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五角。”村里人说。
外祖母给了钱,走回家,一直等到天黑,沉檀外祖父还没回家。
“别个喊他喝酒去了吧,不到十一二点,怕是不得回来……”婆婆,也就是沉檀曾外祖母这样猜测。
沉檀外祖父好吃酒,且贪杯,一吃酒,定是要吃到醉。
外祖母等不急了,什么都顾不上拿,带上几十块钱,连夜出发。
因为知道是女娃,所以担忧得,路上也不敢丝毫耽误。
那时的路,没有铺上水泥,没有铺上砂砾,只是很难走的山路,尽是羊肠小道。
这还算很好了,很多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
更不提什么路灯,夜晚只有月亮和星星给你指路。
即便是外祖母过世这么多年,沉檀还是无法想象,在那个危险到极致的年月,那个妇人是怎么敢熬夜走那一程的,为了什么呢?
人命比草贱。
救活有什么意义?
只是为了心中有愧,想无愧于心吗?
那就真的能无愧于心吗?
这世间那么肮脏,山河那般污垢。
藏个小孩下来,是恩泽大,还是罪孽更大?
山哪怕没有名字,仍是很高的山。
陈塘县多山,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重重叠叠山岭。
山多了,不到一定高度,就不配拥有姓名。
妇人幸得生在旧社会的穷苦人家,她没有那个裹脚的福气,没有那个三寸金莲的命。
所以走路,难的不是脚,难的只是路不好。
她揪着路旁的树苗枯草,艰难地走在山路上,夜里看不很清明,偶尔碰到猫耳刺,一把抓下去,扎得整个手心都痛。
也有没草没树可抓的时候,毕竟新年过来,还是冬天。
她只能趴在山路上,用手抓着地,指甲、手指嵌进地里,泥里。
上坡时缓缓向上爬。
下坡时倒过来,步步向下退。
泥土也不好抓,有的山土质送,抓得不好,就要滑下去老大一截。
她没办法,只能折了粗壮树枝,当做拐杖。
走过的路旁,都有树枝拄进去,一个个深深的洞。
那洞里,藏满了,外祖母夜里的胆怯,也藏满了她无尽的勇气。
过了山还有水。
冬夜里,再不冷的天,水里也是透彻骨髓的寒凉。
有的地方水浅,就没有桥。
或是修了桥,涨水时被冲掉没来得及重修。
陈塘县地处南方,冬日河水是不会结冰断流的。
至于桥。
大人们趟趟水,也就过去了。
孩子们放了寒假,不上学,等开学还有十来天,也不急这一时。
修桥的人也得过年啊。
所以这时,妇人就得脱了鞋袜,把裤脚挽到大腿根处,在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踩踏过去。
水是真的冷啊,结不成冰,却把人血液上了冻。
水底下有鹅卵石,咯得脚掌生疼。
可她不能抱怨,因为有这生疼,她心里才有底。
若是一脚踩下去没有石头,那才是最叫人恐惧的。
总有些水坑,在小溪里,深不见底。
外祖母过得浅水溪去,牙齿已经颤得咯咯作响,双腿发白,本应缓一缓再赶路,可她不敢缓!
一刻都不敢!
她到那天,身上露水沾衣还未干,晨星还未落,鸡鸣了三声。
沉檀就被放在老李家门口的石阶上,她不哭不闹,像是没有情绪的布娃娃。
只有那张被冻得青紫的脸,在向这世界发出无声控诉:
如果活着要花这样大的力气,那就让我再等一等,等我准备就绪,等我父母准备接受,我再来一趟好了。
祖父终究是忍不了家里一张嘴白吃白喝,大妈妈也不管她,把她还给祖父祖母。
不是真的缺那口粮食。
孩子这东西,管一天饭食,搞不好就要管一辈子。
为女娃娃,不值当。
再说祖父家,确实也算不得富裕。
要再养两个孙子,都是养得起的。
养孙女,半个都养不活。
趁着祖母睡下,祖父偷偷把她放到门外,企图让她被天收了去。
孩子没奶水,在冬夜里冻死,那是再常见不过了。
便是不被冻死,放家里饿死也有可能。
祖父这样安慰自己,老天别报应到小儿子身上就好。
外祖母看到沉檀第一眼,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外孙女,知道她身上,淌着闺女的血。
哪怕这女娃娃,眉眼鼻嘴,都生得更像她父亲多一些。
但血脉至亲的感应,就是十分玄妙。
抱起女娃娃,探了探鼻息,只有出,没有进的气。
外祖母皱着眉头,盘算去哪里要点米羹。
沉檀祖父家是指望不上的。
这样的好东西,哪会给孙女吃。
她也是过来人,知道儿子孙子,对一个家意味着什么。
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敲开门问人借背篓。
估计是怕有人发现孩子在门外,故意敲门把孩子送回来。
外祖母敲了许久,门也没开。
屋里沉檀祖父早就听着门响,他只是盯着床帐子,默不作声。
沉檀祖母起身,想去看看,才发现女娃娃不在床边。
“不许开门。”沉檀祖父铁了心。
沉檀祖母明白他意思,也做不了什么,她在家里,只有服从的份儿。
“我去烧洗脸水……”她还是起床了,也确实到起来的时候,出门口的时候,感叹声,“造孽哟!”
脸上,是无能为力的淡然。
毕竟几十年如一日的过,很多事情都习惯了。
这地方不认识人,外祖母不好贸然敲别的门。
别人家的背篓,就不是借了,那要拿钱买。
不缺这个钱,但钱得留在刀刃上花。
且这女娃,到底是老李家的种,他们总归得拿出点什么吧。
带着种赌气似的想法,她硬站在门外,敲门到天大亮。
今天好像是个晴日,外祖母低头,看有光照在女娃毛绒的头顶,那里有水垢把它头毛缠做一团。
回去先找婆子把娃娃胎毛剃了吧。
外祖母寻思着,又想起老话讲,正月里不能剃头。
后来这事一再拖沓,沉檀长大头发总是细软塌。
家里孩子独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