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了大唐国号。武则天去世后,李旦之子李隆基先后挫败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太平公主的政治野心登上皇位,是为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运的女孩子,父皇膝下儿女一大堆,他却偏偏最疼爱我。
“宛如自小体弱,多疼她点总是没错的!”父皇这样对母妃说道。
“是陛下您心疼臣妾才对!”母妃娇滴滴道。
母妃是武后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自小在宫中长大。她天生有不足之症,走起路来如弱风拂柳,说起话来吐气如兰,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嵌在洁白如玉的脸上透出几分妩媚。
“是朕委屈你了,不能封你为后,只好在这些小事上补偿你了。”父皇拍拍母妃的手,叹息道。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妃就是因为姓武,所以被朝中大臣们忌讳,反对立她为皇后。不过没关系,反正父皇也不立其他人,六宫大权尽在母妃之手。
闲着无聊,我最喜欢听母妃讲过去的事,她讲起已经垂暮的武帝,即使白发苍苍仍然霸气四射,讲起韦后的百鸟裙是多么的令人炫目迷离,讲起任性的安乐公主集天下巧匠制成的百宝香炉,讲起才华横溢的上官婉儿常常身穿男装,讲起眼睛放在头顶的太平公主……
末了儿,她总是不忘叮嘱我一句:“乖,别和其他人说!”
这些往事听的我心潮澎湃,如果我也能手握大权就好了,那种任性而为的感觉,那种潇洒天下的快意,真的让人热血澎湃!
我,要不要慢慢筹划一下呢?毕竟我的母妃最受宠爱,我上边还有才华横溢的哥哥李瑁呢。虽然现在的太子是李瑛,可他母亲出身卑微,没有强大的后戚支援,他本人也是能力平平,我的哥哥为什么不能取而代之呢?
如果我的哥哥将来当时皇帝,那我这个亲妹妹……嗯嗯,想想就好激动呢!
就这样,我在幻想中进入了甜甜的梦乡,那时的我根本不愿意想起,那些惊艳绝伦的女人是如何被我父皇斩于刀下的。
“父皇,人家要出嫁了,您要不要再多赏赐点儿臣嫁妆呀?”我对着父皇撒娇。
“好好好,那就把你的食邑变成一千户,怎么样?”父皇笑眯眯的说。
公主食邑本来只有五百户,父皇一下子加了倍,我大喜过望,看来父皇对我还是真的宠爱,我对我自己的野心未来有了一点小信心。
“哥,你就真的没想过做太子?”我偷偷的问李瑁。
“你别想这些有的没的,我又非嫡非长。”李瑁有些心不在焉。“妹妹,那天为你送嫁时,我看到一位梳着百合髻,身穿鹅黄连枝花样绣罗襦的女子,她是哪家的女儿?”
我想了想:“是杨家的,怎么了?”我促狭一笑: “哥哥你动心了?”
我尚的是与杨慎交之子杨洄。杨家是弘农华阴的名门望族,哥哥所说的女子就是杨家族里的一个,名字叫玉环。
李瑁比我大一岁,至今还没有立正妃,他总说不急,母妃也拿他没办法。当年母妃连接几个孩子夭折,等李瑁出生后怕在宫中还是养不活,父皇就把他送到了宁王府,一呆就是十几年。所以李瑁和父皇、母妃、还有我这个妹妹,都不是十分亲近。
“其实父皇还是疼你的,你看你原来叫李清,现在父皇给你改名字叫李瑁,瑁是什么,可是天子所执的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的,也许父皇想着…..
李瑁没理我的茬儿,他的眼睛闪着光:“杨玉环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啊!”
我噗嗤一声笑了起来:“玉环来自蜀中,才不是什么北方佳人呢!”
哥哥眼光倒是不错,杨玉环长的的确出挑,她父亲原是蜀州司户,杨玉环在蜀州出生长大,她皮肤白皙细腻,体态丰盈,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她在父亲亡故以后寄居在洛阳的叔父家里,所以才有机会参加名门高女举行的各种宴会。杨玉环性格温婉可人,我还是挺喜欢她的。
“我要去求娶杨氏!”李瑁下了决心。
“那还不简单,请母妃赐婚就是了。母妃盼望孙子可盼了好久呢!”我拍拍手:“男子汉先成家后立业,等你娶了嫂子进门,再为将来筹划!”
李瑁成亲的第二天领着新媳妇去宫中拜见父皇和母妃,回来后我拉着玉环的手问长问短。
玉环有些害羞:“母后很和善,一个劲儿说让我常去宫中看她老人家。父皇……”她顿了顿,有点不安:“父皇好像很厉害,他一直盯着我不说话。会不会是嫌弃我门第太低,配不上十八郎?”
“呦呦,这才第二天就叫的这么亲昵呀!”我没太在意父皇对她的态度,捉住她的手取笑道。
十八郎是李瑁在宫中大家对他的昵称,看来这小两口是如胶似漆啊!
其实李瑁本来就对争夺太子位不太感冒,成亲之后更是整天和新媳妇黏糊一起,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我这边心里急的要死,自然瞒不过枕边人。
杨洄娶了我后被封为卫尉少卿,他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男子,对我的野心有所察觉后拍着胸脯说:“我出入宫廷比你方便,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其实好几次李林甫那个老狐狸都暗示我,他可以帮十八皇子一把,就是母妃不领情。”
“是吧,母妃就是太胆小了,其实有什么可怕的,父皇那么宠她!”我撇撇嘴。
“母亲,听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常常在背地抱怨您呢!”杨洄这样对母妃说。
母妃瞪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好端端的,他们抱怨我干什么呀!”
“自然是因为您夺去陛下对他们的母妃的宠爱啊!”杨洄一本正经的说。
“陛下说喜欢谁就喜欢谁,他们怎么能管得着呢?”虽然母妃年过三十,可总是天真的如小孩子一样。
“可是这些皇子心怀不轨,儿臣听说他们想要密谋造反,想杀入宫中将娘娘您……”杨洄做了一个手起刀落的手势。
母妃的眼睛蒙起一层泪水,她吓得嘤嘤地哭了起来,反复说:“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当然是去和父皇告状呀!”杨洄耐心的劝她,“儿臣可听说他们就定在三天之后!”
其实一切都是一个圈套,是我冒充母妃的语气给那三个皇子写封信,说宫中有贼人,希望他们赶紧来相助,等那三个人身穿盔甲手持武器来到宫中时,看到的是怒气冲天的父皇。父皇颇为震怒,没有听他们的解释,直接将他们废为庶人,我又偷偷派人将他们在流放的途中杀死,以为这回哥哥可以当上太子了。
然而母妃的脆弱让我傻了眼,她整夜整夜的不得安眠,人变得恍恍惚惚,还偷偷的告诉我,她梦见那三个皇子的鬼魂朝她索命。“陛下不会再爱我了,他是不会喜欢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存在后宫!”稍微清醒的时候,母妃这样对我说。
我茫然的看着她,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父皇是故意的吗?我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没过多久,母妃就在自我折磨中香消玉殒了。朝中忽然有大臣开始上奏攻击我,说一样的公主,凭什么别人都是500户邑,而我是1000户邑云云。
父皇最后决定把所有的公主都增加食邑到千户,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太子位则按立长原则传给了三皇子李亨而不是哥哥,我感觉我所有的算计都白费了!
我没想到的是,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呢!
父皇身着便装,偷偷带着高力士来到我的府中,告诉诚惶诚恐的我: “你去和你的哥哥说一声,让他的王妃去道观为你母后祈福吧!”
我抬起眼睛吃惊的望着他,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变相的让哥哥休妻,然后呢?难道?
可是望着他那威严的面孔,我什么也不敢说,只能俯身称是。
那天我看着李瑁喝酒喝到不省人事,看着杨玉环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嘤嘤哭泣,没有人敢反抗父皇,没有人……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就这样,杨玉环自请出家,成为“太真”,寿王妃就这样好似消失了在道观中,其实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是被公公收藏在后宫。
在那以后我就很少进宫了,杨玉环占据了我母亲曾在父皇心中留下的所有一切,杨家也鸡犬升天,跟着发达了起来。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我原来以为杨玉环会得宠一辈子,却没想到在安史之乱中,杨玉环被高力士的一条白绫送走了——那是父皇亲口下的命令!
“当时随行军士哗变,朕是不得已而为之啊!”父皇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完全没有当年英明神武的样子。
“谁让你你把太子位给李亨,而不是给哥哥了。现在好了,被逼退位,成为太上皇了吧?”我的心里忽然涌出一股怨恨,当然我这些话并没有说出口,只是默默的听着他在那里絮絮叨叨的忏悔着。
“能成为至高无上的公主,已经是你我的福分,别奢求太多!”玉真姑姑送我出来的时候这样说道。她一辈子都没有出嫁,自请成为女道士,闲来无事就进宫陪着父皇说笑,欣赏歌舞。
是啊,我的公主荣耀说到底都是父皇所赐,只要不理这朝廷的是是非非,只要李唐还是天下的主人,我还是会很肆意的!听着姑姑的话,我一下子释然了。
几年之后,我也出家做了道姑,并在京城建了一座道观,命名为咸宜观,此后就一直居住于此。
我坐到窗前,任月色静静流泻在我已经花白的头发上,想着往事,又忽然想到了曾姑祖留下的无字碑,一字不着,尽得风流,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后人怎么评价她我不知道,不过大概是不会在意我这个曾也有过小小野心的傻公主吧?想到这样,我自嘲地笑了笑,将杯中茶慢慢送入口中。