦分明就是只倒钩的隐狼,主要目的就是来脏胡宗宪一手,无限做低他的身份。胡宗宪自己测算过,改稻为桑按照严世蕃指的路走,他的脑袋今年不砍,明年不砍,后年大后年必砍。既然是条死路,自然不能走,胡总督还要活着继续反恐剿倭寇,总得想办法从改稻为桑这个坑里跳出去才是。

 

      改稻为桑的工作进展的异常不顺利,4个月过去了才完成不到两成,就这2成怕还是地主阶级主动配合的,毕竟桑田产值高还有税收优惠,反正地主家有余粮少收一年粮食也饿不死,顺便卖地方官员一个面子改也就改了。至于老百姓的田怕是基本没怎么动,这才是最要命的,老百姓不卖田,沈老板就无法扩大生产,本来说好的一起分茶叶,怕就真的只能分茶叶了。

 

     改稻为桑有困难要改,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改,杭州市长马宁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提出了“马踏青苗”的办法。马踏青苗简单粗暴,充满了暴力美学,极具视觉冲击力但实际效果一般,用脚指头想一想就知道,沈老板开口就要50万亩,这要是骑着马一亩一亩的踩,人可以三班倒,可这马怕是受不了。于是乎没踏几亩地,群众就上访了,举着横幅把胡总督的办公楼给围了。百姓上访简直就是给胡宗宪雪中送炭,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正愁找不到由头撂挑子呢,索性就坡下驴,胡宗宪立刻给中央打签报,把改稻为桑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恶劣性质添油加醋的描绘一番,胡宗宪提了个折中的方案,考虑到群众反应异常强烈,改稻为桑的事希望从限期一年完成,改为三年分批去改,一年的账分三年慢慢按揭去还,总之就是容胡总督先缓缓,胡宗宪这一招顺水推舟,堪称完美。


 看到胡宗宪申请分三年按揭实行改稻为桑的签报,严世蕃的心中是异常愤怒的,小阁老怎么也想不明白,道长亲自拍板定下的事儿,又是自己亲爹主抓的项目,这胡宗宪也敢公然上疏讨价还价,这谭伦才去浙江没几天,莫非严党嫡系大将胡总督就打算带枪投靠裕王了吗?内阁漫天要价,地方就地还钱,改稻为桑的任务胡总督要求打3.3折执行,硬是推行国策变成了地摊砍价。政策推行了4个月,老百姓的田没搞到几亩,还舔着脸要求分3年按揭执行,乡里看县里,县里看市里,市里看省里,就胡宗宪这个态度,改稻为桑在浙江基本算是凉透了。

 

       改稻为桑在浙江黄了,这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一个政治信号。皇帝首肯、内阁首辅挂帅、小阁老亲自推动的一号项目被自己的嫡系大将带头反水、公开打脸,弄得满朝皆知让清流在一旁看笑话,这意味着严嵩父子对严党的控制力遭到了大幅削弱,严党从此不再是铁板一块。军阀最怕失去军队,控制不住严党的严嵩父子还怎么把控朝局,胡宗宪这份签报简直就是倒严分子的伟哥,处理不好不知道又有多少周云逸要雄起了。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改稻为桑被胡宗宪祸祸了,到手的财务自由飞了,还被赤裸裸的打脸,以严世蕃的性格不报复是不可能的,胡宗宪可以秋后算账,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这份签报,毕竟清流都在盯着看呢。姜还是老的辣,无论是对胡宗宪的为人,还是对道长嘉靖的尿性,严嵩都是洞若观火,于是乎在严嵩的巧妙设计下,吕公公当着裕王的面把胡宗宪的签报递给了道长,道长果然连信封都没拆直接就给否了,完事还扔了句话,改稻为桑有条件要搞,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搞,说完顺手赏了自己儿媳妇10万匹丝绸,至此胡宗宪甩锅第一回合结束,锅没甩出去活儿还得接着干,还把严世蕃给得罪了,妥妥的得不偿失。

 

      签报的事总算摆平了,严世蕃差一点里子面子全丢了,这个场子以后必须找回来,改稻为桑既然胡宗宪不肯干,那就绕过他,自己下场亲自干。历史经验表明,应对财政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大水漫灌,美联储就是这么干的,严世蕃也打算这么干而且纯粹就是字面意思。不知道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又或者单纯只是水逆,总之严世蕃想出了毁堤淹田这么个馊主意。

 

小阁老一出手就要淹9个县,这么多田也不知道沈老板胃口如何,能不能消化,这么大的事,也不请示他爹,瞒着胡宗宪就开干了,一封亲笔信交到郑泌昌手里,连书面证据都留好了。作死这种事也是讲天分的,全剧唯一能和小阁老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还未登场的海瑞海老爷了。 郑泌昌办事还是靠谱的,收到严世蕃的书面指示,离端午汛期也没几天了,短短时间他与何茂才、杨金水结成攻守同盟,把知府马宁远、县令常伯熙、张知良县长拉来做垫背,不但把人给卖了还让他们帮着数钱,瞒着胡宗宪就把大堤上9个县的堰口给炸了,这一波操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堪称谋财害命的典范。

 

     胡宗宪是个天生喜欢讨价还价的人,当初马踏青苗他上书,张嘴就是3.3折;如今毁堤淹田他这一分洪,原本计划淹9个县,实际只淹了1.5个县,合1.67折,胡总督这折扣打的也忒狠了。至此胡宗宪和严世蕃的梁子算是结死了,改稻为桑沈老板分茶叶的时候没有他,毁堤淹田出了事全是他的锅。这已经不是严党内部矛盾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啊!对付流氓就要用流氓的手段,严世蕃耍流氓胡宗宪也只能出手陪他玩一玩,至此胡宗宪的反击第二回合开始。


 毁堤淹田已是既成事实,事发后杭州知府马宁远找到胡宗宪自首,河道监管李玄躲进了织造局。毁堤淹田这档子事,情节恶劣、性质严重,属于严重的反人类罪行,量刑完全可以参照谋反定罪,能够拿来对比的也只有日寇侵华时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了。“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这件事要是上了秤,道长的历史定位怕是要从昏君直接升级为暴君了,严世蕃父子还有参与组织、策划、实施的所有帮凶都得绑到菜市口千刀万剐,顺便再把户口本上的人都给砍了。

 

       围绕到底该如何上秤的问题,郑泌昌携何茂才杨金水找到胡宗宪,开始第一轮磋商。

 

       第一步试探,胡大人问:这么大的事,怎么向朝廷汇报?郑大人答:自然是报天灾,大自然的洪荒之力属于不可抗因素,我们尽力了。

 

       第二步施压,胡大人又问:去年才修的河堤花了几百万两银子,今年上游下游都没事就我们这儿崩了,找借口的时候能不能稍微走点心?郑大人答:那就报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一小撮腐败分子贪污工程款,把河堤变成豆腐渣工程,适逢天降大雨这才决的堤。罪魁祸首早都准备好了,知府马宁远、知县常伯熙、张知良,任由您处置。

 

      第三步摊牌,郑大人不但事情办得稳妥。连善后也是考虑的相当周全,给出的理由不仅逻辑自洽而且贴近社会现实,上报朝廷后自然有严嵩父子从中斡旋,这一招瞒天过海就算成了。本来谈到这里磋商差不多可以圆满结束了,胡宗宪却突然摊牌了:同意按照郑大人的意思上报,垫背的人光是地方官员还不够,还得再加上河道监管李玄。同时材料上也要写明,因为浙江受灾情影响,改稻为桑恳请延期三年后再实行,材料写好后我们一起签字报上去。至此第一轮磋商无疾而终。

 

     郑大人心里很郁闷,胡宗宪这是赤裸裸的夹带私货,想要拉着兄弟们一起上贼船。上一封签报他单独署名,至少还惺惺作态地表示要按揭三年分期执行,这一次大伙儿一起联署,却变成恳请延期三年再执行了,他胡宗宪不仅要得寸进尺要撂挑子,还要拉兄弟们下水,这签报送到内阁,威力基本等同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送人头的事坚决不能做,可眼下火烧眉毛郑大人只能硬着头皮又找胡宗宪继续尬聊,于是乎第二轮磋商开始。

     第一步陷入僵局,郑大人说:杨金水同意把李玄给卖了,签报我拟了一份草稿,您看着合适就签字吧。胡大人问:浙江受灾情影响改稻为桑恳请延期三年执行的内容为什么不写上去?郑大人答:臣妾实在办不到,我的原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做人不能违反自己的原则。胡大人说:没有这条,我就不签字,你们觉得合适自己签了字直接上报吧。

 

       第二步极限施压,一把手不签字,这签报流程也没法走,谈判一时陷入僵局,胡宗宪亮出底牌,当着所有人的面罢污点证人马宁远叫出来,众目睽睽之下马宁远把一份口供交给了胡宗宪,并声称这里面描述了毁堤淹田详细的犯罪经过。借教员的话来说就是,“官僚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严世蕃耍流氓在先,胡宗宪搞敲诈勒索在后,这是要把郑大人一伙逼上梁山啊,可在铁证面前也只能跟胡大人讲道理了。

 

     第三步成交,胡大人说:郑大人要不要看看证词,核对一下内容?郑大人答:证词就不用看了,内容八九不离十。胡大人问:那浙江受灾情影响,改稻为桑国策恳请延期三年执行的事?郑大人答:一切都按领导您的意思办。签报写好,所有人都署了名,然后送往北京。相关犯罪份子一律就地正法立即执行,该杀的、不该杀的全都给杀了,胡宗宪下手正经挺狠,而胡总督手里的供词成了唯一的证据,只要胡总督自己不跳出来翻案,这案子就算盖棺论定、死无对证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