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马仲云等一行返回了宁安府。此时马俊嘉已经返回了怀远府,马康远则在此一直等候马仲云一行,还有马怡凝、徐瑜婕等人。
看到曾孙顺利返回,马康远难掩心中的高兴。他已经听之前回来的羊祖辩等人说了大体的情况。这次马仲云胜利归来,他是非常的激动,他认为在马俊嘉之后的晋公国后继有人了。
永兴二年正月,马康远一家分开过了。马荣仁、马俊嘉父子和马康远的妻子王语蓉都在怀远府。马康远、马怡凝、马仲云等则在宁安府。这种情况是极为少见的,也是特例,因为去年这一年太特殊了。这也是马康远在亲政之后至今的几十年里在宁安府度过的最漫长的一年。
正月二十日,马康远启程返回怀远府。
因为太过于激动,马康远已然忘却自己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随从都在提醒他要小心,但是他不以为然,他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很自信的。
正月二十七日,马康远等返回怀远府。
二月一日,马康远在怀晋殿大宴群臣。
由监国马俊嘉宣读了武国大皇帝对马康远等人的册封:
马康远为宁阳王,太师,王爵可世袭罔替。
特在海山洲设安海宣慰使司,马康远兼任安海宣慰使,执掌原有之地及南洋东道事务。马俊嘉为宁安公,安海宣慰使司副使。遵乐东国事例进行朝贡,三年一次。从永康十八年开始。
马仲云破例封为大中大夫,从三品衔。
之后马俊嘉率群臣高呼:“恭贺晋公获封宁阳王,大王万岁。”
马康远内心的激动之情可以想见,自高祖马文慧以来,晋公国一直不称王,而且已经是祖制。马海晋短暂称王结果被杀,之后更是没有人再敢向马康远、马荣仁等提议,这已经成了禁忌。如今马康远被封为王,虽然按照礼法,只有一字王才是真王,两字王实际上是郡王,但郡王也是王啊。至于喊万岁,这在海山洲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马康远接受完朝拜后,说:“获封宁阳王,确实乃罕见,但是按照高祖祖制,不能称王。昔日我父英宗称王,结果如何诸位都是知道的。以后宁阳王的称号只是一种荣誉,只是在给朝廷的呈文中需要时候所作。在我的辖区内,还是称呼晋公。”
马俊嘉等:“是,遵晋公令。”
马康远随即让中书左相田志明宣读了他的新的任命令,主要是嘉奖有功之臣:
马仲云封宁阳县公,预闻政事;
萧兴祖为晋公府主簿,免去天宁军副都指挥使;
崔昆泽由通远州知州升怀远府知府,通远州知州沈瑞弘出任;
黄建复授水师副统,驻守思岭;
梁维嘉授水师帮统,驻守宁河港;
改天宁军为银枪军,驻守怀远府,段文成为都指挥使,晋伯爵,安敬玄为副都指挥使,晋子爵;
杜昌勋、裴泽林等加从五品衔在中书省听差;
赤术颜加从四品衔;
卫庆仪、兀哈拉、江德济、姜淮泰等将领加从五品衔。
马仲云因为此次作战和武国出行的成功,被马康远十分的器重,二十六岁就预闻政务,这是晋公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他内心也是万分的高兴。当爷回府后,妻子徐瑜婕的兴奋也是意料之中的。
二月初七日,马俊嘉与韦婕婷生下了一个儿子,马俊嘉起名为马仲承。马俊嘉高兴,但是最高兴的还是韦婕婷。她高兴自己能在三十五岁生下儿子,而更高兴的是他有了本钱,毕竟母以子贵啊。
韦婕婷生下的这个儿子,是马仲云和马仲寿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第一印象是高兴,有个这样的小弟弟,但是二人也有忧愁。马仲寿比哥哥马仲云小一岁,他没有特殊的政才和勇气,也对大位没兴趣,这很像马海宁。他为人诙谐幽默大方,爱书法字画,在文人墨客和士林中颇有名气。马仲寿在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后没几天与哥哥的一场交谈中透露了自己的担忧。
马仲寿:“大哥,如今多了一个弟弟,既喜且忧啊。”
马仲云:“我明白你在想什么,可再怎么说那是我们的亲弟弟。”
马仲寿:“不错,要是寻常人家还好,可这里不是啊。希望这里的晋公国不是当年春秋时代的晋国啊。”
马仲寿这话意思太明白不过了,他怕以后这里也会有骊姬之乱啊。
马仲云:“这里与春秋不同,也就没有晋献公。”
马仲寿:“那是最好了。”
二月底,杜筱琳也生产了,索性是个女儿,马俊嘉起名为马佳琪。这是马俊嘉唯一的一个女儿,他是异常高兴,从未见过的。而马仲云兄弟也非常高兴,他们的高兴很自然,完全不像之前对马仲承出生时候那样。而杜筱琳也非常高兴,虽然她和韦婕婷许多方面都聊得来,但是她从正月得知马仲云备受马康远重用就感觉马仲云未来接班可能很大,他不想因为自己生下儿子再得罪马仲云。
二三月份,马仲云就归还武国船只一事与中书省、水师以及马俊嘉进行了多次商谈。水师的态度很强硬,不想归还,这是可以理解的。中书省和马俊嘉主张以拖待变。马仲云、崔昆泽认为还是尽早归还部分,在五月前通商前确定。马俊嘉十分不满马仲云这种看似有些偏袒武国的主张。马仲云为此在一次朝堂议事上公开说:“如果说儿臣羡慕武国,那么儿臣承认。儿臣武国之行后,对其富庶强盛确实羡慕。然而要说对其偏袒,断难承认。儿臣不会忘记自己生在海山洲,也不会忘记武国对连海县人民的屠戮,还有武国官吏的那种德行。儿臣力主归还武国部分船只,是希望不要因为此事影响通商贸易的大局。另外我们缴获那么多船只,并非全部都好用合用。此外这么多船只还需要保修,有些配件我们并没有,放着也麻烦不如归还。以归还我们无用的船只来换取通商贸易,换取获得制造技艺和配件,以确保其它好的船只,哪个更重要呢啊?”
马仲云所说句句在理,范希纯更是大力支持,说:“大公子所言切中要害。一艘大型福船造价五六千两,维修保护也不斐,我们也想制造,但是还有一些难度。我们如果既要制造还要维修,财力无法支撑啊。”
马俊嘉:“好吧,那你们准备怎么办。”
马仲云:“儿臣已经调查了这些船只情况,觉得可以归还我们已经无法使用维修的两艘大型福船、三艘战船、五艘马船、两艘粮船,十五艘商船及一些普通小船,总计五十余艘,只占很少一部分。利用这些归还船只,加上事实赠送朱文钢的一千匹马和用一些金银打点,我们的通商就能进行,也能获得配件,还是很合算的买卖。”
马俊嘉:“那此事你去办吧。”
马俊嘉虽然不满,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了。
四月份,马仲云、范希纯、李临铭等开始就五月份的通商紧张的忙碌着。为了筹备与武国的第一次正式通商,他们日以继夜。通商人员一千人,说不多不多,说不少不少。除了官吏和护送人员外,真正的商贾是没有多少的。因为是第一次,为了保险,此次出使的只是四大商号,他们有官方背景。他们及官府共准备了二十多船的货物,主要有海山洲及南方所产稻米、香料、茶叶、蔗糖、桐油等。
四月二十日,基本准备就绪后,派人通知武国方面,约定一个月后贸易。武国十几天后派人回复,约定在五月二十二日在闽州府贸易。
五月十日,马仲云、李临铭、裴泽林等率大小船只三十艘一千人从宁安府出发,十三日,抵达宁西。十六日抵达闽州府。
临行前,徐瑜婕也想一起去,可是她已经有孕在身,马仲云很想带妻子去,不过妻子怕给丈夫添麻烦,她就放弃了。
抵达闽州府的次日后,马仲云、李临铭、裴泽林等前往闽州府与朱文钢、王宁辅见面,就即将开始的通商事宜进行最后的定夺。
五月二十二日,闽州府港外码头,武国与海山洲的贸易开始。武国出席的只有朱文钢、王宁辅、张晟敏三人及一些随从,下来就是普通的商人。晋公国方面有马仲云、李临铭、裴泽林,还有四大商号的一些代表,范希礼也前来参加,他的身份可官可商。
贸易互市的当天双方都比较谨慎,毕竟这是第一次,但之后渐渐就熟悉了。而马仲云只前几天参加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与朱文钢等人在谈别的事情。
五月二十七日,马仲云约见朱文钢,向其递交了归还船只的名单清册,对于归还的船只数目,朱文钢自然不满意,不过各类船型都有,也算是可以交差了。另外,马仲云还带给了他一些别的礼物,有珍珠、玛瑙,都是南洋的稀罕物件。朱文钢、王宁辅非常满意。另外,朱文钢向其交付了朝廷答应的赏赐的三千匹马,给了其两千匹,其余一千匹,马仲云已经事实上赠送给了他们三人,便于他们从中倒卖渔利。
一个月的贸易时间很快结束了,海山洲所携带的货物很快就空了,但是也换回来许多海山洲十分需要的。同时也通过贸易发现了彼此之间最需要什么。武国对海山洲的谷米、茶叶、蔗糖十分需求量大,而海山洲对武国内陆的农业器具、砖瓦和石料的需求也很大。
另外马仲云这一个月通过朱文钢也买到了一些维修大船的配件,另外还搞到了大型福船的制作图样,以及所用的木料情况等。并偷偷带走了几个懂得制作大船的工匠。有几位还是前朝时代的老工匠,世代都是工匠。马仲云以优厚的条件将他们全家都带走了。
可以说第一次的贸易互市双方还是都各有所得的,海山洲最希望这样。
除了贸易外,马仲云知道今年是武国皇帝六十圣寿。马仲云给朱文钢准备了一些南洋特产,让朱文钢带给皇帝。另外马仲云还请朱文钢转送马康远、马俊嘉和自己的寿礼。马康远三人的寿礼除了表文和通常俗物外,还有是一个从海山洲年龄最长的木头上摘取其主干,然后将之刻画成一个大型寿字模样。另外在其中锥开几个小孔,可以插入蜡烛,这样既可以做装饰,又可以做烛台。朱文钢看后很惊喜,认为皇帝一定会喜欢。
六月二十三日,马仲云等一行启程从闽州府出发,七月一日返回了宁安府。行前约定十月份的在十月二十日举行,武国方面没有意见。
马仲云返回怀远府是在七月五日,马俊嘉很满意儿子的作为。同时让他监办造船事宜,这也是马仲云希望的。至于十月的贸易,就由李临铭来办理。
从七月中旬开始,马仲云就南下宁安府,招募工匠并水师部分人员,让他们建造大船。海山洲最大的造船务就在宁安府。以前海山洲建造船只主要用松木,但武国大船建造除了松木外,还大量采用杉木、桐木,这两种更为坚固。马仲云调集大量这种木材来建造大船,要求务必在最晚第二年三月前建好海山洲的第一艘大型福船。
八月二十日,马康远的长兄马康飞因病去世,年八十六岁。马康远下令追赠太尉、武宁郡王。
马康飞是马海晋之嫡长子,本来这江山应该是他的,可是因为马海晋晚年之糊涂而过早被杀,马康飞出事着急鲁莽,最终为祖父马宪永所抛弃,而选择了马康远。马康飞因此也一直与马康远有嫌隙,但后来兄弟二人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重归于好。
十月的贸易,李临铭、范希礼等带人出席。进行的很顺利。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主要带谷米、茶叶、蔗糖,减少了其余用品。换取了数以千计的农业器具以及好几船的石料、砖瓦。同时朱文钢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向二人宣读了皇帝的诏书,让他们带回交给马康远等人。诏书大意如下:
宁阳王、太师马康远,宁阳公马俊嘉,大中大夫马仲云孝心可嘉。朕之寿辰,所备贺礼,足以见得其真心。特许马康远以后上书不必称臣,照郡王爵位发放俸禄米粮,特增岁禄五千石。马俊嘉照郡公待遇发放俸禄,岁禄三千石。马仲云晋封宁顺伯,岁禄一千石。并赐海山洲金二百两,白银一千两,御马二十匹,布匹三千匹,图书典籍两千册。
李临铭、范希礼代为领旨谢恩,然后于次日启程返回海山洲。
武国的这道圣旨诏命抬高了海山洲的地位,晋公国以外臣的地位获得了基本等同于内臣宗室的待遇,这是极为少见的。
十二月七日,李临铭等返回了怀远府,向马康远、马俊嘉等转交了武国皇帝的圣旨,并带回了赐予的礼品。马康远很满意,将御马留下,金银留存于公族府,其余全部由马俊嘉处置。同时马康远下令以后武国给马康远、马俊嘉、马仲云发放的俸禄也全部入库公族府储存。
这一年战事彻底结束后,对军队的整编和恢复也在继续。段文成的所部被改为银枪军后,原有七千多人,此次被补充足够到八千人,直属于晋公府。而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的人员也在今年完成补充,恢复到以前的编制数额。水师损失不少,但是因为缴获了大量船只以及投诚了许多人员,水师实际上损失不大,反而实力还有所增强。到年底兵部的统计,水师实际拥有人员两万八千多人,大小战船五百余艘。其中宁安府驻扎主力,宁西、思岭县次之,光宁县、兴北县、昌宁州、东林县、通南县附近的港口也都有水师船只不等,多则二十余艘,少则五六艘。宁河港、永宁港也各有三五十艘船只不等。而除了水师所拥有的船只外,晋公国另有商船和民间渔船总计近两千艘,其中四大商号的船队规模最大。海宁通船只三百余艘,盛华祥六十艘,绍海康、安瑞和各在五十艘左右。
永兴二年九月,马康远在和众人商议后,公布了破武功臣的名单。起名为永兴破武功臣录。名单如下:田志明、羊祖辩、韦俊骞、谢怀宁、范希纯、苏景睿、康元悦、兀哈拉、段文成、萧兴祖、黄建复、梁维嘉、崔昆泽。
在永兴二年里,还有两桩婚事。在马仲云的撮合下,段文成娶了萧兴祖的妹妹萧嘉怡。而萧兴祖,则由马仲云亲自出面,将李庆竑嫁给了萧兴祖。李庆竑是李学峰的女儿,李凯勤的孙女。才貌都是很不错的,而且李家大族的身份,萧兴祖能够娶到李家的女儿,也是万分幸运的喜事儿了。
永兴三年正月十七日,马仲云与徐瑜婕的孩子诞生了,而且还是一个双胞龙凤胎。马家上上下下是极为高兴,这是自马宪英、马宪永双胞胎后的第一次,距今已经有一百三十年了。马仲云想要为孩子起名,妻子徐瑜婕说:“父祖、曾祖俱在,加上是双胞胎,还是请晋公赐名吧。”马仲云深以为然,请曾祖父马康远起名,马康远不想到自己也有了玄孙,也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这是马宪永之后的第一次。他也没想到能成为继祖父之后第二位六世同堂的第二位晋公,还有王爵在身。他思前想后,给女孩子姐姐起名为马若涵,男孩子弟弟起名为马若文。
对于这两个名字,马康远说:“昔日贤惠王后有世祖、晋国长公主,高祖尚在内陆与狄羯作战,故而世祖、晋国长公主的名字是贤惠王后所起。因是双胞胎,故未分男女区别,首名之字均为宪。今日仲云也喜得双胞胎,效法祖宗成法,也首名之字相同,希望二人能继承祖上功业,光大晋公国,使晋公国繁荣昌隆。”
马仲云生下龙凤胎,公族府内部人人高兴,都前来祝贺,而且都很自然。只有韦婕婷是最后来祝贺的,而且很不自然。
也就在正月底,马康远立下密令,内容是:“长子荣仁生性淡薄,已经退隐。长孙俊嘉监国有年,能继吾业,吾去后,长孙俊嘉即位晋公、宁阳王。俊嘉谨慎仁孝,然贤妻早丧,现两妃均有儿女。然而韦妃专横之心日显,将来实难预料。特遗令曾孙马仲云继承吾及长孙俊嘉之位。如后宫他日生有不测,则可令仲云果断处置。永兴三年 正月二十五日”
马康远的这份遗令在草成后,没有交给任何人,由自己保留,等待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再公之于众。
因为马仲云这两年功劳很大,马康远在二月十三日下令:
曾孙马仲云自永兴元年以来,功勋甚著。南定洛那卡,北上觐见武国不辱使命,开拓贸易,督造船只。今又为晋公宗族再添龙凤胎,乃世祖之后未有之祥瑞。特晋封马仲云为中书令、司徒,加安海军节度使衔,协助监国马俊嘉处理一切政务。
这道命令,马康远没有听取任何人的意见,而是直接发布。可见晚年的马康远已经有些随意,而且对曾孙的宠爱已经超越了长孙。
马康远的这道命令发布后,朝野既震惊又不震惊。不震惊的是谁都感觉到马仲云会是接班人,震惊的是马俊嘉还在壮年,马康远就似乎有些急不可待希望更年轻的人接班了。而且挑的这个世界还是二月十三日,这是高祖马文慧的生辰,选择在这一天,众人都不免会多想一些。
从命令发布的半个多月内,马仲云府上是人山人海。有兵部官康元悦、户部首席次官兼易物司使李临铭、工部官康元明、参知政事兼户部官范希纯、银枪军正副都指挥使段文成和安敬玄、怀远府知府崔昆泽、水军分统黄维嘉、盛华祥掌柜范希礼等。但是中书左右相、中书侍郎、枢密使和张、杜、田、裴、李等大族之人无一前来祝贺。
这些人之中,除了范希纯与大族沾边外,几乎都是普通人和外来人。李临铭是南方势力的代表,康元明兄弟是东林原北人后裔代表,段文成等是不久前投诚的代表。
自从归降后,段文成等人的生活是不错的,但遭到了不少冷遇。段文成在银枪军任职,马康远很器重他,韦俊骞对他也不错。但是其余人尤其是大族只把他看成一般军人,而马仲云十分器重他,让他以在武国时候的作战经验和武国战术来训练殿前军和左右军。但是遭到枢密院反对,不过马康远、韦俊骞和马仲云支持,最终还是推行开了。而黄维嘉没有遭到这种境遇,他驻扎的思岭县地处南部,大族势力不强,他的最大问题是他太好色,离不开女人。马仲云去年从武国返回后,就将从武国军中俘虏的女子中抽出二十名最为绝色的赐给了黄维嘉。他对黄维嘉说如果要女人,万不可违律,有什么可以找他。同时也提醒黄维嘉要节制,否则身体会被弄垮,黄维嘉还是非常感动的。
二月底,萧兴祖前往马仲云府中。马仲云迎入,二人礼毕后。萧兴祖:“大公子荣任中书令,节度使,司徒,可喜可贺啊。”
马仲云:“哪里,不敢啊。萧大人深夜前来,必有所教啊。”
萧兴祖:“大公子这么年轻荣任三公,这可是前所未有,也是树大招风啊。”
马仲云:“还请萧大人赐教。”
萧兴祖:“晋公已到晚年,虽然雄略果断,然而毕竟上了年纪。大公子是晋公和监国接班人,众所周知。可是恕臣直言,监国目前还不足五十,身体尚在壮年。大公子之职爵却已经和监国不相上下,虽然您是他儿子,可是监国心里会怎么想啊。还有朝野大臣必将分成两派,这实际上既不利于大公子,也不利于监国啊。”
马仲云:“萧大人所说有理,我即刻上表晋公和监国,坚决辞去这些职务。”
萧兴祖:“大公子英明,顺势可以辞去预闻政事,以退为进。”
马仲云:“有理,多谢萧大人指点。”
次日,马仲云分别向马康远和马俊嘉上表,明确表示自己年轻识浅,不宜出任三公高位。马康远不准,马俊嘉也不准。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月。
三月底,萧兴祖看到马康远心情不错,顺势向马康远顺道:“晋公欣赏大公子,大公子也确实不负众望。然而大公子还很年轻,监国和韦妃仍在壮年,虽说大公子乃监国亲生长子,然而内心终不免会有些……另外韦妃也有儿子,还有大臣如何想,这些都不得不考虑。晋公疼爱器重大公子,可这样未必对他有益,反而会让他树大招风啊。”
马康远:“你所虑确实不无道理,我看来是有些老了。确实这样不利于仲云啊。”
萧兴祖:“另外臣听说中书侍郎韦俊骞、枢密使谢怀宁等也私下有不同意见。这些人都是有军功和兵权的人,如果他们……”
马康远:“哎,看来此事操之过急了。”
四月初,马仲云再次上表,马康远同意,马俊嘉也就同意了。马康远下令,马仲云只任司徒,安海军节度使,不用出任中书令,仍然预闻政事,但没有协助监国的说明了。
今年是预定的三年一贡的首年,谁去代表出席至关重要。马仲云竭力要求自己出席,同时他还向马俊嘉、马康远表示想在武国生活一段时间,只请求带走妻子和儿女。
本来中书省和韦婕婷不希望马仲云出席,但是一听说马仲云全家都要去,都异常赞同。他们认为这是将马仲云赶出晋公国的大好时机。只要马仲云一走,他们就能重新执政。在田志明等人看来,他们和韦俊骞的争执主要是新旧大族之间的问题,而马仲云这几年的表现和他所倾向信任的人不少是武国外地人。如果马仲云不符合且不能保证大族的利益,他们宁愿继续拥戴马俊嘉,甚至不排除将来支持韦俊骞之外孙马仲承。
马仲云全家离开,马康远十分不情愿,但是他也不得不同意。虽然马康远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如果所有新旧大族一致反对,他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如今将马仲云放出去,可以让他远离风暴中心。
五月初的前十天,马仲云拜别马康远夫妻、马荣仁夫妻和马俊嘉及其两位妃子,以及他一直尊敬的姑姑马怡凝,姑父崔昆泽。
五月十日晚间,范希礼、段文成、康元悦等也都来马仲云府中。这次不是马仲云第一次去武国,但总感觉有种生离死别之感。正当他们交谈时候,萧兴祖前来。范希礼等便不说话了,段文成最后说:“萧大人,是不是你劝晋公免去大公子官职的,你为什么如此?”
马仲云:“段将军,不可乱言。”
段文成:“我不怕,我来说。自从归顺晋公后,大族对我们这些外来人总是有些歧视。只有晋公、大公子对我好,下来是韦相。大公子这么一走,我们相信谁?!”
萧兴祖:“大公子去武国是进贡,最多住段时间,又不是不回来,诸位不必想太多。”
段文成:“那为什么老婆孩子一起走。”
萧兴祖:“大公子想让妻子孩子长长见识,也有个伴儿啊。”
马仲云:“是啊,我不能用憋在这里啊,应该去看看外面。你们放心,我会回来的。诸位有事可以给我写信啊。”
范希纯:“大公子,我们一定等你回来。”
而田志明这方面,虽然希望马仲云走,但是后来韦婕婷对父亲韦俊骞说:“他走可以,但是他全家走不行,这样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留个人在他就有所顾忌,即便日后武国支持他,他也不得不慎重。”
韦俊骞觉得很有道理,连夜去和田志明商议,田志明等即刻进宫向马俊嘉上奏。而就在几乎同一时间,宫里就有人报到了马仲云府中。
马仲云大惊失色,萧兴祖:“没想到这些人会这样着急,他们这明明是想把孩子当做人质啊。”
范希礼:“这可怎么办。”
李临铭:“大公子,你们立即出发吧,今晚有一批船队出发,我来安排。不过还请段将军护送。”
段文成:“这个没问题。”
萧兴祖:“你们赶紧送大公子走,我即刻上报晋公,只要大公子全家走了,晋公知道后就能压住他们。”
马仲云随即和妻子儿女及一些亲随扮成普通商人出发,而萧兴祖也随即返回禀报马康远。萧兴祖对马康远说:“晋公,有人相对司徒不利,欲扣留司徒子女作为人质,他们认为司徒将来会借武国人马重返海山洲。”
马康远:“岂有此理。”
次日晨,马仲云等跟随的船队已经出发了。而就在此时,马俊嘉、田志明、韦俊骞等一行人都到了马康远这里,以种种名义要求留下马仲云的子女,话说的是非常动听婉转。韦婕婷也出面了,说:“监国目下只有这一对孙辈,岂能让祖孙分离啊。”
韦婕婷这句话触怒了马康远,马康远说:“究竟是谁想让我们家人分离,我明白,你们也不是不明白吧。我还没死呢,你们要干什么,逼宫吗?!”
马俊嘉等立即跪下说:“臣等不敢。”
马康远随即拿出晋公剑说:“此剑是前朝大卫皇帝亲赐高祖之尚方宝剑,一百多年来没有斩杀一人,你们要试试吗?”
在场之人都知道晋公剑的来历,无不惊恐。虽然马俊嘉手里有马文慧当年的一柄购于会安府的名剑以及自流亡开始的海州剑,但是象征最高权力的两柄剑,一个是尚方宝剑,一个是马宪永缴获自狄国的名剑都在马康远手中。而这二者中,尚方宝剑分量最重,他可以斩杀任何人,调动军队不需要文书。
马康远对韦婕婷说:“你很聪明,要用对地方,记住身份。”
接着对韦俊骞说:“你的女儿,你要好好管教。”
还对田志明说:“你是我的女婿,不过不要以为你这个驸马爷相国就和别的相不一样。”
田志明战战兢兢,不敢说一句话。
马康远接着对马俊嘉说:“你儿子是前往武国朝贡的使臣,这也是你定下的,你看怎么办。”
马俊嘉:“孙儿已经派人将文书及贺礼全部送出去了,这样就有名有实了。”
马康远:“这就好,你是监国,是将来的晋公。”
马俊嘉:“是,孙儿明白。”
马康远:“都回去吧,各办各的事儿。”
在这场带有逼迫马康远的觐见中,右相杜运晖有病在身,未参加。参知政事中,张泽昌、范希纯和裴文玄都未参加。范希纯是支持马仲云的,自然不会参加。裴文玄和张泽昌则采取中立态度,事先他们也得到了消息,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马仲云十三日抵达宁西后次日,各种文书及贡品都运到了宁西,马仲云放心了,他明白是曾祖父支持了他,也明白了自己的父亲又被利用了。如今的父亲耳根子太软了,但是马康远在,他还是放心的。
五月十五日,马仲云从宁西北上启程前往大京城。这次他没有太多的随从,不过二十余人,除了他们全家四人,只有家里五六个随从,还有羊祖辩配给他的几个人。可以说他身边几乎无人可用。
六月五日,当船只抵达宁绍府以北海域后,一艘船只追了过来,马康远很担心,以为会是追兵,但一想不大可能。他出来一看,来人自我介绍道:“末将兀哈拉、江德济奉晋公命令带二百人前来追随司徒。”
马仲云大喜。
第三天,又有一艘船只过来,来人自报家门道:“吏部官于大人派微臣刘允强前来追随司徒。”
马仲云:“于旭然派你来的,你不是还在做知县吗?”
刘允强:“是的,司徒。本来于大人想让臣做同知怀远府,但遭到中书省反对,于大人无奈,就派臣来追随司徒。”
马仲云:“好,那就一起和我去北方吧。”
刘允强:“谢大人。”
马仲云:“身边都是武将,正好你是文官,你就做我的副使吧。”
刘允强:“谢司徒。”
于旭然在六部官里主观上是倾向支持马仲云的,虽然他也算是大族,但那只是因为他娶了马家人的女儿,于宁清、马海宁活着时候,因为二人的威望以及与马康远特殊关系,他无忧无虑,但是二人去世后,大族对他相对冷淡了不少。
六月二十七日,正当马仲云还在路途中快到大京城时候,海山洲的田光济因病去世。马康远下令追赠田光济中书令,县公的爵位,还算是不错。可是田志明相位不保,马俊嘉本想下令夺情起复,但是马康远反对,田志明自知最近许多事上太过于专断,已经开罪了马康远,也正好趁机卸任吧,还有个台阶,否则日后会有失体面。田志明卸任后,马俊嘉以杜运晖任左相,范希纯任右相。以张泽昌、康元悦、于旭然、裴文玄为参知政事。马康远同意,但是要求马俊嘉免去韦俊骞中书侍郎职务,加少师衔。马俊嘉想来想去也同意了。同时以王光仪升枢密副使,兵部次官马振威升同知枢密院事。
这次没有马仲云参与的人事变动,马康远还是满意的。大族中实力最强的两巨头田志明、韦俊骞一个守孝在家,一个被束之高阁。杜运晖是杜家第二个为相的人,很荣耀,但是已经不年轻,加上已经有病,以及田志明居家,他已经不在有当年的激情,开始变的中庸了起来。他的父亲杜振明和女儿杜筱琳都希望他秉持中庸之道,以保全家族身家最重,不要选边站。
七月二日,马仲云一行抵达大京城,被安排在七月八日觐见。六日,马仲云得到通知,在当日外邦使臣觐见的排序中,马仲云位居首位,东乐国使臣次之。这是对马仲云的特殊优待,也是对海山洲的看重。
七月八日的觐见,在大京城皇宫神极殿进行。马仲云居首和外邦使臣一起觐见,而他排在首位无疑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外邦使臣之长了。之后就是隆重繁琐的礼仪程序及固定的场面话,还有赏赐及赐宴。
七月十五日,大皇帝亲自召见马仲云,还有大皇帝的孙子朱济慈。
大皇帝:“仲云,两年不见,更成熟了啊。宁阳王、你父亲可好啊。”
马仲云:“回陛下,赖陛下洪福庇佑,俱还康健。”
大皇帝:“朕对你们如何啊。”
马仲云:“陛下对小邦山高海深啊。”
大皇帝:“朕不图你们的贡品,天朝无所不有,朕只是欣赏你,在朕看来,海山洲一切都不如你有价值。”
马仲云:“外臣不敢,陛下错爱了。”
大皇帝:“朕不会看错人。”
马仲云:“陛下还是想让臣留下吗?”
大皇帝:“你不愿意吗?”
马仲云:“臣实在才疏学浅,恐辜负陛下。不过如果陛下需要臣,臣自当竭尽全力报答陛下。”
大皇帝:“那就好,只要你听朕的,朕保证你荣华富贵。”
马仲云:“谢陛下。”
大皇帝接着还将自己最喜欢的孙子介绍给了马仲云,二人年龄差不多。马仲云只比朱济慈大三岁。
之后一个月内,各国使臣都已经返回,但是马仲云一直未被允许。虽然马仲云也不急于返回,但是他还是要提出,否则不符合规矩,也会被认为另有所图。但是大皇帝拒绝了,并让他和朱济慈一起读书练武。马仲云如愿了,但是程序还是要做的。不过他内心还是思念家乡。至于他和朱济慈关系,也还不错,朱济慈也是欣赏他的。
至于大皇帝为何希望留下马仲云,朱济慈曾请教皇帝,皇帝说:“据各种消息,马仲云在海山洲内部并不如意,传统大族对他有不满,其父态度摇摆不定,唯马康远鼎力支持。”
朱济慈:“那祖父有何谋划。”
大皇帝:“等待时机,将来海山洲内斗必将激烈,一旦马康远无法控制或者马俊嘉出事,就派兵支持马仲云回去,让其听命于我,然后图谋将之内属。”
朱济慈:“祖父深谋远虑啊。”
大皇帝:“所以对马仲云一定好好利用和招待,让他熟悉和喜欢我们的这里,然后待他回去,就会替我们按照我们的方式来改造海山洲,比我们出兵更有用。”
朱济慈:“原来如此啊。”
不得不说,皇帝的构想是很不错的,而且具有极强的可操纵性。
马仲云夫妻儿女四人同行,武国也都知晓。朱济慈还亲自携带珍宝礼物和丫鬟仆从来拜望,让马仲云夫妻受宠若惊。朱济慈还对马仲云说:“私下之间,你我兄弟想称。”然而马仲云和副使刘允强都明白一个道理,皇族之间不可能随意的这么好,对马仲云一个外臣如此,肯定是另有所图。所以马仲云拒绝了,仍然按礼法行事,不能僭越。马仲云也由此走向沉稳。
从七月到年底,马仲云就在十分热情的招待中度过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沉浸在温柔乡中。马仲云及兀哈拉、江德济等跟着朱济慈学习武国的军政制度,并得以进入军中参观武国军队,亲身体验他们的优势,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武器装备等等。他对武国永康时代的强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刘允强则将跟随马仲云所看到和见到的编撰成书,起名为西行日记。
而徐瑜婕,则一直在家中来照顾孩子。因为有朱济慈的关照,武国对徐瑜婕一家的照顾待遇是非常高的,参照亲王标准来对待。给他的吃喝用度等方面都是极高的标准,仅次于皇帝。徐瑜婕出身贫寒,从未想过如今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她对下人还是非常客气的。
而就在下半年,海山洲方面一切平稳。不过因为马仲云的离开,没有其特殊身份的支持,范希纯、康元明、康元悦的威望有限,杜运晖、张泽昌等对他们积极进取和主张大建船只的方略持不合作态度。按照马仲云原来的计划,要在今年三月前造出大型福船,然而因为技术和材料问题,直到年底依然没有完工,只完成了七成的建造任务。另外康元明主张在铭英州、永晋府两地继续建造未完成的行宫,也被杜运晖、张泽昌以靡费太多为由阻止。不过刘文灵、崔君山和马康雄、马荣光则采取了以修缮扩建官府的名义进行。铭英州的行宫选择在卡延河中游建造,这里条件很好,马荣光亲自督建。从文永三十一年就开始建造,历时已经十余年了,完成了八成。永晋府在文永三十五年开工,完成了六成,马康雄统筹规划,崔君山派人督促实施。
马康远在这半多里,因为没有了曾孙,没有了玄孙的陪伴,很快的苍老了,唯赖妻子王语蓉的陪伴。王语蓉比马康远小一岁,她知道马康远的难处和为何伤心,不断宽慰着马康远。成为了马康远的精神寄托。而这个时候,马怡凝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她经常带着儿子进宫陪伴马康远夫妻,给两位老人孤独的心灵添加了许多欢乐。但是无论是马康远还是王语蓉,也包括马怡凝,都在内心思念着马仲云一家,尤其是那两个可爱的双胞龙凤胎,他们多希望看到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